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宗耕、林旭研究組在甘油酯生物標記物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然而,現時循環系統中甘油酯與2型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仍較為缺乏,並且對其中潜在機制的瞭解還十分有限。

3月12日,國際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領域的權威期刊《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組的研究論文“Circulating Glycerolipids,Fatty Liver Index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Chinese”。該研究在人群隊列中首次發現特定結構的甘油酯(glycerolipids)顯著增加未來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主要由肝臟脂肪累積介導。

甘油酯是人體主要的一種脂類和最大的能量儲存物質,由單醯基甘油(monoacylglycerols,MAGs)、二醯基甘油(diacylglycerols,DAGs)和三醯基甘油(triacylglycerols,TAGs)組成。其中,細胞內DAGs是一種生物活性脂質,可作為誘導胰島素抵抗的第二信使,而現有證據也支持TAGs在脂肪酸氧化和脂質合成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然而,現時循環系統中甘油酯與2型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仍較為缺乏,並且對其中潜在機制的瞭解還十分有限。

在林旭研究組建立的“中國老齡人口營養健康狀況研究”前瞻性追跡隊列樣本庫基礎上,宗耕、林旭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嶸研究員團隊合作,採用高通量靶向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質譜法檢測到104種血漿甘油酯。林旭組博士研究生牛振華通過分析6年隨訪志願者的甘油酯譜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主要發現:(1)在1781名排除了基線糖尿病個體和服用降脂藥個體中,基線血漿9種甘油酯(2種DAGs、7種TAGs)水准升高能顯著增加6年後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相對風險比值比:1.16-1.23;圖1),其中TAGs的特徵為短鏈(碳鏈長度為C46-C52)、高飽和([C = C]雙鍵個數為0-2);(2)脂肪肝指數(fatty liver index,FLI)即基於腰圍、BMI、空腹血漿總甘油三酯和γ-穀氨醯轉肽酶(GGT)計算的用於替代肝臟脂肪累積的名額升高能顯著增加6年後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相對風險比值比:1.43)。而上述9種甘油酯中的8種與6年後脂肪肝指數的升高風險正相關(相對風險比值比:1.19-1.51);(3)多重仲介效應模型(Multiple mediation model)提示,甘油酯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關係主要經肝臟脂肪累積介導(比例:12%-28%;圖2)。

總之,本研究提示,特定類型的甘油酯有可能作為2型糖尿病早期評估、分型的潜在生物標記物,而肝臟脂肪累積在甘油酯代謝失衡新增糖尿病發病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宗耕研究員、林旭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嶸研究員為該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牛振華及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吳慶慶博士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精准醫學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210/clinem/dgab165。

圖1.基線甘油酯與新發2型糖尿病的關聯關係

圖2.肝臟脂肪是甘油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仲介因數

本文轉載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糖尿病
本文標題: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宗耕、林旭研究組在甘油酯生物標記物與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5498798423
相关資料
福州大學化學學院廖賽虎教授課題組在光催化聚合上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廖賽虎教授課題組在前期探索和研究基礎之上,提出了“多元稠環芳烴摻雜”這一有機小分子光催化劑的設計新思路,並成功開發了氧雜蒽並蒽類光催化劑。該結果代表了現時該有機光催化ATRP領域的最高催化效率。
標籤: 福大 福州大學化學學院 光催化 科普
天津師範大學化學學院代克化在《Joule》發文提出鋰離子電池高容量富鋰正極資料中的氧活性來源新觀點
開發低成本的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一直是能源化學領域的重點與難題。其中,正極資料是關鍵瓶頸。近年來,隨著晶格氧參與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提出,富鋰資料因其高容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富鋰資料中“富鋰”結構通常被認為是導致晶格氧參與可逆氧化還原反應的
標籤: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血小板仿生劑型用於腫瘤聯合治療獲新進展
近日,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科學學院合作,在血小板中裝載光熱納米顆粒與免疫激動劑,製備新型血小板仿生劑型,通過使其在腫瘤血管部位的富集和腫瘤深部組織的滲透,實現了高效的腫瘤光熱-免疫聯合治療,在多種動物模型上均
標籤: 腫瘤 血小板 光熱 藥物劑型 癌症 納米
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PNAS,|,石雲團隊發現LTP的維持機制
突觸長時程增强被認為是學習和記憶的細胞和分子基礎之一。强直刺激謝弗側枝纖維能誘發CA1神經元產生長時間的突觸訊號增强,即LTP。主要的分子事件是突觸後膜AMPA型谷氨酸受體表達量的新增和功能的增强,從而介導“增强型”的突觸傳遞。以往有大量研
標籤: 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