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西藏ASγ實驗發現超高能宇宙線加速候選天體

近日,中日合作團隊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ASγ實驗陣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遺跡SNRG106.3+2.7發射出超過100TeV的伽馬射線。這些伽馬射線可能是被SNRG106.3+2.7中的激波加速到PeV的宇宙射線與附近的分子雲碰撞產生的。SNRG106.3+2.7囙此成為銀河系中一個候選的“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為解開超高能宇宙射線的起源之謎打開了重要視窗。

近日,中日合作團隊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ASγ實驗陣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遺跡SNR G106.3+2.7發射出超過100TeV(100萬億電子伏特)的伽馬射線。這些伽馬射線可能是被SNR G106.3+2.7中的激波加速到PeV的宇宙射線(主要成份為質子)與附近的分子雲碰撞產生的。SNR G106.3+2.7囙此成為銀河系中一個候選的“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PeVatron”),為解開超高能宇宙射線的起源之謎打開了重要視窗。相關觀測結果以“Potential PeVatron supernova remnant G106.3+2.7 seen in the highest-energy gamma rays”為題,於北京时間3月2日零時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正式發表。

自1912年發現宇宙射線以來,超高能宇宙線的起源問題至今未解,是一個世紀之謎。將宇宙射線加速到PeV(比地球上人造加速器的最高能量高100倍)能量的天體源被稱為“PeVatron”,並被認為應該存在於銀河系中。但是,由於宇宙射線帶電荷,它們在傳播的過程中會受到銀河系磁場的偏轉,到達地球時的方向已經不再指向源頭了,囙此無法通過宇宙線的方向來尋找“PeVatron”。

幸運的是,宇宙射線在其源頭被加速後可能與附近的分子雲發生碰撞,產生中性π介子,隨後π介子衰變產生能量約為母體宇宙射線能量十分之一的伽馬射線(這類伽馬射線被稱為是“强子起源”)。由於伽馬射線不帶電荷,沿直線傳播,囙此觀測到的伽馬射線到達方向就是該天體源方向,借此可以尋找“PeVatron”。

判斷一個天體源是否是宇宙線“PeVatron”,主要有三條判據:

1)該天體源發出的伽馬射線能量超過100 TeV;

2)伽馬射線發射區與分子雲的位置一致;

3)能够排除超高能伽馬射線產生於脈衝星及其風雲高能電子的可能性,即排除“輕子起源”。

此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實驗組找到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天體。美國的VERITAS成像切倫科夫望遠鏡在TeV能區和美國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在GeV能區都已觀測到來自於SNR G106.3+2.7的伽馬射線,但它們對100TeV以上能區的伽馬射線觀測靈敏度不够。最近美國的HAWC實驗在40TeV-100TeV能區觀測到伽馬射線,但其觀測到的100TeV伽馬射線輻射區位置精度較低,不足以排除伽馬射線的“輕子起源”(見圖1)。

西藏中日合作ASγ實驗位於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始建於1989年。2014年,中日合作ASγ實驗團隊在原有的宇宙線表面陣列的地下增設了創新型的地下繆子水切倫科夫探測器(4500平方米)(見圖2),用於探測宇宙線質子與地球大氣作用產生的繆子。綜合利用表面和地下探測器陣列的數據,可以排除99.92%的宇宙線背景雜訊,從而大大提高了探測伽馬射線的靈敏度。此次,中日合作團隊通過有效時間2年的觀測,量測到了來自SNR G106.3+2.7方向的超過100TeV的超高能伽馬射線,發現這些伽馬射線的空間分佈與附近分子雲的分佈接近,而與這個區域記憶體在的脈衝星及其風雲關聯較弱(見圖1)。對這些觀測結果的一個合理解釋是:質子在SNR G106.3+2.7附近被激波加速到PeV能區,然後與附近的分子雲碰撞產生中性π介子,隨後π介子衰變產生超高能伽馬射線。這樣,G106.3+2.7就成為銀河系中一個“PeVatron”候選體,為解開超高能宇宙線起源的世紀之謎打開了一個寶貴的視窗。

西藏中日合作ASγ實驗始建於1989年,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12個合作單位以及日本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等16個日方合作單位組成。此次重要發現是中日合作雙方30年持之以恒,不斷創新,不斷努力的結果。該項目得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及日本文部省、學術振興會(JSPS)等機构的支持。實驗在西藏30年的建設與運行得到了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及西藏大學的大力支持。作為西藏羊八井ASγ實驗的後續項目,我國正在四川稻城建設大面積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其3/4陣列已經建成並投入觀測運行。和ASγ實驗相比,LHAASO的能量範圍和靈敏度要高一個數量級以上,將把宇宙線物理和超高能伽馬射線天文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圖1.西藏ASγ實驗觀測到超新星遺跡(SNR)G106.3+2.7附近10TeV以上的伽馬輻射影像,伽馬能量延續到100 TeV以上。圖中,黑/青色輪廓分別代表了SNR殼層和附近分子雲的位置,灰色菱形是脈衝星的位置,帶有統計誤差圓的紅星、黑×、品紅色十字和藍色三角形分別表示西藏ASγ實驗、美國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組、美國VERITAS切倫科夫望遠鏡組和美國HAWC實驗組確定的伽馬射線發射區的中心位置。

圖2:我國西藏ASγ實驗(左圖:ASγ表面陣列)。2014年,中日合作ASγ實驗團隊在其表面陣列的地下增設了創新型的地下水切論科夫繆子探測陣列4500平方米(右圖),可排除99.92%的宇宙線背景雜訊,從而大大提高了探測伽馬射線的靈敏度。

[1]本論文發表雜誌:

雜誌名:Nature Astronomy

論文題目:Potential PeVatron supernova remnant G106.3+2.7 seen in the highest-energy gamma rays

論文連結URL:https://dx.doi.org/10.1038/s41550-020-01294-9

作者名單:M. Amenomori,1 Y. W. Bao,2 X. J. Bi,3 D. Chen,4 T. L. Chen,5 W. Y. Chen,3 Xu Chen,3,6 Y. Chen,2 Cirennima,5 S. W. Cui,7 Danzengluobu,5 L. K. Ding,3 J. H. Fang,3,6 K. Fang,3 C. F. Feng,8Zhaoyang Feng,3 Z. Y. Feng,9 Qi Gao,5 Q. B. Gou,3 Y. Q. Guo,3 H. H. He,3 Z. T. He,7 K. Hibino,10 N. Hotta,11Haibing Hu,5 H. B. Hu,3 J. Huang,3 H. Y. Jia,9 L. Jiang,3 H. B. Jin,4 F. Kajino,12 K. Kasahara,13 Y. Katayose,14 C. Kato,15 S. Kato,16 K. Kawata,16M.Kozai,17 Labaciren,5 G. M. Le,18 A. F. Li,19,8,3 H. J. Li,5 W. J. Li,3,9 Y. H. Lin,3,6 B. Liu,2 C. Liu,3 J. S. Liu,3 M. Y. Liu,5 Y.-Q. Lou,20 H. Lu,3 X. R. Meng,5 H. Mitsui,14 K. Munakata,15 Y. Nakamura,3 H. Nanjo,1 M. Nishizawa,21 M. Ohnishi,16 I. Ohta,22 S. Ozawa,13 X. L. Qian,23 X. B. Qu,24 T. Saito,25 M. Sakata,12 T. K. Sako,16 Y. Sengoku,14 J. Shao,3,8 M. Shibata,14 A. Shiomi,26 H. Sugimoto,27 M. Takita,16 Y. H. Tan,3 N. Tateyama,10 S. Torii,13 H. Tsuchiya,28 S. Udo,10 H. Wang,3 H. R. Wu,3 L. Xue,8 K. Yagisawa,14 Y. Yamamoto,12 Z. Yang,3 A. F. Yuan,5 L. M. Zhai,4 H. M. Zhang,3 J. L. Zhang,3 X. Zhang,2 X. Y. Zhang,8 Y. Zhang,3 Yi Zhang,3 Ying Zhang,3 Zhaxisangzhu,5 and X. X. Zhou9

(The Tibet ASgamma Collaboration)

本文轉載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本文標題: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西藏ASγ實驗發現超高能宇宙線加速候選天體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6774857882
相关資料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藥用資源與植被恢復學科組在唐古特大黃品質形成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本學科組長期致力於研究唐古特大黃的品質成因及評估研究。非靶向代謝組學手段是近年來用於研究植物代謝物有效手段之一。囙此,本研究選取了林下與草地兩種不同生境下的唐古特大黃作為研究對象,試圖利用非靶向代謝組學的手段探究其化學型差异。
標籤: 唐古 科學 科普
Nature,Communications刊發張玉忠教授團隊肝素外切酶家族研究新進展
肝素/硫酸乙醯肝素是一類是由己糖醛酸和己糖胺組成的二糖重複單元連接而成的硫酸化聚陰離子直鏈多糖,是一類重要的糖胺聚糖,廣泛存在於細胞膜表面、胞外基質及細胞質中。自1916年被發現以來,HP及其低分子製劑作為最重要的抗凝劑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
標籤: 外切酶 科學 科普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突破肺移植“卡脖子”關鍵難題
2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項圍繞肺移植重大關鍵難題的研究成果,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上斬獲2020年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從2017年底開展肺移植手術以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耿慶、林慧慶教授團隊圍繞肺移植“卡脖子”難題,聯合無錫市人民醫
標籤: 肺移植 科普
武漢大學熊斌課題組突破迴圈腫瘤細胞檢測技術壁壘
2月18日,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熊斌教授的一項研究突破了迴圈腫瘤細胞檢測技術壁壘,可為惡性腫瘤的精准診療提供技術支援,被授予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標籤: 腫瘤 腫瘤細胞 癌症 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