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古所,|,青藏科考發現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青藏高原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重點研究地區之一。2020年7月,南京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對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開展野外科學考察的過程中,首次在柴達木板塊北緣的全吉山地區發現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青藏高原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重點研究地區之一。長期以來,南京古生物所科研人員在青藏高原古生物學、地層學和古地理學研究,以及探討高原隆升過程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以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青年科學家為主的地層古生物研究團隊,正在執行我國第二次青藏的科考任務。

2020年7月,南京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對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開展野外科學考察的過程中,首次在柴達木板塊北緣的全吉山地區發現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這是繼湖北三峽地區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產地;也是迄今為止在青藏高原發現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相關成果於2021年6月14日線上發表於國際知名地學類綜合性期刊《地質學》(Geology)。

聯合考察隊伍在全吉山

埃迪卡拉生物群生活在距今約5.75~5.39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晚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前夕全球分佈範圍最廣的複雜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包括多種類型的宏體軟軀體生物,它們不僅對理解早期動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同的化石組合也是埃迪卡拉紀晚期地層劃分與對比的標誌。同時,對全吉山地區元古宙地層序列的綜合分析對比,可為探討柴達木板塊和華北板塊在前寒武紀末期的古地理關係及當時全球古地理格局提供重要證據。

全吉山剖面野外照片,其中全吉山生物群產於皺節山組紫紅色砂岩底部

全吉山地區位於柴達木板塊北緣的歐龍布魯克微陸塊。全吉群在該區域發育良好,與下伏古元古代達肯大阪群變質岩和上覆寒武紀小高爐群均為不綜合接觸。全吉群上部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紅藻山組、黑土坡組、紅鐵溝組和皺節山組。其中紅鐵溝組為冰川發育時期沉積的冰磧岩。聯合考察隊伍在全吉山剖面皺節山組發現大量宏體化石,將該化石組合命名為全吉山生物群。

本次在皺節山組新發現的埃迪卡拉化石以恰尼蟲(Charnia)為代表。恰尼蟲是埃迪卡拉紀晚期固著生長於海底的葉狀體生物,也是埃迪卡拉生物群中最為典型的化石之一。其最早出現於距今約5.74-5.6億年的阿瓦隆組合,最晚出現於距今約5.5-5.4億年的納瑪組合。雖然埃迪卡拉生物群的親緣關係尚存爭議,但最近的研究證據表明,至少它們中的一部分可能是後生動物的祖先,和現生的動物門類存在聯系,其中就包括恰尼蟲。

全吉山生物群的代表性埃迪卡拉化石恰尼蟲(A-C)和陝西迹(E-G)

此外,皺節山組產出數量更為豐富的陝西迹(Shaanxilithes)化石。陝西迹是一種具有密集排列橫紋的條帶狀化石。陝西迹普遍發現在距今5.5~5.39億年的地層中,包括華南、華北、印度、西伯利亞以及納米比亞,是一種埃迪卡拉紀末期潜在的標準化石分子。

恰尼蟲和陝西迹在皺節山組的共同出現,說明皺節山組的沉積時代很可能為距今5.5-5.39億年前。在全吉山地區,皺節山組底部蓋帽白雲岩和下伏紅鐵溝組冰磧岩呈連續沉積,其間沒有發生沉積間斷,表明紅鐵溝組冰期沉積發生的時間是埃迪卡拉紀晚期,且很可能晚於約5.8億年前的噶斯奇厄斯(Gaskiers)冰期(新元古代最後一次冰期)。

柴達木板塊全吉群上部與華北地台西緣和南緣的新元古代地層非常相似。在寧夏賀蘭山地區,新元古代地層由正目觀組(冰磧岩)和兔兒坑組(粉砂質板岩)組成;在豫西地區,新元古代地層則由羅圈組(冰磧岩)和東坡組(粉砂岩)組成。它們與全吉群上部的紅鐵溝組(冰磧岩)和皺節山組(細砂岩)組合非常相似,並且在碎屑岩地層中都產出陝西迹化石。同時,在上述地區,冰磧岩和碎屑岩地層的組合與上覆寒武紀和下伏古-中元古代地層均呈不綜合接觸。

柴達木盆地全吉山、華北板塊西緣賀蘭山及南緣豫西地區代表性剖面地層對比關係

這些相似性表明,柴達木板塊在埃迪卡拉紀晚期可能位於華北板塊附近,華北板塊的正目觀組和羅圈組冰磧岩也代表了晚於噶斯奇厄斯冰期的冰川沉積。在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時期,冰川在全球範圍內廣泛發育,而顯生宙的冰期,如晚奧陶紀冰期和石炭紀-二疊紀冰期,冰川僅在中-高緯度地區出現,這一模式可能在埃迪卡拉紀晚期已經開始。華北板塊和柴達木板塊埃迪卡拉紀晚期冰川的發育,表明該時期這兩個板塊很可能處於中-高緯度地區,而非此前認為的低緯度地區。

埃迪卡拉紀末期(5.5億年前)柴達木板塊與華北板塊在全球古地理中的位置

本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新元古代-古生代重要轉折期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其演化”專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項目的聯合資助。

論文資訊:Pang K*,Wu C,Sun Y,Ouyang Q,Yuan X,Shen B,Lang X,Wang R,Chen Z*,Zhou C*,2021.New Ediacara-type fossils and late Ediacaran stratigraphy from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China):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Geology,49,https://doi.org/10.1130/G48842.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化石 地層劃分 古生物
本文標題: 中科院南古所,|,青藏科考發現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9737086913
相关資料
華中農業大學揭示蕃茄產量性狀遺傳和馴化基礎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葉志彪教授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對27個株型相關產量性狀進行了系統的高通量遺傳解析,揭示了蕃茄株型相關產量性狀的遺傳基礎,為蕃茄高產育種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標籤: 華中農業大學 水果
大連化物所利用完整糖肽分析策略揭示母乳糖蛋白位點特异性糖型變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科技平臺靳豔研究員團隊和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研究組葉明亮研究員團隊合作,在母乳糖蛋白的鑒定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母乳樣品大規模位點特异性糖型的鑒定與定量,並揭示在不同泌乳期的母乳糖蛋白位點特异性
標籤: 特异性 糖蛋白
昆明動物所施鵬課題組、蔣學龍課題組和劉振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雜誌發表Research,Article報導了一個新的回聲定位哺乳動物類群——猪尾鼠
回聲定位是指動物通過比較發出聲波和接收回聲的資訊差別,進行導航、覓食等活動的一種定向行為。人們所熟知的回聲定位動物主要包括食蟲蝙蝠和齒鯨等。這次所發表的研究論文,是兩個課題組與蔣學龍課題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的。蔣學龍課題組長期以來都在從事猪
標籤: 科學 動物 哺乳綱 劉振 科普
北大張宏權教授團隊揭示Kindlin-2在睾丸發育和雄性不育致病過程中的新作用
在臨床唯支持細胞併發症患者的睾丸樣本中,研究人員同樣觀察到支持細胞內Kindlin-2表達下降與YAP滯留細胞質的現象。本研究闡明了Kindlin-2在維持支持細胞功能和睾丸發育中的生物學功能,揭示了新的唯支持細胞併發症致病機制,為臨床治療
標籤: 睾丸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