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研發新型催化體系實現高效電催化析氫

以電催化析氫反應為模型,研究團隊探究了該複合納米反應器中金屬單原子摻雜誘導的Ru納米顆粒介面電荷重新排布對產氫效能的影響。該複合納米反應器催化HER反應是現時文獻報導的最高活性之一。劉健團隊長期致力於碳載金屬催化劑的研發,實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碳載金屬催化劑的精准合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創新特區研究組(05T7組)劉健研究員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周思研究員、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通過單原子催化劑改性碳載體的策略,增强載體與其上負載金屬粒子間的相互作用,構築了鈷單原子催化劑摻雜碳載金屬釕(Ru)納米反應器,實現了電催化析氫反應中綠氫的高效製備,為碳載金屬納米催化劑效能的調控提供了新思路。

碳載體具有比表面積高、孔結構豐富、穩定性强、導電性好等優勢,被廣泛用於電催化領域。然而,碳載體的惰性表面導致其與負載的金屬納米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過弱,難以有效調控金屬納米粒子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活性,抑制團聚的能力也較差。

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團隊提出利用單原子摻雜調節碳載體π共軛結構以增强其與金屬納米粒子間相互作用的策略。團隊利用鐵鈷鎳等金屬單原子摻雜含氧石墨烯,並以其作為載體負載金屬Ru納米粒子,構築了包含金屬單原子、碳基底和Ru納米粒子的複合納米反應器。理論計算表明,金屬單原子的修飾可實現含氧石墨烯表面電荷的重新分佈,使單原子周邊碳原子呈缺電子狀態,顯著增强了負載Ru納米顆粒至碳載體的電子轉移能力。以電催化析氫反應(HER)為模型,研究團隊探究了該複合納米反應器中金屬單原子摻雜誘導的Ru納米顆粒介面電荷重新排布對產氫效能的影響。通常,Ru對氫的吸附過强,導致其電催化分解水產氫的活性較低。然而,複合納米反應器中遠離介面的Ru位點有利於水分子的裂解,為析氫反應提供有效的氫源,同時介面處的Ru位點具有適中的氫吸附能力和高析氫活性。該複合納米反應器催化HER反應是現時文獻報導的最高活性之一。該研究不僅開發了高性能析氫電催化劑,還揭示了金屬單原子、碳載體與負載金屬納米顆粒之間的作用機制,實現了不同位點間的遠程協同和催化性能優化,為基於多重活性位點的納米反應器設計和構築提供了新思路。

劉健團隊長期致力於碳載金屬催化劑的研發,實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碳載金屬催化劑的精准合成。該團隊構建了蛋黃-蛋殼型Pd&ZnO@carbon、Co-CoOx@N-C、碳載金屬亞微米反應器(Adv. Funct.Mater.,2018;Adv. Sci.,2019),並將金屬納米顆粒選擇定位在中空碳球內部和表面,系統研究納米反應器在液相加氫反應中的空間限域效應(Angew.Chem.Int. Ed.,2020)。此外,構建了Fe-Cu單原子的碳基亞納米反應器,在低電位下實現了高的NH3產率(Adv. Mater.,2020)。

上述工作於近日以題為“Exceptional Electrochemical HER Performance with Enhanced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Ru Nanoparticles and Single Atoms Dispersed on Carbon Substrate”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Chem.Int. Ed.)上。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05T7組副研究員蘇盼盼。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合作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03557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大連化物所研發新型催化體系實現高效電催化析氫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2956827101
相关資料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開發出高密度固態儲氫材料——石墨烯介面納米閥固態儲氫材料,可實現儲氫材料安全、可控、穩定釋氫,克服氫氣低溫釋放難題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電力學院張錦英教授團隊開發了石墨烯介面納米閥固態儲氫材料,以高活性輕金屬氫化物為原材料,在不同組分介面建立石墨烯介面納米閥結構,通過介面納米閥非催化動力學調控機制實現儲氫材料安全、可控、穩定釋氫。
標籤: 儲氫材料 納米 石墨結構 石墨
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和香港大學管軼教授團隊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聯合發表研究論文
新冠病毒的暴發流行給全球公共衛生帶來嚴重威脅,迄今已導致超過1.5億人感染和300萬人死亡。大量的臨床數據已顯示,性別是影響新冠肺炎預後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感染新冠病毒後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顯著高於女性。廈門大學和香港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基於對新
標籤: 地鼠
浙大醫學院錢俊斌研究員等揭示乳腺癌免疫治療反應機制並提出預測療效新方法
近期的乳腺癌臨床試驗資料表明,ICB聯合新輔助化療可提高患者完全緩解率和無事件生存率,而ICB單藥的新輔助治療也有望成為乳腺癌治療的常規選項之一。但相較於黑色素瘤和肺癌,以抗PD-1/PD-L1抗體為代表的ICB療法在乳腺癌的治療中表現尚不
標籤: 腫瘤免疫治療 醫學院 科普
中科院化物所揭示化學反應中的“雙漫遊”機理
近日,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傅碧娜研究員、張東輝院士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韓永昌教授合作,發現了化學反應中的“雙漫遊”機理。漫遊機理是化學反應中不尋常但很有趣的機理,通過漫遊機理會導致意想不到的產物,並且其呈現的產物末態分佈與傳統的最
標籤: 化學反應 科學 乙炔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