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比較文學團隊再度問鼎國際權威刊物

他的理由在於,直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才真正融入世界,並成為世界文學的一個有機部分。在這方面,新文化運動除去其革命精神和開拓性作用外,還對全球人文主義的宏大敘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也充分表明了上海交通大學的比較文學團隊在國際和國內同行中所具有的牢固的領軍地位和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

最近一期國際英語文學研究的權威刊物《現代文學學刊》(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Vol. 44,No.2,2021)以一整版的篇幅發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寧和特聘教授彭青龍合作主編的主題專輯《世界文學語境下的中國現代文學》(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Literature),該專輯首次發表由中國學者主持的重寫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系列論文,彰顯了交大學人的文學研究實力,對西方的中國研究學界產生了强有力的衝擊作用和影響。

本專輯由“導言”和10篇研究論文組成,其中交大學者發表5篇(包括“導言”),其餘的論文則出自國內和香港主要高校的文學研究者之手。這裡僅對交大學者的論文作一點評。王寧教授在“導言”中强調了中國現代文學所具有的世界性特徵,並且對其斷代作了全新的闡釋,即中國現代文學依然始自新文化運動,但延至1976年文革的結束,其後中國文學才真正進入“當代”階段。他的理由在於,直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才真正融入世界,並成為世界文學的一個有機部分。除了撰寫“導言”外,他還發表了長篇論文《重估新文化運動:建構一種新的世界人文主義》,他認為,中國雖然有著人文主義的悠久傳統,但這一術語本身卻是從西方引進的,而且經歷了各種翻譯、討論甚至辯論。在整個20世紀,人文主義貫穿了整個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史。在紀念新文化運動百年的日子裏,應當對其中的人文主義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行反思。在進行人文主義的譜系研究的同時,還應當建構一種新的世界人文主義。在這方面,新文化運動除去其革命精神和開拓性作用外,還對全球人文主義的宏大敘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楊明明教授和博士生楊昕合作的論文《俄蘇文學影響下的中國現代文學》以詳實的資料梳理了俄蘇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以及中國作家的自覺的創造性接受,而這一點在西方漢學界長期以來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兩位作者認為,俄蘇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具體體現於文學創作、理論責備、文化思潮以及社會生活諸方面。在中國現代文學受到的多方面的影響中,俄蘇文學所扮演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特別是對中國脉络中的文學概念的確立以及審美欣賞和寫作方法等均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不看到這一點,就不能客觀公允地評估中國現代文學的世界性因素。

鄒理博士後的論文題為《探討一種新的抗戰敘事:巴金的<寒夜>中的身體焦慮》,其視角獨特,觀點新穎,對於我們今天的讀者重新認識巴金小說對抗日戰爭的深度側面描寫很有幫助。在他看來,巴金不同於那些直接描寫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場面的作家,他所選取的是一種間接描寫,即通過描寫抗戰時期人們的身體焦慮展現了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殘酷性和對人性的摧殘,從而揭示了戰爭帶給人們的另一個後果。

彭青龍的論文《賈平凹小說的民族性和世界意義》首次在國際中國研究學界指出,賈平凹的小說不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精神,同時也具有一種普適的世界性意義。它們探討了都市知識份子面對傳統與現代性時的艱難選擇,展現了改革開放時代人們的精神激蕩和焦慮。這也正是賈平凹的作品能够走出國門進而成為世界文學一部分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西方的中國研究(或稱漢學)界一直為西方漢學家所把持,這些學者受到“東方主義”思維模式的影響,將中國當作一個“他者”,而來自這個“他者”的中國著名學者即使在國際中國研究領域內也沒有任何話語權,被認為患了“失語症”。經過歷代中國學者的努力以及大批在西方名校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的加盟,西方漢學的成分得到了一些改變,但依然話語權很小,並且很難在那些專門發表西方文學研究論文的刊物上亮相。《現代文學學刊》作為英語世界專門研究現代英語文學的權威季刊,長期以來僅發表西方學者撰寫的英美文學論文,後來逐步拓展到整個西方文學研究,但依然有著鮮明的西方中心主義色彩。而此時由上海交大兩位比較文學領軍學者主編的這一專輯則突破了這一既定的“西方中心主義”模式,開啟了將中國現代文學置於世界文學脉络下重新審視並重新書寫的先河。《現代文學學刊》推出的這一期關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世界性的專輯將成為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成果,該刊過去一直主要發表西方學者用英語撰寫的西方文學研究論文和書評,鮮有出自中國學者之手的討論中國文學的論文刊登。兩年前,王寧教授訪美期間與該刊主編之一拉巴泰院士多次訪談,使他和另一比特主編認識到了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不可分割性,一部沒有中國文學的世界文學史是不全面的,雙方當即簽訂了合作協定,决定由王寧教授領銜主編一期從比較的視角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主題專輯。這樣,王寧教授和彭青龍教授及其交大比較文學團隊便掌握了重要的話語權,同時也幫助和提攜了一批國內其他高校的比較文學和中國文學學者。這也充分表明了上海交通大學的比較文學團隊在國際和國內同行中所具有的牢固的領軍地位和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

本文標題: 上海交大比較文學團隊再度問鼎國際權威刊物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4525526619
相关資料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王曉勇、肖敏課題組在鈣鈦礦納米晶的共振激發和激子與聲學聲子耦合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近期工作中,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王曉勇、肖敏教授課題組通過在雷射激發光路和訊號收集光路放置透射軸相互垂直的線偏振片,並採用四分之一波片消除光路元件的雙折射效應,在雷射能量與發射態能量相同的情况下成功收集到單個鈣鈦礦納米晶在3K低溫下的共振螢
標籤: 納米晶 納米效應 激子 螢光資料 共振效應 納米粒子
上海光機所在先進紅外光學資料Y2O3-MgO複相陶瓷研製方面取得新進展
Y2O3-MgO複相陶瓷以其高强度、低輻射、高熱導率、高透過率等優越的效能,被認為是極端環境服役紅外光學視窗的重要候選資料。該研究結果有望有效推動Y2O3-MgO複相陶瓷在新一代紅外光學視窗中的實際應用。
標籤: 陶瓷 mgo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對蒙古西部中生代糞便化石進行詳細研究
此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PaulRummy,KazimHalaclar和陳鶴3比特博士生主導完成。該研究涉及的7件標本,是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員於1998年,參與蒙古高原國際恐龍項目科考期間於同一地點所採集。其中,包
標籤: 化石 中生代 科學 動物 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胡榮貴組合作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自限性新機制
此外該研究還發現了一個定位在HBV增强子I區域的翻譯調控元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健康問題,是導致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現時世界上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病例數為3.5到4億,75%的被感染者是亞洲人。
標籤: 科學 乙肝病毒 科普 乙肝 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