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工物系在太赫茲加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黃文會,顏立新團隊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相對論電子束的級聯太赫茲加速方案的原理性驗證實驗,實現了太赫茲波對相對論電子束的兩級級聯加速,將太赫茲加速領域的加速梯度和能量增益提高了一個量級。

近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黃文會,顏立新團隊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相對論電子束的級聯太赫茲加速方案的原理性驗證實驗,實現了太赫茲波對相對論電子束的兩級級聯加速,將太赫茲加速領域的加速梯度和能量增益提高了一個量級。該成果填補了長期以來在太赫茲加速在高能段的科技空白,驗證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高能量太赫茲加速器的技術路線,並為太赫茲加速科技超快科學、强場物理、先進光源與新加速器等領域的應用帶來全新的機遇。

圖1級聯太赫茲加速器概念圖

粒子加速器是現代科學發展的重要研究工具,人們通過大型粒子對撞機研究物質世界的基本組成,利用先進的加速器光源探索精細的微觀結構。傳統的射頻加速器在過去的近百年中為現代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受限於射頻擊穿效應,基於傳統射頻加速科技的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面臨裝置結構複雜,造價昂貴等科技挑戰。太赫茲加速科技以其超高的加速梯度、極短的脈衝寬度和可靠的時間同步特性,有望將大型加速器縮小到普通的實驗室規模,在保證束流品質的同時極大地降低了研究成本,為下一代大型加速器的發展帶來重大的技術革新。

2015麻省理工學院(MIT)成功進行了太赫茲低能電子加速的原理性驗證。2016年,第一支太赫茲電子槍成功問世。隨後,DESY、UCLA、CLARA及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組織先後開展了新型太赫茲加速結構、太赫茲電子操控、太赫茲束流診斷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將相關研究推向了新的熱潮。然而,現時的研究多集中在低能電子加速領域,相對論電子的太赫茲加速由於缺少超强太赫茲輻射源、高品質超短超快電子束以及精密的同步控制科技,近年來一直發展緩慢。此外,相對論電子束的級聯加速作為加速器邁向高能不可缺少的核心技術,仍是太赫茲加速領域中一個未被攻克的難題。尋找合適的加速方案,實現相對論電子束的級聯加速,將會極大的推動太赫茲加速科技的發展。

圖2高梯度級聯太赫茲加速實驗示意圖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加速器實驗室長期致力於高亮度電子束物理、科技與應用的研究。瞄準這個研究方向,2017年7月黃文會、唐傳祥教授提出在工程物理系加速器實驗室發展太赫茲加速科技,深入研究新加速原理的覈心物理與創新技術,進而建設緊湊型全光太赫茲加速器實驗平臺的基本構想。博士生胥漢勳深入開展了太赫茲加速實驗的理論分析和物理設計,與團隊成員於2018年4月和2019年12月在清華大學加速器實驗室湯姆遜散射源束線上開展高梯度級聯太赫茲加速實驗。研究團隊採用靈巧的雙束實驗方案(如圖2所示),利用驅動電子束基於相干渡越輻射(coherent transition radiation,CTR)產生强太赫茲脈衝,在太赫茲介質管加速器中對後續跟隨的超短電子束進行兩級同步加速。該方案利用同源的驅動雷射在加速器束線上同時產生强太赫茲波(132μJ)和超短的相對論電子束(34.3 MeV,460fsFWHM)並保證了二者的天然的時間同步特性,使得强太赫茲電場(1.1 GV/m)能够穩定的對相對論電子束進行同步加速。經過不斷調試和優化,研究團隊成功的實現了太赫茲波對相對論電子束的級聯加速,觀測到了清晰的全束團加速現象,所實現的加速梯度(155 MV/m)和加速能量(204 keV)相較於當前世界上已報導的結果提高了一個量級(如圖3、4)。

圖3單級太赫茲加速實驗結果

圖4級聯太赫茲加速實驗結果

相關成果發表在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論文題為“相對論電子束的高梯度級聯太赫茲加速”(Cascaded high-gradient terahertz-driven acceler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s)。《自然·光子學》的評審人對該研究成果高度評價,認為這是“太赫茲加速領域內里程碑式的突破”。這一研究成果是太赫茲加速領域中的重大科技突破,驗證了太赫茲加速科技走向高能的科技可行性,有望將大型加速器縮小到普通實驗室規模甚至案頭規模。現時,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正在積極開展和推動全光太赫茲加速實驗平臺的理論研究和物理設計工作,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的太赫茲加速實驗及應用研究平臺。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2016級博士生胥漢勳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黃文會教授為通訊作者。參加該工作的還有工程物理系的顏立新副教授、杜應超副教授、李任愷教授、施嘉儒副教授、唐傳祥教授以及工程物理系2017級博士生田其立、2016級博士生梁一凡和2018級博士生顧紹弘。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挑戰計畫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1-00779-x#Sec9

本文轉載於清華大學新聞網(https://news.tsinghua.edu.cn/),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本文標題: 清華大學,|,工物系在太赫茲加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6296143239
相关資料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首次發現地球內部超離子態礦物相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胡清揚、DuckyoungKim和劉錦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合作,使用理論計算和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首次發現了地球深部的超離子態——含水礦物羥基氧化鐵會在壓力大約75萬
標籤: 地球質量 科學 電導率 科普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志力研究團隊和眼耳鼻喉科醫院李文獻課題組基礎臨床合作揭示七氟烷全麻作用新機制
全身麻醉藥應用至170餘年,但作用機制至今未明。《Science》將“一般麻醉劑如何發揮作用”列為125個科學前沿問題之一。本研究在神經環路水准上,提出了七氟烷麻醉作用的全新機制,可能為開發新型全麻藥以及臨床治療干預全麻後相關意識障礙提供新
標籤: 七氟烷 神經生物學 科普
上海交大電院劉景全教授與楊斌教授團隊發表關於柔性非接觸人機交互的重要研究成果
而在醫院等一些特殊公共場所,直接觸控人機界面是多種細菌和病毒的潜在載體,極易造成用戶或醫療設施污染。現時傳統的剛性人機交互介面不適用於一些極端的高形變、高扭曲場景。在這種情況下,柔性非接觸傳感與操控的人機界面以其無磨損、無污染和適型性好等特
標籤: 人機交互 柔性電子 人工智慧 感測器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複雜二元金納米顆粒陣列的對流自組裝及其光學效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非密排二元納米顆粒陣列,是指由兩種組分或形態不同的納米顆粒構成的非密排週期結構。合成出非密排的二元陣列,不僅可以豐富陣列結構的多樣性,還會產生新的光學、磁學或熱電特性。然而,這些方法都需要對結構單元和基底進行複雜的表面改性處理,這嚴重阻礙了
標籤: 科學 納米效應 納米 二元結構 固體物理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