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羅歡課題組和合作者開發操控人腦工作記憶的“動態擾動”新範式並建立神經網路動力學模型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麥戈文腦研究所羅歡研究員課題組在以往發現基礎上,成功開發出一種全新“動態擾動”行為範式,通過在記憶保持階段呈現有特定時間關係的多個動態亮度序列對人類序列工作記憶進行操控。

工作記憶指對外界資訊的短暫存儲和操作能力,是腦認知覈心功能。記住和撥打一個新號碼,和朋友聊天,聽一場講座,都需要工作記憶的參與。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麥戈文腦研究所羅歡研究員課題組在以往發現基礎上,成功開發出一種全新“動態擾動”行為範式,通過在記憶保持階段呈現有特定時間關係的多個動態亮度序列對人類序列工作記憶進行操控。課題組進一步和重慶大學弭元元研究員合作,建立了神經網路動力學模型對該過程進行類比,揭示了“動態擾動”背後的神經網路短時突觸可塑性原理。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原創的工作記憶操控範式,為記憶的動態神經機制提供了全新因果證據,也為人工智慧和類腦研究提供了生物啟發的時間維度上的新思路。

理解人腦工作原理,可以有正向和逆向兩種方式:對人腦活動進行研究以瞭解認知腦機制;依據腦機制發現設計逆向輸入操控認知行為。羅歡團隊以往工作提示了100-300毫秒是工作記憶存儲和綜合多個物體的視窗(eLife,2018)。一個隨之產生的假設是:是否能够設計符合該記憶視窗工作原理的輸入來“偷樑換柱”地改變甚至操控記憶呢?

在一系列工作記憶實驗中,研究者通過在記憶保持階段呈現閃動圓盤來對記憶進行操控,結果證實了這種操作手段的有效性(見圖1)。進一步,羅歡課題組和重慶大學弭元元研究員開展合作,建立了神經網路動力學模型來對該“動態擾動”記憶操控過程進行類比(圖2),模型的記憶讀取成績完全重複了前述所有行為操控結果,並揭示“動態擾動”是通過短時突觸可塑性實現對網路存儲資訊的有效操控。

圖一

圖二

該論文近日以“Temporally coherent perturbation of neural dynamics during retention alters human multi-item working memory”為題發表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上【Li,J.,Huang,Q.,Han,Q.,Mi,Y.*,Luo,H.*(in press)】。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博士生李嘉琪和黃巧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已畢業博士生韓起明為本文作出重要貢獻。羅歡研究員和弭元元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由羅歡研究員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資助完成。

本文轉載於北京大學新聞網(https://news.pku.edu.cn/index.htm),版權歸北京大學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本文標題: 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羅歡課題組和合作者開發操控人腦工作記憶的“動態擾動”新範式並建立神經網路動力學模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6742863585
相关資料
橢圓吸積盤,一種產自北京大學的新型吸積盤模型
天文學家們相信,在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潜伏著或單、或雙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平時不以任何踪迹示人,但它們的存在影響甚至决定著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它們的並合會產生宇宙中最猛烈的引力波暴。然而,吸積盤有效圓化這一標準影像最近受到了來自對T
標籤: 吸積盤 黑洞宇宙 橢圓 科學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鵬遠/王凡課題組合作揭示HBV誘發肝癌血管轉移和免疫逃逸新機制
肝癌是我國第二大致死癌症,其中HBV感染是肝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全球超過50%的肝癌患者由HBV感染所引起,在我國約有7000萬的HBV陽性人群,約80%以上的肝癌為HBV導致。臨床研究表明,HBV陽性肝癌常伴隨出現血管轉移並在門靜脈處形成癌
標籤: 肝癌 科學 乙肝病毒 科普 內皮細胞 血管
微生物所王軍研究組在調控微生物組的組成和功能相關宿主基因定位研究中連續取得進展
微生物組在人類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關注,在近十年以來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的熱點和重點領域。對於人體微生物組例如腸道菌群的基礎組成和功能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但是影響微生物組的環境及宿主因素仍然有許多亟待解决的問題。
標籤: 微生物 王軍 科學 生物技術 科普 調控
微生物所陳義華研究組成功構建NAD+從頭合成的新途徑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所有細胞都必須的基本生命分子之一。NAD+由腺苷一磷酸和煙醯胺單核苷酸組成。在生物體內,NAD+的合成包括從頭合成途徑和利用煙醯胺類前體的補救合成途徑。現在已經發現了兩條NAD+的從頭合成途徑:天冬氨酸途徑和色氨酸-犬
標籤: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