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在“納米剪紙”機電可重構光學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李家方、張向東、姚裕貴教授團隊,與中科院物理所李俊傑和顧長志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方絢萊教授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片上納米光機電調控新技術。通過利用靜電力驅動納米剪紙可逆形變,實現了亞微米點數下光學共振的機電調控,並展示了光學手性的片上調諧功能。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李家方、張向東、姚裕貴教授團隊,與中科院物理所李俊傑和顧長志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方絢萊教授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片上納米光機電調控新技術。通過利用靜電力驅動納米剪紙可逆形變,實現了亞微米點數下光學共振的機電調控,並展示了光學手性的片上調諧功能。該創新成果發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上。

隨著納米製造技術的發展,微機電系統(MEMS)與納米光子科技相結合,形成了國際前沿的納米光機電系統(nano-opt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NOEMS),在資訊、電子、醫學、工業、汽車、航空航太系統中應用廣泛。但可重構單元的小型化和調製深度的提高(通常由空間位移决定)之間存在制衡,使NOEMS結構設計局限在懸臂梁和超薄膜等少數選項。這限制了光機電調製的對比度,並導致亞微米點數的空間光調製存在科技瓶頸(例如DMD晶片點數尺寸限制在5微米以上、調製頻率在40kHz以下)。為解决這些問題,李家方教授及合作團隊在2018年發明了一種納米剪紙科技[Science Advances 4,eaat4436(2018)],可以靈活、自動地製備各種新穎的三維及准三維納米結構[Light-Sci. Appl. 9,75(2020)],並具有力學上的可重構功能[Adv. Mater. 32,1907077(2020)]。經過長期的理論和實驗探索,李家方教授及合作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靜電力驅動的納米剪紙可逆形變NOEMS。如圖1a,b所示,通過在頂部的金屬納米圖案和底部的矽襯底之間施加不同的電壓,可以利用靜電力在大調製深度下實現大面積、點數化、原位、可逆的三維納米剪紙變形(圖1c-f)。

圖1:(a-c)靜電力驅動納米剪紙形變原理圖;(d)形變前後結構單元類比圖;(e,f)實驗製備的四臂風車陣列施加電壓前2D和施加電壓後形成3D結構SEM圖。比例尺:1μm。

納米尺度的片上可重構光學調製是諸如光子集成、超表面和光學超資料等應用所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李家方教授及合作團隊提出的這種基於納米剪紙的納米光機電系統不僅可以通過靜電力驅動變形單元產生巨大的平面外位移,而且可以方便地激發光學共振。研究團隊通過靈活地設計和優化納米剪紙圖案,分別實現了可見光波段的寬帶動態調製(圖2a,b)和近紅外波段的光學共振調控(圖2c,d),點數尺寸可縮小至0.975微米。此外,該研究還在近紅外波段實現了光學手性的動態調諧(圖2e),理論結果顯示該系統調製速度可以達到10MHz以上(圖2f)。

更重要的是,這種可重構納米光機電系統與常規CMOS科技是相容的,可以進一步實現小型化和大面積製備;同時,該研究提出的納米剪紙形變原理和靜電場垂直驅動機制還可以擴展到其他資料體系和可重構光學平臺。這種小尺寸、高對比、可重構光學納米剪紙科技為高速、高分辨空間光調製提供了新的設計方法和技術路線,為實現新型NOEMS器件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解決方案。

圖2:(a,b)可見光波段風車結構的寬帶調諧特性;(c,d)近紅外波段螺旋線和交叉線結構的光學共振動態調諧特性;(e)實驗測得三臂風車結構形變前後的圓二色譜;(f)計算所得圖a,c兩種剪紙結構在不同驅動電壓下的本征機械共振頻率,結果顯示其調製頻率可達5-14 MHz。

該研究工作克服了第一代納米剪紙科技依賴自支撐薄膜/視窗襯底、大面積製備效率低、缺乏快速動態調控功能等不足,實現了第二代機電可重構納米剪紙科技,為片上可重構光電子器件的物理和應用研究提供了新穎的平臺,在納米光子學、空間光調製、光力學、MEMS、NOEMS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陳珊珊(北理工博士生)、劉之光博士(物理所/現南方科大-MIT博士後)、杜匯豐(MIT博士生)、唐成春工程師(物理所/現阿裏達摩院)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理工物理學院李家方教授、中科院物理所李俊傑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方絢萊教授(Nicholas X. Fang)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團隊特別感謝華南理工大學李志遠教授和中科院物理所陸淩研究員等老師和同學、中科院物理所光物理實驗室和微加工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等給予的支持與幫助。特別致謝中科院物理所吳光恒老師在電學測試方面給予的幫助。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廣東省重點研發計畫、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資訊(#為共同一作;*為通訊作者):

Shanshan Chen#,Zhiguang Liu#,Huifeng Du#,Chengchun Tang#,Chang-Yin Ji,Baogang Quan,Ruhao Pan,Lechen Yang,Xinhao Li,Changzhi Gu,Xiangdong Zhang,Yugui Yao,Junjie Li*,Nicholas X. Fang*,and Jiafang Li*,“Electromechanically reconfigurable optical nano-kirigami”,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299(2021).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565-x

第一代納米剪紙科技介紹:http://www.nanokirigami.com

本文標題: 北理工在“納米剪紙”機電可重構光學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6717030364
相关資料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新發現維他命K2顆粒可促進成骨細胞分化而提升骨骼健康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慧所離子束生物工程與綠色農業研究中心鄭之明研究員課題組在維他命K2提升骨骼健康方面研究取得進展,發現一種維他命K2納米顆粒可有效促進成骨細胞分化。該研究結果也為維他命K2治療骨質疏鬆的製劑開發提供了新線索。
標籤: 維他命 科普
蘭州化物所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摩擦發光與視覺化力學傳感方面獲新進展
摩擦發光,也叫力致發光,是指資料在受到力學刺激後產生的一種發光現象。由於摩擦發光直接建立了力學和視覺化發光訊號之間的關聯,其在視覺化力學傳感應用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摩擦物理與傳感課題組王趙鋒研究員團隊長期致力
標籤: 力學 科普
天津工業生物所等在β-胺基酸脫氫酶催化機理及改造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手性β-胺基酸不僅是天然化合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合成許多藥物分子的重要砌塊。然而,與被廣泛研究的α-AADHs相比,現時β-AADH家族中的已知成員只有l-赤式-3,5-二氨基己酸脫氫酶,且沒有相關晶體結構和催化機理方面的研究報導,對
標籤: 胺基酸 科學 科普 科技新聞
JMPS報導華東理工大學鋰離子電池失效研究最新成果
鋰離子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等優點成為汽車運輸和電子產品能源的優先選擇。在鋰離子電池迴圈充放電過程中,隨著鋰離子的嵌入脫出,電極資料活性物質體積發生膨脹和收縮,從而產生迴圈擴散誘導應力。
標籤: 鋰電池 華東理工大學 科普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