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鵬研究組合作開發晶片,助力個性化癌症精准用藥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鵬課題組聯合北大人民醫院王俊院士團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陳曉芳課題組結合微流控晶片與腫瘤類器官科技,開展了跨領域、面向臨床的聯合攻關,開發出全新的集成超疏水微孔陣列晶片,可在一周內獲得腫瘤類器官藥敏預測結果,極具臨床轉化前景。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鵬課題組聯合北大人民醫院王俊院士團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陳曉芳課題組結合微流控晶片與腫瘤類器官科技,開展了跨領域、面向臨床的聯合攻關,開發出全新的集成超疏水微孔陣列晶片(InSMAR-chip),可在一周內獲得腫瘤類器官藥敏預測結果,極具臨床轉化前景。

精准治療時代,腫瘤體外藥敏預測是個體化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來腫瘤類器官科技取得重要進展,在多個癌種中均開發出預測患者對於藥物抗癌療效的體外模型。但在肺癌領域,腫瘤類器官模型的構建和應用受限於效率和時耗等問題,較其他癌種更為困難。

本研究中,作者將微流控晶片與腫瘤類器官這兩項前沿技術結合,顯著提高了對腫瘤患者抗癌藥物臨床療效預測的效率和時效。首先,作者改進了腫瘤樣本的處理方法,採用機械處理方法從103例手術切除和活檢的新鮮腫瘤組織中培養出大量肺癌類器官(lung cancer organoids,LCOs),證實LCOs保留了親代腫瘤的組織學與遺傳學特徵,並具有無限傳代擴增的潜力,最終類器官培養成功率為79%。

圖1從患者腫瘤中建立LCOs,用於隨後長期培養以及為期一周的InSMAR-chip上藥物敏感性試驗流程圖

作者所建立培養的LCOs保留了原始腫瘤組織的組織學和遺傳學特徵,並且能在長期體外培養和傳代後保持穩定,下圖結果表明第0代的LCOs具有腫瘤類器官的主要特徵。

圖2肺癌組織和衍生的腫瘤類器官的H&E和免疫組化染色對比圖

圖3肺癌組織、LCOs對全基因組拷貝數變異(CNV)的熱圖。肺癌組織中DNA拷貝數新增(紅色)和减少(藍色)在相應的腫瘤類器官中保存,且所有LCOs均可見訊號放大。

研究中,作者將開發的InSMAR-chip用於LCOs的高通量三維培養和分析。該晶片具有通量高、體積小、節約樣本和試劑並可進行實时追跡和定址的特徵,其表面由於注入了超疏水塗層,使得微孔之間具有物理隔絕,保證了每個微孔獨立的液體環境,便於加樣和換液的操作,此外,晶片微孔間距與1536孔板保持一致,更適配商用的成像及檢測儀器。

圖4在微孔中具有液滴陣列的InSMAR-chip晶片圖(左);晶片上一周藥物敏感性試驗的流程圖(右)

由於晶片上的微孔體積為納昇量級,大幅降低樣本消耗量和培養時耗,僅在一周時間內完成藥物反應的測試,並獲得藥敏結果。作者基於LCOs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藥物敏感性測試並對肺癌靶向藥物的療效預測,可獲得早於NGS檢測的療效預測結果,並與基因突變結果一致。另外,為期一周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還代表了腫瘤對化療的反應異質性。

圖5.EGFR突變型LC132O和EGFR野生型LC133-O擬合的劑量-反應曲線提示兩例腫瘤對靶向藥物敏感性的差异,與臨床結果非常一致(左);肺癌類器官對順鉑化療的異質性反應(右)

綜上所述,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肺癌樣本處理和分析方法,成功將藥敏試驗縮短至一周,相比基於PDO的藥敏試驗長達數周甚至數月的檢測時長,新方法的時效性優勢突出,檢測時長符合臨床實踐的要求。使用InSMAR-chip進行LCOs藥物敏感性檢測的結果,通過與PDX模型、基因突變和臨床實際療效的對比,均證實能够預測體內腫瘤對抗癌藥物的反應,並具備藥物篩選的潜力。相信這項晶片與類器官結合的前沿技術會為腫瘤類器官預測藥物臨床反應帶來新的突破,研究團隊將繼續協同努力,期待將這項科技在未來發展出更多的應用場景,並轉化於臨床,打通精准醫療的最後一公里。

該研究成果以“利用超疏水微陣列晶片對患者來源類器官進行分析實現在一周時間內快速預測肺癌患者對藥物反應”(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analyzed on a superhydrophobic microwell array for predicting drug respons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in a week)為題,於5月10日線上發表於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鵬副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王俊院士、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陳曉芳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胡亞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隋錫朝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本項目的研究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多個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676-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腫瘤 肺癌 藥品
本文標題: 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鵬研究組合作開發晶片,助力個性化癌症精准用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2537555426
相关資料
上海有機所在低溫鎳催化不對稱碳氮偶聯化學方面取得進展
此研究突破了C-N偶聯這一歷史悠久且重要反應在溫度上的長期限制,為手性胺類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進一步豐富了金屬催化的不對稱偶聯化學,也為手性配體設計提供了新思路,有望用於其他挑戰性的不對稱偶聯反應。低溫C-N偶聯反應的難點在於催化反應
標籤: 偶聯反應
廣州地化所、深地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源區性質與岩漿成因方面取得新進展
許多大火成岩省被認為與地幔柱活動有關,囙此對於研究地球地幔性質具有重要意義。高Fo橄欖石中的熔體包裹體,其能够捕獲幾乎未發生演化的、原始岩漿的成分,可以保留更多關於地幔源區組分的資訊。
標籤: 科學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超快核酸擴增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核酸檢測是疾病診斷、食品安全控制和環境監測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檢測相關病原菌或病毒。傳統的核酸檢測依賴於聚合物鏈反應對靶核酸序列進行指數放大,現時已廣泛應用於各實驗室和臨床中心。為實現快速核酸擴增檢測,就需要採用高效的加熱/冷卻方法進行
標籤: 納米效應 納米 科普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作為通訊組織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成果
本成果研究了面向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與人機交互領域,提出了一種可廣泛應用於工業現場的摩擦電雙向感測器,用於捕捉和投射外骨骼手臂的不同關節及整個上肢的運動。同時,該雙向感測器性能良好,實現了從低速10RPM到高速300RPM的旋轉測試,驗證了不同
標籤: nature 人工智慧 人機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