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血管內取栓+靜脈溶栓,治療大血管中風獲益更多

在卒中發生後4.5小時內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種循證藥物治療。兩項薈萃分析證實,血栓切除術可使動脈再通率高,並可顯著改善3個月後的功能預後,且死亡率不新增。有研究報告稱,與單純EVT相比,接受EVT的患者IVT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衝突。IVT治療可能會延長啟動EVT的時間,新增出血性併發症的風險。

在卒中發生後4.5小時內用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IV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一種循證藥物治療。

然而,中風後的結果與最初的中風嚴重程度和血管閉塞的位置密切相關,雖然IVT對嚴重的中風有好處,但大動脈閉塞(LAO)的再通率很低。隨機對照試驗(RCTs)表明,在前迴圈LAO中風中,在標準護理(包括IVT)的基礎上新增血管內血栓切除術(EVT)比單純藥物治療有好處。

兩項薈萃分析證實,血栓切除術可使動脈再通率高,並可顯著改善3個月後的功能預後,且死亡率不新增。有研究報告稱,與單純EVT相比,接受EVT的患者IVT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衝突。IVT治療可能會延長啟動EVT的時間,新增出血性併發症的風險。相反,IVT可能對多灶性缺血或合併遠端閉塞有益,新增再通的成功率,甚至可以裂解血栓,避免EVT的需要。

最近中國的兩項RCT顯示直接EVT與IVT聯合治療相比非劣勢,而日本的一項RCT沒有顯示非劣勢。同時,最近一項對30項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與單純EVT相比,接受EVT+IVT的患者獲得了明顯更好的功能結果,在傾向性評分匹配後,這種關聯仍然顯著。

目的。為了驗證在血管內血栓切除術(EVT)之前進行靜脈溶栓(IVT)治療與前迴圈大動脈閉塞(LAO)卒中患者更好的預後有關的假設,我們研究了一個大型的真實世界資料庫,即SITS-國際卒中血栓切除術登記册(SITS-ISTR)。

藉此,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學的Niaz Ahmed等人,SITS-ISTR中確定了連續記錄10名患者的中心,在2014-19年期間,至少有70%的修正Rankin量表(mRS)評分可用。我們將LAO定義為顱內頸動脈、大腦中動脈的第一和第二段以及大腦前動脈的第一段。
主要臨床結局是功能獨立(mRS 0-2)和3個月後的死亡,以及根據修改後的SITS-MOST,症狀性顱內出血(SICH)。並進行了傾向性評分匹配(PSM)和多變數邏輯回歸分析。

在42個中心的6350名患者中,3944名(62.1%)接受了IVT治療。接受IVT+EVT治療的患者較少出現心房顫動、持續抗凝、既往中風、心力衰竭和中風前殘疾。

PSM(propensity score matched)分析顯示,IVT+EVT患者的功能獨立率高於單純EVT患者(46.4% vs. 40.3%,P<0.001),3個月時的死亡率較低(20.3% vs. 23.3%,P=0.035)。

兩組的SICH率(3.5% vs. 3.0%,p= 0.42)相似。多變數調整的結果與PSM一致。

這個多中心的研究表明,IVT預處理與EVT治療的LAO卒中的有利結果有關。這些發現雖然對國際常規臨床實踐有指導意義,但由於觀察性設計、未量測的混雜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適應症的殘留混雜因素而受到限制。該研究提供了II級證據,表明與單純EVT相比,EVT前的IVT可新增3個月後功能獨立的概率。

原文出處:

Safety and Outcomes of Thrombectomy in Ischemic Stroke With vs Without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Niaz Ahmed,Michael Mazya,Ana Paiva Nunes,Tiago Moreira,et al.
Neurology Jun 2021,10.1212/WNL.0000000000012327;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2327

原文刊載於【神經新前沿】公眾號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Neurology,血管內取栓+靜脈溶栓,治療大血管中風獲益更多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9674231882
相关資料
華中農大丨Cu2+通過錶觀調控影響斑馬魚肌原纖維分化機制被揭示
近日,水產學院魚類逆境發育遺傳學團隊通過研究,發現了Cu2+通過錶觀調控影響斑馬魚肌原纖維分化機制。銅作為一種生物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會參與一系列的生理過程,而銅在生物體內的穩態失衡也會導致機體發育异常和疾病發生。另外,Cu2+脅迫通過下調由
標籤: 斑馬魚 科學 科普 調控
青島海洋實驗室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海上應急救援保障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飛船搭載3名太空人沖入雲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工程建設任務取得重大進展。青島海洋科學與科技試點國家實驗室深藍漁業工程聯合實驗室在鼇山科技創新計畫等項目支持下,圍繞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第三步戰略
標籤: 載人飛船
中國科大,|,首次緊湊環注入磁約束电浆實驗獲得成功
日前,從依託中國科大核科學技術學院建設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多途徑磁約束核聚變研究中心傳來消息:該團隊自主設計建造完成國內首臺緊湊環注入裝備,並成功利用該裝備對磁約束等離子體裝置進行燃料注入,顯著提升了电浆密度。
標籤: 中國軍情
上科大物質學院劉巍課題組在鋰硫電池方向取得研究進展
然而,在鋰硫電池的實際研發中,多硫化鋰的穿梭效應是實現鋰硫電池實際應用的一個嚴峻的挑戰。在已公開的報導中,硫的面積負載量大多低於2mgcm−2,這將極大地限制鋰硫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而在高的硫正極負載下,受限於厚電極較差的電荷轉移和物質傳遞
標籤: 電池 鋰硫電池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