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等利用柔性自驅動設備實現對神經可塑性的雙向調節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智慧中心詹陽團隊、神經工程中心李光林團隊同電子科技大學團隊合作,製備了自驅動柔性可穿戴神經刺激器,實現對神經可塑性的雙向調節。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智慧中心詹陽團隊、神經工程中心李光林團隊同電子科技大學團隊合作,製備了自驅動柔性可穿戴神經刺激器,實現對神經可塑性的雙向調節。相關成果以Bidirectional modulation of neural plasticity by self-powered neural stimulation(自供電神經刺激器對神經可塑性的雙向調節)為題發表在Nano Energy(影響因數16.602)上。

調節神經可塑性被認為是治療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成癮和中風等疾病的一種有效手段。現時常見的商用神經電刺激器通常需要電池或插座來維持供電需求,龐大的系統框架以及不靈活的組件設計限制了設備的靈活應用。為了突破這一科技瓶頸,研究團隊課題組進行合作,設計了一種自驅動柔性可穿戴神經刺激器,通過產生高頻和低頻脈衝兩種模式,誘導長時程增强或長時程抑制的形成,實現對神經可塑性的雙向調節。該自驅動柔性可穿戴神經刺激器集成柔性自驅動納米發電機、訊號調製模塊和神經刺激電極,具有體積小,質量輕,柔軟便攜等優勢,能够將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神經刺激訊號,調節突觸可塑性。

自驅動柔性可穿戴神經刺激器在清醒動物模型中進行了驗證。研究人員將該設備接入小鼠大腦,訊號調製模塊將蒐集的能量調製成雙模刺激訊號,在無需外界供能的情况下,成功誘導出海馬體長時程增强和長時程抑制的形成。這項工作克服了傳統商業電刺激器設備體積龐大以及配套電源帶來潜在隱患等缺點,為基於突觸可塑性的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以及雙向腦機互動提供新思路。

深圳先進院和電子科技大學為通訊組織。深圳先進院研究助理韓葉超和深圳先進院客座學生、東北大學博士生趙天銘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先進院李光林研究員,詹陽研究員和電子科技大學薛欣宇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本項目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深港腦科學研究院、四川科技計畫等專案資助。

自驅動神經刺激器對神經可塑性的雙向調節

本文轉載於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可塑性 深圳
本文標題: 深圳先進院等利用柔性自驅動設備實現對神經可塑性的雙向調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5539818468
相关資料
深大高院鄭家榮教授和王明福教授課題組在食品科學頂刊闡述親水膠體在食品中的創新應用
食品中的美拉德反應常伴隨著有害物質的產生,如雜環胺、丙烯醯胺和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等。親水膠體已廣泛用於食品加工中以實現增稠、凝膠和成膜等目的。並且,其結構多樣性使其積極參與到美拉德反應中,進而干預食品中典型有害物質的生成。深圳大學為第一署名
標籤: 食品科學 科學
徐立强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二次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2018級博士王璐為第一作者,其指導教師徐立强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第一通訊組織。鋰資源儲量有限和分佈不均促使新型高性能二次電池等儲能器件的研究逐步發展。
標籤: 科普
中國科大成功揭示癌基因蛋白Ras的可成藥“隱態”
如何開發出可特异性結合並調控疾病相關蛋白質的小分子化合物是靶向藥物研究中的覈心問題。著名的癌基因蛋白Ras作為細胞內的關鍵信號轉導蛋白,被證實與約30%的人類惡性腫瘤發生密切相關。但因其構象基態缺乏明顯的可成藥位點或口袋,導致特异性的小分子
標籤: 癌基因 ras 科普
北京大學,|,深研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張文佳研究組成果入選Springer,Nature“中國學者年度高影響力研究”
來自計算機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工程、人文社科等10個主題領域的300多篇高被引期刊論文和高影響力圖書章節入選中國學者年度高影響力研究。
標籤: 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