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成功破譯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崔銀秋教授研究團隊與東北師範大學宮磊教授研究團隊合作,成功測定並分析了首例距今約3800年的小麥全基因組序列。本次研究系古代小麥基因組研究的首次嘗試,為理解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農業傳播提供了跨時間維度的直接證據。相關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28日在植物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ThePlantJournal》線上發表。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崔銀秋教授研究團隊與東北師範大學宮磊教授研究團隊合作,成功測定並分析了首例距今約3800年的小麥全基因組序列。本次研究系古代小麥基因組研究的首次嘗試,為理解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農業傳播提供了跨時間維度的直接證據。相關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28日在植物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The Plant Journal》線上發表。

六倍體普通小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普通小麥馴化始於大約一萬年前近東的新月沃地,然後向西擴散到歐洲,向東擴散到東亞。然而,小麥進入中國的傳播途徑仍不清楚。吉林大學崔銀秋教授團隊克服了古植物中DNA含量極低、降解損傷嚴重的困難,從距今3800年的單粒小麥種子中成功選取到其基因組DNA,並利用新一代測序科技對中國新疆小河和古墓溝墓地出土的七粒古代小麥種子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序列組裝。

基因組資料分析和形態學觀察均證明出土的小麥為六倍體普通小麥;通過與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現代六倍體小麥品種的RNA-seq數據進行系統發育分析,證明了古代小麥與中國西南地區現存的普通小麥地方品種的密切關係。青藏高原現代地方品種與古代小麥高度相似的等位基因頻率為小麥向高原傳播的西南途徑提供了更加直接以及有力的分子依據,同時本研究也提出了普通小麥從青藏高原邊緣到長江流域的擴散路線。此外,該研究結果為中國種植的現存小麥地方品種的栽培起源,擴散和遺傳改良提供了重要資訊。

《The Plant Journal》是國際知名植物學雜誌,中科院SCI期刊分區為植物科學一區。該論文以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論文第一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武喜豔博士和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丁寶旭博士為並列第一作者,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崔銀秋教授和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宮磊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本項研究的古代小麥樣本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項目得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專案、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等的資助。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111/tpj.14421

資料標籤: 小麥
本文標題: 吉林大學,|,世界首例古小麥全基因組成功破譯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4516227397
相关資料
上海交大資料學院郭益平課題組在柔性壓電感測器及壓電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我國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的戰鬥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勝利。壓電材料被廣泛應用於感測器、致動器及換能器。他們以低居裡溫度壓電材料BaTi1-xSnxO3為研究對象,分別在壓電催化及柔性壓電傳感的研究中獲得了重要的進展。郭益平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
標籤: 壓電薄膜感測器 感測器 柔性生產 科普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在轉錄因數調控原鈣粘蛋白三維基因組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在哺乳動物中,原鈣粘蛋白家族的約60個基因的隨機選擇性表達產生的分子多樣性,就為大腦中單個神經元提供了自我回避所需的細胞特异性。原鈣粘蛋白是如何選擇性地抑制部分成員而讓其他成員表達的分子機制尚未被完全闡明。吳强團隊致力於原鈣粘蛋白三維基因組
標籤: 基因組 生物醫學 科學 科普 調控
上海交大韓禮元教授團隊在非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錫鈣鈦礦因其優异的光電效能及低毒性成為近幾年最具研究潜力的無鉛鈣鈦礦資料。然而,錫鈣鈦礦結晶過快引起的無規則晶體排列及高缺陷濃度造成器件效率與鉛鈣鈦礦太陽電池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此外,特定添加劑與不同的前驅體體系不相容,阻礙了錫鈣鈦礦太陽電池
標籤: 晶體 科普 科技新聞
上海交大比較文學團隊再度問鼎國際權威刊物
他的理由在於,直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才真正融入世界,並成為世界文學的一個有機部分。在這方面,新文化運動除去其革命精神和開拓性作用外,還對全球人文主義的宏大敘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也充分表明了上海交通大學的比較文學團隊在國際和國內同行
標籤: 文學 比較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 西方世界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