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研究組在雲南發現三個螢火蟲新種

扁螢屬Lamprigera就是一類僅分佈在亞洲喜馬拉雅山脈周邊國家及東南亞國家的螢火蟲。在昆明,甚至在市區的公園和一些社區內都能遇到它們的身影,囙此扁螢是一類依然生活在都市及周邊易被福斯所觀察到的螢火蟲。

螢火蟲是最著名的陸生發光生物,廣布於世界各地,分為9個亞科、約100個屬,其中某些屬僅分佈在有限的地理區域。扁螢屬Lamprigera就是一類僅分佈在亞洲喜馬拉雅山脈周邊國家及東南亞國家的螢火蟲。它們雌雄二型,雄成蟲有黑色的鞘翅,複眼很大,永續較弱的綠色光;雌成蟲無翅為幼蟲狀,全身乳白色,永續發較强的綠色光;幼蟲身體扁平,全身黑色或有棕黃色條紋,捕食蝸牛蚯蚓等動物。它們喜歡生活在食物充足的荒地和林間。在昆明,甚至在市區的公園和一些社區內都能遇到它們的身影,囙此扁螢是一類依然生活在都市及周邊易被福斯所觀察到的螢火蟲。雖然扁螢離我們很近,但由於其不同種類的同一蟲態都具有極其相似的外部特徵,所以,該屬的中國不同種群通常都被認成是雲南扁螢(Lamprigera yannana)。

為了探討扁螢類螢火蟲及其生物螢光進化的遺傳基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研究組的螢火蟲研究團隊以雲南扁螢作為代表種,於2019解析了其線粒體基因組並以此探討了該屬的系統發育地位(Chen et al.,2019,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尅隆並分析了其螢光酶特徵(Liu et al.,2019,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於2017年利用流式細胞科技測定了該種及其同屬近緣種的基因組大小(Liu et al.,2017,Zoological Research),於2020年完成該種的參攷基因組解析(Zhang et al.,2020,Scientific Reports)。前期研究表明該屬在物種系統發育、螢光酶及生物螢光進化中都具有特殊的演化地位。系統分類是深入探討該類群的一切生命現象的基礎。為了弄清這一特殊類群在中國分佈的種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研究組和香港昆蟲學會、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重點實驗室協同進化研究組合作,對昆明動物所特別是自2002年以來收集的標本開展了詳細的形態學對比和分子系統發育分析。研究者們以分佈在昆明的雲南扁螢的不同種群的COI數據進行分析並結合形態比較發現,該屬的同種不同群間具有較大的遺傳分歧,這個發現為該屬的種類鑒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標準。結合分子標準,通過對該屬的不同種群的標本的分子系統發育和形態的分析、並與模式標本進行形態比較,研究團隊在中國發現了三個新種(Lamprigera alticolaDong & Li,2021高山扁螢,Lamprigera luquanensisDong & Li,2021祿勸扁螢,LamprigeramagnapronotumDong & Li,2021巨胸扁螢)和四個中國新記錄種,並對這些物種進行了詳細描述和討論,編寫了中國扁螢屬物種的檢索表,同時也梳理檢視了13個種的模式標本。該屬現時全世界新增到了20種,中國分類種類也從原有的4種新增至11種。這些研究結果也為今後該屬的種類鑒定及其它生命現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攷,同時也表明雲南具有豐富的螢火蟲物種多樣性。

該研究成果以“Three new species ofLamprigeraMotschulsky(Coleoptera,Lampyridae)from China,with notes on known species”為題,於2021年3月31日發表在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董志巍、香港昆蟲學會饒戈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學燕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09KF001B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31472035)、雲南省科學技術廳面上項目(2014FB179)等項目的支持。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1646/zootaxa.4950.3.2。

本文轉載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本文標題: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研究組在雲南發現三個螢火蟲新種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5283185797
相关資料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一種促進‘佛蘭克林’樹種子萌芽的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近日,由陝西省西安植物園李豔、劉國宇、王慶等完成的“一種促進佛蘭克林樹種子萌芽的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佛蘭克林樹較為稀少,19世紀初在原產地就已經無法找到野生狀態的佛蘭克林樹了。
標籤: 佛蘭克林 植物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鄭華研究組揭示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對重大生態工程生態效益的多尺度影響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都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鄭華研究組在重大生態工程多尺度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發展了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對重大生態工程生態效益影響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三北防護林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態工程在局地、流域和區域的多尺度效應
標籤: 生態效益 生態系統 生態環境 生態工程 生態學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抗疲勞複合水凝膠類比生物心臟瓣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自2003年以來,研究人員相繼採用雙網絡等策略實現了水凝膠的高模量、高强度及高斷裂韌性。近年來,人們發現高强度水凝膠的疲勞效能較差,制約著其進一步發展。囙此,如何類比生物組織研發抗疲勞水凝膠成為領域內關注的焦點。研究人員期望未來能研究出同時
標籤: 心臟瓣膜 科學 科普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藝組合作發現血管內皮調控乳腺導管分支的機制
乳腺微環境由多種細胞組成,包括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等,它們共同形成了乳腺正常發育和功能所需的複雜的相互作用網絡。
標籤: 科學 中國科學院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