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小麥小穗數形成遺傳基礎解析方面取得進展

我國是小麥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培育高產小麥品種,不斷提高小麥產量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穗粒數是小麥產量三要素之一,與穗形態發育密切相關。囙此,每穗小穗數和可育小花數决定了穗粒數,進而顯著影響籽粒產量。揭示小麥小穗數形成的遺傳基礎,對於培育高產小麥品種具有重要理論及實踐意義。

小麥(Triticum aestivumL.)作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為全世界人口提供了約20%的能量攝入和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我國是小麥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培育高產小麥品種,不斷提高小麥產量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穗粒數是小麥產量三要素之一,與穗形態發育密切相關。小麥穗(spike)是由附著在穗軸兩側、交替互生的小穗(spikelet)構成。每個小穗包含數目不等的小花(floret),每個可育小花能形成一個籽粒。囙此,每穗小穗數和可育小花數决定了穗粒數,進而顯著影響籽粒產量。揭示小麥小穗數形成的遺傳基礎,對於培育高產小麥品種具有重要理論及實踐意義。

成都生物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種項目組龍海研究團隊與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合作,利用小麥55K SNP晶片對構建的川麥42(CM42)/科成麥1號(K1)雙單倍體(Double haploid)群體進行分型,構建了高密度遺傳圖譜。基於3年2點5個環境的錶型數據,在小麥3D染色體長臂上鑒定到一個新的小穗數主效QTL位點QTsn/Fsn.cib-3D。效應分析結果顯示,該位點顯著增加每穗粒數的同時,對千粒重,穗長和株高沒有顯著影響。通過進一步開發與之緊密連鎖的競爭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標記KASP_AX-110914105在不同的遺傳背景中驗證了該位點的遺傳效應。同時,基於小麥基因組注釋、同源序列分析和基因克隆測序初步推測了該位點的候選基因。為後續該位點的育種應用、精細定位和尅隆提供了理論基礎。

相關成果以“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locus controlling spikelet number in bread wheat(Triticum aestivumL.)”為題發表在植物學主流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農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李濤為論文第一作者,龍海副研究員和四川農業大學魏育明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畧先導專項(XDA08020205)、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016YFD0100102)、四川省農作物分子育種平臺項目(2016NZ0103)和四川省麥類作物育種攻關項目(2016NYZ0030)的資助。

原文連結

圖1川麥42、科成麥1號以及部分DH系穗型

圖2QTsn/Fsn.cib-3D遺傳連鎖圖以及在多環境下對每穗小穗數(TSN)的遺傳效應。

圖3QTsn/Fsn.cib-3D對產量相關性狀的影響

圖4在不同遺傳背景下驗證QTsn/Fsn.cib-3D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小麥
本文標題: 成都生物所在小麥小穗數形成遺傳基礎解析方面取得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3277588684
相关資料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2型糖尿病的線粒體表觀遺傳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新增,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而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和覈心環節。儘管細胞核DNA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胰島素抵抗的機制已有大量研究,但線粒體DNA表觀遺傳學修飾的參與機制鮮有報導。
標籤: 線粒體 表觀遺傳學 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 科普 線粒體dna
營養與健康所秦駿、肖意傳研究組合作報導組蛋白修飾閱讀因數ZMYND8介導的甲羥戊酸(MVA)途徑在腸道幹細胞惡性轉化及YAP高活性腸癌中的重要作用
ZMYND8的缺失顯著抑制腸道的自我更新及腸癌的發生。機制研究表明ZMYND8的敲除會導致MVA通路基因的顯著下調,進而膽固醇合成能力减弱。
標籤: 大腸癌 組蛋白 幹細胞 科學 科普 膽固醇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高能量密度電容器用電子陶瓷的綜述
僅僅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對於各類電介質儲能陶瓷電容器的新材料研究推動其儲能性能指標增長數倍,其文章發表數量更是在過去的十年內成指數增長。
標籤: 陶瓷 能量密度 陶瓷電容器 電子陶瓷
《德國應用化學》發表武漢大學周强輝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線上發表了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周强輝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催化不對稱Catellani反應實現叔苄醇的高效動力學折開。周强輝和洪鑫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周强輝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效有機合成研究。
標籤: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