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强團隊提出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形核與生長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强教授研究團隊在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形核與生長機制方面取得的重要原創性成果,該工作創新性地提出了SEI的漸進形核和二維生長機制,建立了SEI等溫電化學結晶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式,是SEI理論研究的關鍵突破,其研究方法可推廣應用於其它負極資料的SEI研究,在二次電池可控介面的快充設計及出廠化成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强教授研究團隊在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形核與生長機制方面取得的重要原創性成果,該工作創新性地提出了SEI的漸進形核和二維生長機制,建立了SEI等溫電化學結晶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式,是SEI理論研究的關鍵突破,其研究方法可推廣應用於其它負極資料(矽、金屬鋰、鋅等)的SEI研究,在二次電池可控介面的快充設計及出廠化成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鋰離子二次電池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鋰離子電池的出現和發展顯著改變了我們的移動生活方式,加速了人類社會的融合和進步,在實現“碳中和”的行程中要發揮重要作用。電池中電極資料和電極/電解質介面的研究始終是學術界和產業界聚焦的兩個重要議題。然而,受當前納米尺度下研究手段和表徵手法的限制及SEI的本征的空氣敏感性和高能電子束不耐受性,SEI作為在電極/電解質介面由相變產生的納米級晶體,其成核和生長機制研究存在巨大挑戰。關注在SEI晶體學機制的研究尚處於空白,且針對SEI形核和生長的實驗研究手法也較為欠缺。

清華大學張强教授研究團隊提出採用恒電位法精確控制陰離子的還原,同時抑制電解液中溶劑分子分解的策略,構築無機成分主導的多晶SEI。迴圈伏安測試發現形成SEI的過程為反應控制主導,依據反應控制下的Laviron理論計算出陰離子參與還原形成SEI為“兩電子”轉移過程;結合Avrami公式和經典晶體形核與生長理論擬合出陰離子衍生SEI的遵循二維漸進形核和生長模型,本研究最後使用原子力顯微鏡(AFM)在高溫定向熱解石墨(HOPG)襯底上觀測到了二維生長的顆粒。

SEI漸進形核和二維生長機制的示意圖

本研究細緻描述了陰離子誘導的SEI成核和生長過程:電極表面施加電壓後,隨著電壓的下降,鋰鹽的還原分解開始發生,分解產物初期以晶體團簇形式生長,越過一定能壘後轉變成晶核;電極表面的晶核點的數量漸進新增,每個核在與其他核重疊之前經歷二維(2D)生長模式;當整個電極表面被還原產物完全覆蓋時,最終形成離子導通但電子絕緣的多晶膜,這標誌著SEI生長的結束。該團隊通過實驗得出SEI形核過程貢獻出的容量占電池總容量的5%,該發現成功解釋了當前鋰離子電池首次放電容量高於石墨理論比容量(372mAh/g)的實驗現象。

通過在高溫定向熱解石墨(HOPG)上的沉積實驗進一步驗證了SEI二維漸進形核與生長。原子力顯微鏡(AFM)下觀測到了HOPG表面上生長出的高度為1.6 nm的晶體顆粒,該空間下無法容納三維生長的物種存在,AFM下的相圖分析也表明HOPG表面生長出的晶核以二維形式鋪展,相互間呈現出馬賽克形式的拼接,直至覆蓋整個電極表面。

原子力顯微鏡(AFM)下的形核與生長形貌圖

相關研究成果《二次電池陰離子衍生的SEI形核和生長機制》(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Anion-Derived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Rechargeable Batteries)作為Very Important Paper(VIP論文)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上。

文章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後閆崇(現為清華大學“水木學者”,入選2020年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畫”),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張强。本項目的開展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畫、水木學者計畫的支持。

近些年,張强教授團隊面向新能源行業對鋰離子電池快速充電能力的迫切需求,充分發揮研究團隊基於對鋰電池電解液溶劑化化學和電極/電解質介面的深入理解,系統梳理了限制單體電池快充的瓶頸問題,全面總結了鋰離子電池快充的底層化學理論;同時該研究團隊提出了電解液中的弱溶劑化配比特理論;開發了陰離子衍生介面用於實現電池低溫下快速充電的科技,在基礎研究領域正逐步建立完整的研究鏈條。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00494

本文轉載於清華大學新聞網(https://news.tsinghua.edu.cn/),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固體電解質 張强 科普
本文標題: 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强團隊提出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形核與生長機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6004859351
相关資料
Michael,D.,Guiver團隊和滑鐵盧大學合作在Cell,Reports,Physical,Science上發表論文
與PEMFC不同,AEMFC是以氫氧離子作為電荷傳導媒介,並在陽極與氫氣反應生成水。研究表明,膜電極內水分佈呈現:陽極-膜-陰極的水含量依次降低的趨勢。機械工程學院燃料電池團隊Guiver課題組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Li課題組共同設計了一種具有
標籤: cell 科學 科普 燃料電池 科技新聞
廣州地化所、深地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增生型造山帶下地殼熔融流動的成因機制與動力學過程方面取得新認識
熔融的地殼與周緣剛性的圍岩存在流變性的巨大差异,從而造成結構的解耦。在當今主要增生型造山帶中大量出露於地表的花崗岩-混合岩穹隆是增生型造山帶內發生過强烈地殼深熔改造與物質流動的最好例證。然而,迄今為止我們對於增生型造山帶中地殼深熔與流動的成
標籤: 科學 動力學
《Nano,Letters》再度刊登華南師範大學資訊光電子科技學院蘭勝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光子最終將取代電子成為資訊的主要載體,而現時用於信號處理的集成電路也必將被集成光路所替代。囙此,用於實現全光資訊處理的全矽集成光路便成為這一領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奮鬥目標。現時矽已經被用於製作光波導和探測器,
標籤: 電子 科學 納米 單晶矽 科普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面向衛星遙感觀測的高光譜分辯率積雪反射率建模取得進展
傳統的陸面模型參數化方案僅能類比寬波段的積雪表面反照率,卻無法準確地類比高光譜分辯率的積雪表面光譜反射率,而高光譜分辯率或窄波段的積雪光譜反射率卻是現時大多數衛星感測器的主要觀測數據。
標籤: 衛星遙感 反射率 光譜分辯率 科學 光譜 航空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