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揭示動物先天免疫受體NLRP1抑制的分子機制

生物在與病原微生物長期競爭中進化出了複雜完善的免疫系統,其功能可進一步分為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兩部分。同時機體也通過精細的網絡來調控各種NLR的時空表達、免疫反應的强弱來維持機體的內穩態,NLR的突變或失調經常導致各種免疫性相關疾病。

生物在與病原微生物長期競爭中進化出了複雜完善的免疫系統,其功能可進一步分為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兩部分。先天性免疫系統是宿主防禦感染機制中一種普遍而古老的形式,它對於病原體的感知主要是通過一系列胚系基因編碼的模式識別受體來實現。其中NOD樣受體(NLR)家族是模式識別受體中數量最大、功能最複雜的一類,其通過不同成員來感應多樣的病原訊號,進而形成炎症小體來活化機體免疫防禦反應。同時機體也通過精細的網絡來調控各種NLR的時空表達、免疫反應的强弱來維持機體的內穩態,NLR的突變或失調經常導致各種免疫性相關疾病。

NLRP1作為NLR家族中的一員,NLRP1炎症小體也是人們發現的第一個NLR炎症小體,其突變常見於白癜風等皮膚免疫性疾病中。NLRP1不僅含有NLR家族蛋白典型的NOD、LRR和CARD等結構域,同時還具備獨特的具有自切割功能的FIIND結構域,其自切割是NLRP1啟動所必需(圖1a)。最新研究表明二肽基肽酶DPP8/9可以抑制NLRP1的活化,但是DPP8/9介導的NLRP1抑制機制現時仍然不是很清楚。

2021年3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鐘雷課題組合作,在《自然》(Nature)期刊線上發表了題為“DPP9抑制NLRP1的結構與生化機制研究”(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NLRP1 inhibition by DPP9)的研究論文,通過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等手段闡明了DPP9介導的NLRP1抑制機制並對NLRP1炎症小體的啟動機制提供了新的啟示,加深了人們對NLR家族功能機制多樣性的認識,也為相關免疫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

圖1.NLRP1 FIIND結構域結構以及全長NLRP1-DPP9 2:1複合體結構

柴繼傑團隊首先解析了大鼠NLRP1 FIIND結構域的晶體結構(圖1b),揭示了FIIND結構域發生自切割的關鍵胺基酸及催化機制,並發現ZU5亞結構域對於維持NLRP1的自抑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隨後該團隊又獲得了大鼠全長NLRP1-DPP9複合體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圖1c-d)。出乎意料的是,電鏡結構顯示NLRP1與DPP9形成了2:1複合體,而且其中的兩個NLRP1分子一個是全長,另一個僅包括自切割後的C末端片段。隨後通過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鐘雷課題組和吳彬課題組合作,通過大量的生化及細胞試驗揭示了DPP9的結合及酶活功能對於維持體內NLRP1的抑制活性都是必需的。本研究不僅揭示了DPP9維持NLRP1自抑制的重要功能,為開發相關的免疫疾病藥物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研究也提示了NLRP1-DPP9的2:1複合體可能是體內NLRP1感應各種病原或內源訊號發揮功能的真實狀態(圖2),為未來深入研究其機理提供了基礎。

圖2.DPP9介導的NLRP1抑制機制以及病原體誘導的NLRP1活化機制模式圖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鐘雷助理教授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卓越學者黃夢杭,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原卓越學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已出站博士後張曉驍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的卓己安,南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吳彬、助理教授龔琴,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副研究員韓志富博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王家博士也為本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布魯諾·雷福賽德(Bruno Reversade)博士研究團隊在研究、科技上給予了幫助支持。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平臺的雷建林博士、李曉敏博士對冷凍電鏡數據收集進行了指導和幫助。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高精尖創新中心X-ray首長範仕龍博士對晶體數據收集進行了指導和幫助。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平臺、清華大學高性能計算平臺和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為本研究提供了設備和技術支援。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新加坡衛生部、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獎學金的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20-w

本文轉載於清華大學新聞網(https://news.tsinghua.edu.cn/),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柴繼傑 大學 清華大學
本文標題: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揭示動物先天免疫受體NLRP1抑制的分子機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6002417078
相关資料
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强團隊提出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形核與生長機制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强教授研究團隊在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膜形核與生長機制方面取得的重要原創性成果,該工作創新性地提出了SEI的漸進形核和二維生長機制,建立了SEI等溫電化學結晶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式,是SEI理論研究的關鍵突破,其研究方法
標籤: 固體電解質 張强 科普
Michael,D.,Guiver團隊和滑鐵盧大學合作在Cell,Reports,Physical,Science上發表論文
與PEMFC不同,AEMFC是以氫氧離子作為電荷傳導媒介,並在陽極與氫氣反應生成水。研究表明,膜電極內水分佈呈現:陽極-膜-陰極的水含量依次降低的趨勢。機械工程學院燃料電池團隊Guiver課題組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Li課題組共同設計了一種具有
標籤: cell 科學 科普 燃料電池 科技新聞
廣州地化所、深地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增生型造山帶下地殼熔融流動的成因機制與動力學過程方面取得新認識
熔融的地殼與周緣剛性的圍岩存在流變性的巨大差异,從而造成結構的解耦。在當今主要增生型造山帶中大量出露於地表的花崗岩-混合岩穹隆是增生型造山帶內發生過强烈地殼深熔改造與物質流動的最好例證。然而,迄今為止我們對於增生型造山帶中地殼深熔與流動的成
標籤: 科學 動力學
《Nano,Letters》再度刊登華南師範大學資訊光電子科技學院蘭勝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光子最終將取代電子成為資訊的主要載體,而現時用於信號處理的集成電路也必將被集成光路所替代。囙此,用於實現全光資訊處理的全矽集成光路便成為這一領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奮鬥目標。現時矽已經被用於製作光波導和探測器,
標籤: 電子 科學 納米 單晶矽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