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雲南天文臺研究發現雙子座母體小行星2005,UD,與法厄同具有“基因”關係

近地小行星2005UD與其他兩個近地小行星法厄同、1999YC一起共同組成雙子座流星群的‘綜合母體’。雲南天文臺太陽系小行星物理研究團組的研究人員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小天體研究團組合作,對雙子座流星雨母體2005UD的光譜和測光數據進行了反演分析研究,他們發現近地小行星2005UD與法厄同有著“基因”關係,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雜誌P&SS上。

近地小行星2005UD與其他兩個近地小行星(3200)法厄同、1999YC一起共同組成雙子座流星群的‘綜合母體’(英文簡稱PGC)。對雙子座‘綜合母體’成員小行星的觀測研究可以幫助理解太陽系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和流星體的起源及三者之間的關聯問題。雲南天文臺太陽系小行星物理研究團組的研究人員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小天體研究團組合作,對雙子座流星雨母體2005UD的光譜和測光數據進行了反演分析研究,他們發現近地小行星2005 UD與法厄同有著“基因”關係,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雜誌P&SS上。

流星是太陽系尺寸更小的小天體(通常指微米到米量級的小天體)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引發的燃燒現象。大部分流星雨群的母體是彗星,只少數幾個流星雨群的母體是小行星,例如雙子座流星群。雙子座流星雨發生在流星群軌道與地球軌道的其中一個交匯處(赤經:112o,赤緯:+32o)(圖1)。每年12月14日左右,雙子座流星體與地球相遇,形成壯觀的雙子座流星雨。通過對雙子座流星雨母體小行星(3200)Phaethon、2005UD及1996YC的物理性質的觀測研究,還可以探究雙子座流星體補充機制。

自2016年開始,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太陽系小行星物理研究團組利用幾個望遠鏡(麗江站的2.4米望遠鏡、昆明本部1.0米望遠鏡、麗江45公分寬視場望遠以及位於西藏阿裡站北冕天文臺的0.3米望遠鏡),開展了對雙子座流星體母體長期的光譜和測光觀測。

基於所獲得的小行星測光數據以及Lommel-Seeliger橢球光度模型,利用馬可夫鏈蒙特卡洛方法,他們首次反演得到近地小行星2005 UD的形狀、大小、自轉軸指向、自轉週期以及表面物質組成。

反演得到的2005UD的形狀呈現為一個扁的橢球體,三維尺寸分別為:1.90×1.45×0.76公里。其自轉軸的空間指向在J2000日心黃道坐標系為(285.8°,-25.8°),自轉週期為5.2小時。與另一個母體法厄同的自轉軸指向(311o.2,-23o.6)相比,兩個母體的自轉軸指向是接近平行的。由此推出2005UD極有可能是從法厄同的母體中分離出的一部分。

小行星表面物質的測定通常是通過小行星反射光譜的形狀及吸收特徵進行的。此外,還可以通過小行星測光相位曲線的形狀(光度隨太陽相位角的變化)分析其表面物質性質。除了小行星的形狀和自轉參數,研究人員還分析了2005UD的測光相位曲線(圖2所示)。分析數據中包括了新獲得的2005UD的測光觀測數據、ZTF(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巡天獲得觀測數據以及小行星中心的測光數據。

同樣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他們還分析得到了該近地小行星測光相位函數參數:H=17.22 mag,G1=0.61,G2=0.006。從G1和G2的值,可以推測該小行星是碳類;與法厄同的測光相位曲線參數(G1=0.77,G2=0.005,訓示為碳類)相比,兩個母體有著相近的物質組成,這一結果也支持2005UD與法厄同是由同一母體演化而來。利用新測定的2005UD的絕對星值H,估算出2005UD的等效直徑為1.28公里(應用了0.14反照率)。

該研究成果得到中國自然科學基金以及芬蘭學術基金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小行星法厄同的軌道

圖2.左:2005UD的測光相位曲線,右:法厄同的測光相位曲線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中科院雲南天文臺研究發現雙子座母體小行星2005,UD,與法厄同具有“基因”關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4028288522
相关資料
深圳先進院等在碳基捕光資料輔助肺炎克雷伯氏菌進行廉價原料光碟機動產氫上取得進展
王博副研究員和香港中文大學PoKeungWong教授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研究生HoShingChan和肖可蒙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論證了將非金屬光催化資料-微生物雜化體系應用於光驅動的廢物-能源轉化的可行性。細內中間
標籤: 肺炎 深圳 科學 科普
深圳先進院發現一種新型鈣通道抑制劑
現時臨床上主要通過鎮痛劑對症治療,缺乏一種針對病因,改變疾病行程的有效治療手段。本發明首次發現了氧海罌粟堿是一種新型的鈣通道TRPV5抑制劑,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氧海罌粟堿能够顯著抑制軟骨細胞的TRPV5及其下游的關鍵名額的表達,而這種
標籤: 罌粟堿 自噬 骨關節炎
深圳先進院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論文通訊作者為張鵬研究員,第一作者為在讀博士生陳建海。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病理特徵是滑膜組織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從而導致軟骨和成骨的破壞以及炎症細胞的浸潤。現時對於RA的治療雖然有一定療效,但是不能完全治癒,對於新的發病機理
標籤: 類風濕 深圳 科學 notch 科普 notch訊號通路
上海大學環化學院馬紅娟研究員團隊實現海水提鈾百克量級
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馬紅娟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良彬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許璐副研究員聯合團隊研發海水提鈾新材料,在海水提鈾科技及工程化行程中取得新進展,提鈾量達到百克量級。該吸附資料有望實現工業化海水提鈾。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