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Plant丨蘭州大學苟小平教授再次揭示受體激酶CIKsCIK受體激酶在擬南芥中調節幹細胞訊號的保守和分化功能

此外,CLE40能迅速誘導CIKs的磷酸化水准,這部分依賴於ACR4。雖然CIK在SAM和RAM中起著保守和冗餘的調節作用,但該結果表明它們在這些分生組織中表現出不同的功能。

2021年4月3日,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苟小平教授課題組在Molecular Plant發表了題為Conserved and Differentiated Functions of CIK Receptor Kinases in Modulating Stem Cell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的研究工作,發現受體激酶CIKs對於傳遞CLE40訊號以維持遠端根分生組織的動態平衡是必不可少的。

在高等植物中,莖尖分生組織(SAM)和根尖分生組織(RAM)是形成地上和地下組織和器官的幹細胞池。儘管這兩個分生組織的結構不同,但它們進化出相似的訊號通路來維持幹細胞的動態平衡。CLAVATA3(CLV3)-WUSCHEL(WUS)負反饋環是控制SAM動態平衡的覈心途徑,而CLV3/胚胎周圍區(ESR)40(CLE40)和WUSCHEL相關的HOMEOBOX5(WOX5)是CLV3和WUS的同源物,直接影響柱狀幹細胞的命運。

2018年3月,苟小平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Plants雜誌上發表題為“A group of receptor kinases are essential for CLAVATA signalling to maintain stem cell homeostasis”的研究工作,發現一組稱為CLAVATA3 INSENSITIVE RECEPTOR KINASES(CIK)的LRR-RLK在調節CLV3介導的幹細胞動態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組受體激酶CIKs作為共受體與植物多肽激素CLV3的受體CLV1形成蛋白複合體,感知CLV3,通過磷酸化的管道將訊號傳遞進入細胞,調控幹細胞的穩態平衡,從而維持植物莖端分生組織,協調植物的生長發育。拓寬了CLV3信號轉導調控幹細胞命運的潜在機制的理解,而且揭示了一組新的RLKs作為共受體在植物生長和發育過程中可能介導多種外在和內在訊號。同時,由於CIK受體激酶具有調控器官數目和大小的功能,它們也有望作為分子育種的靶點基因應用於玉米、蕃茄等作物的品種改良,新增產量。冷泉港實驗室著名專家David Jackson課題組的評論文章,評估該研究結果“是CLV訊號途徑的一小步,但卻是分生組織生物學家認識上的一個巨大跨越”。

到目前為止,幾種RLK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已經被揭示。例如,油菜素甾體BRI1調節油菜素甾體(BR)訊號;CLV1維持SAM動態平衡;FLS2介導植物免疫應答;植物硫因數受體1(PSKR1)調節細胞去分化和增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RLK介導的訊號過程都需要體細胞胚胎發生受體樣激酶(SERK)或CIK作為輔助受體來啟動相應的訊號級聯反應。由於CIK是感知包括CLE40在內的多個CIRs所必需的,而CLV1不太可能是ACR4的輔助受體,囙此,CIK是否在調節遠端根分生組織中作為ACR4的輔助受體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本研究,作者發現CIK對於傳遞CLE40訊號以維持遠端根分生組織的動態平衡是必不可少的。CIK突變體表現出靜止中心紊亂和小柱幹細胞(CSC)分化延遲的錶型。生化分析表明,CIKs與擬南芥CRINKLY4(ACR4)以非配體依賴的管道相互作用,並能被ACR4體外磷酸化。此外,CLE40能迅速誘導CIKs的磷酸化水准,這部分依賴於ACR4。CIKs作為ACR4的輔助受體發揮作用,ACR4是一種非LRR-RLK,介導遠端根分生組織動態平衡的CLE40訊號。雖然CIK在SAM和RAM中起著保守和冗餘的調節作用,但該結果表明它們在這些分生組織中表現出不同的功能。

論文連結:

http://DOI: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1.04.001

本文標題: Mol,Plant丨蘭州大學苟小平教授再次揭示受體激酶CIKsCIK受體激酶在擬南芥中調節幹細胞訊號的保守和分化功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5015908967
相关資料
天文臺研究人員通過機器學習方法為國際大型多波段巡天項目提供支援
基於此,研究人員通過機器學習方法構建了適合不同波段樣本的最優分類器,為X射線牛頓天文望遠鏡第九次發佈數據提供了分類預測和概率。該成果是天文資訊技術在國際多個大型多波段巡天項目融合數據中的應用典範,為進一步開展X射線源的細緻分析和研究工作具有
標籤: 天文 x射線 天文望遠鏡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佳偉研究組揭示水稻根單細胞異質性和分化全景圖
有別於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水稻是須根系植物,有著不同的生長和發育模式。近年來隨著單細胞RNA測序科技的發明與應用,研究人員可以在單細胞水准系統瞭解生命體細胞的異質性,描繪各種類型細胞的分化和發育軌跡,加速發育過程重要調控因數的挖掘行程。
標籤: 科學 水稻 異質性 細胞分化 植物組織 科普
南京大學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ESR,華南新元古代板塊構造過程與顯生宙地球動力學演化
華南是我國的關鍵金屬成礦“大糧倉”,華南的構造動力學演化與成礦作用密切相關,也一直是我實驗室研究的重要方向。該文指出,華南板塊位於東亞陸緣,由揚子和華夏兩個塊體以及挾持於兩者之間的江南造山帶所組成。
標籤: 板塊構造 動力學 顯生宙 華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劉傑教授在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營養轉運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活體營養專性寄生真菌利用吸器從寄主植物中吸收糖分等營養物質供其生長發育所需。然而,現時對於寄主細胞糖分跨EHM轉運過程及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酵母突變體互補顯示AtSTP8具有廣譜的糖轉運活性。該研究首次發現定位於EHM的糖轉運蛋白,研究結果
標籤: 西北農大 劉傑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