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與光療(光動力治療PDT或光熱治療)聯合治療(chemophototherapy)在實體腫瘤治療中顯示出很好的應用前景。鉑納米粒(nano-Pt)作為一種擬過氧化氫酶(CAT)的納米酶(nanozyme),可通過催化腫瘤部位的過氧化氫(H2O2)供氧(O2),克服PDT療效受到的腫瘤缺氧微環境的制約。鉑納米粒還可通過浸出鉑離子作為化學治療劑殺傷腫瘤細胞。然而,現今研究報導一直關注鉑納米粒的CAT或化療活性,如何在實體腫瘤PDT中發揮其協同效應亟待探索。
典型的鉑納米粒的遞送方法是將它們通過原位生長的管道附著在其他治療用納米載體上,由於這些載體尺寸較大(90-130 nm),滲透進入腫瘤深部的作用較弱,鉑納米粒對深部腫瘤細胞的化療毒性作用受到限制。囙此,如何既使小粒徑鉑納米粒保持自由狀態(不受現有原位生長方法的限制),實現對腫瘤組織的有效滲透,同時又對它們進行高效地裝載和遞送是面臨的主要挑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方超教授團隊等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以封面(Cover Picture)形式發表題為“Biomimetic Liposomal Nanoplatinum for Targeted Cancer Chemophototherapy”的論文。研究人員通過逆相蒸發(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科技成功地將親水性、超小尺寸的鉑納米粒(3-5 nm)包封在脂質體內水腔中(包封率46%),脂質雙層荷載疏水性臨床準予的光敏劑維替泊芬(VP),進一步與巨噬細胞的細胞膜雜交,得到具有長迴圈和炎性內皮(例如腫瘤血管)靶向的仿生鉑納米粒脂質體。
在腫瘤部位,鉑納米粒催化產生的氧氣(O2)可增强VP介導的PDT。反過來,PDT通過增强脂質體膜的通透性,觸發鉑納米粒“超快速”釋放(光照5 min,釋放> 95%)。超小的鉑納米粒進而可滲透進入腫瘤組織。有趣的是,催化產生的O2也會增强鉑納米粒的運動性和腫瘤滲透作用,增强化療作用。小鼠實驗中,單次注射仿生鉑納米粒脂質體結合光照可高效抑制侵襲性4T1乳腺腫瘤的生長(抑制率90%)及其肺轉移(抑制率100%),延長動物存活時間(中比特生存期延長72%)。劑量爬升實驗和安全性評價研究顯示,鉑納米粒脂質體治療方案耐受性好,沒有明顯的毒副作用。該研究工作為腫瘤多模式聯合治療和抗腫瘤藥物高效共遞送系統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劉學良為論文的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方超教授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陳紅專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美國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Jonathan F. Lovell教授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鄭崗(Gang Zheng)教授給予了重要支持和幫助。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項目的資助。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