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鐘伯堅團隊在陸地植物起源與演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植物的早期演化過程中,陸地植物完成了地球歷史上重要的過渡性階段,即對陸地的征服。化石記錄提供了研究植物歷史的視窗,然而由於缺乏早期陸地植物化石證據,以及受到化石稀有性和不完整性的影響,準確推算植物登入時間成為植物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研究的焦點。

在植物的早期演化過程中,陸地植物完成了地球歷史上重要的過渡性階段,即對陸地的征服。早期陸地植物的形成是地球生命演化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不僅對大氣以及土壤的起源、組成和化學性質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為動物建立了新的棲息地,為其他生物的起源和多樣化奠定了環境基礎。化石記錄提供了研究植物歷史的視窗,然而由於缺乏早期陸地植物化石證據,以及受到化石稀有性和不完整性的影響,準確推算植物登入時間成為植物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研究的焦點。

2021年4月19日,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鐘伯堅教授課題組在陸地植物起源與演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在進化生物學權威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影響因數11.062)發表了題為Large-scale phylogenomic analyses reveal the monophyly of bryophytes and Neoproterozoic origin of land plant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大規模核基因數據進行系統發育分析,有力地支持苔蘚植物為單系類群,並估算陸地植物起源於大約9.8–6.8億年前的新元古宙(前寒武紀),比近年來廣泛報導的奧陶紀–寒武紀時期(4.5–5億年)的起源時間前推了約3億年。

該研究聚焦早期陸地植物的演化關係及陸地植物的起源時間。利用包含123個物種和1440個直系同源基因的大型數据集,探討了系統誤差對重建早期陸地植物演化關係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基於密碼子簡並性重編碼和胺基酸矩陣的系統發育分析一致支持苔蘚植物為單系類群;而基於核苷酸數据集得到的苔蘚植物非單系的結論可能是由於位點快速同義替換導致。化石證據和分子數據是影響分歧時間估算的重要因素。由於化石標定在時間先驗設定中的决定性作用,囙此改變化石標定策略對估算陸地植物起源時間有重要的影響。基於可靠的陸地植物系統發生關係,該研究使用22個化石標定點,3種不同的化石校準策略估算植物登入時間。通過比較指定先驗、有效先驗和後驗,發現陸地植物起源時間的差异是由不同最大化石標定點形成的不同先驗分佈導致的。狹窄的化石標定區間使分歧時間的估算很大程度上受到化石校準的約束,導致缺乏分子數據的支持;更為寬鬆的化石校準策略使分子數據能提供與陸地植物起源時間相關的更多資訊,而不是完全由先驗分佈决定。綜合化石標定的可靠性和分子數據的影響,該研究支持陸地植物起源於前寒武紀時期。

陸地植物起源與演化時間

本研究強調在面對有爭議的化石時,分子數據在估算演化時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為評估最佳化石校準策略提供了新穎的分析手段。該研究成果為闡釋植物從水生到陸生諸多關鍵性狀的演化歷史(如植物胚胎和維管組織的起源與演化)提供研究基礎,為揭示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的形成和動態變化規律提供理論依據。

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蘇丹豔和博士研究生楊淩霄為共同第一作者,鐘伯堅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生物學優勢學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mbe/advance-article/doi/10.1093/molbev/msab106/6237914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植物 化石 科普 古生物
本文標題: 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鐘伯堅團隊在陸地植物起源與演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4072869268
相关資料
電子科技大學經管學院5比特教授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日前,美國斯坦福大學發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經濟與管理學院李登峰教授、彭怡教授、陳旭教授、白春光教授、梁德翠研究員入選2020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標籤: 科學 科普
湖南大學張超教授榮獲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最高獎諾曼獎章
獲獎成果由湖南大學與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大學合作完成,我校為第一作者單位,並成為獎章設立150年以來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高校。NormanMedal設立於1872年,是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歷史最悠久的獎項,也是授予“對工程科學做出决定性貢獻”學術論文
標籤: 湖南大學 大學
上海交大王平課題組在蛋白質N-端選擇性仿生轉氨化合成抗HIV藥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交通大學王平特別研究員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蛋白質,多肽的化學合成與修飾。近日,該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發展了一種由仿生的鄰醌介導對蛋白N-端進行選擇性修飾的方法,並成功將其運用於蛋白質標記,抗HIV藥物
標籤: 蛋白質結構 蛋白質 蛋白質合成 王平 科普
華南先進光電子研究院陳德楊課題組在《Matter》發表重大原創性成果
該研究提出了新的策略來同時解决這兩大難題,成功實現了突破基片限制在氧化物薄膜中獲得連續可調的巨大外延應變。
標籤: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