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醫大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劉亞歐教授團隊《JNNP》探討新型神經免疫疾病MOGAD的大腦結構改變模式及其臨床意義

此研究與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施福東和張星虎團隊合作,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放射科段雲雲和卓芝政為共同第一作者,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劉亞歐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海慶為共同通訊作者。早期精確診斷MOGAD對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和改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但MOGAD的神經系統病理機制及大腦結構改變模式尚不明確。

近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劉亞歐教授團隊在雜誌《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發表題為“Brain 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MOG antibody diseases: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AQP4 seropositive NMOSD and M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探討了新型神經免疫疾病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抗體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 disease,MOGAD)的大腦結構改變模式,為進一步理解MOGAD病理機制、鑒別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學依據。此研究與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施福東和張星虎團隊合作,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放射科段雲雲和卓芝政為共同第一作者,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劉亞歐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海慶為共同通訊作者。

MOGAD是一種以少突膠質細胞損傷和原發性脫髓鞘為病理特徵的臨床綜合征,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與其他常見的脫髓鞘疾病如水通道蛋白4(AQP4)抗體陽性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AQP4+ NMOSD)和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相比,MOGAD具有特定的人口統計學特徵、臨床表現、預後和治療決策。早期精確診斷MOGAD對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和改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但MOGAD的神經系統病理機制及大腦結構改變模式尚不明確。

劉亞歐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神經免疫疾病的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影像標記物的研究。針對MOGAD,開展了以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牽頭的神經免疫疾病影像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利用多模態MRI評估MOGAD的腦損傷、腦容積(皮質、皮質下、腦幹、小腦、白質)和白質微觀結構定量分析,並與AQP4+ NMOSD和MS比較,探索MOGAD大腦結構損傷模式的臨床意義。在MOGAD中,19例(54%)患者在MRI上有病變,其中皮質/皮質旁(68%)是最常見的部位。相比正常對照(healthy control,HC),MOGAD和MS顯示皮質和皮質下灰質體積(gray matter volume,GMV)减少,而AQP4+ NMOSD僅顯示皮質GMV减少。相比HC和MOGAD,MS表現為小腦體積較低,各向異性分數(fractional anisotropy,FA)較低,平均擴散係數(mean diffusivity,MD)新增。皮質下GMV與MOGAD的擴展殘疾狀態量表(EDSS)呈負相關(R=-0.51;p=0.004)。MRI和臨床綜合檢查可分別獲得85%和93%的MOGAD與AQP4+ NMOSD以及MOGAD與MS的鑒別診斷準確性。

綜上所述,MOGAD表現為皮質及皮質下灰質萎縮,無顯著白質結構改變。皮質下灰質萎縮與臨床殘疾程度相關,MRI與臨床名額相結合可進行MOGAD與AQP4+ NMOSD和MS鑒別診斷。此項研究揭示了MOGAD的大腦結構改變模式,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這種獨特的疾病,並有助於開發客觀的影像學標記物,用於監測疾病進展,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 81870958,81571631)和北京市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No. JQ20035)、青年“北京學者”項目支持。

劉亞歐,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黨委委員、放射科學科帶頭人,國際視神經脊髓炎學會(GJFNMO)委員,亞太多發性硬化學會(PACTRIMS)中央委員會委員,神經影像專業期刊《Neuroradiology》編委、北京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常委。在《Immunity》《Brain》《Neurology》《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Radiology》《Medical Image Analysis》等頂級期刊上發表系列文章共89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文章50篇)引用超千次。曾獲神經影像、多發性硬化領域國際和國內獎勵和基金20多項,北京市自然基金“傑青”、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等多個基金項目。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大腦結構 大腦皮質
本文標題: 首醫大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劉亞歐教授團隊《JNNP》探討新型神經免疫疾病MOGAD的大腦結構改變模式及其臨床意義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7228482960
相关資料
南科大李輝團隊在《自然能源》發表燃料電池膜電極綜述文章
發展車用氫能產業,推動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規模,是實現低碳减排的重要途徑,對實現2030年碳達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高活性高穩定性鉑基催化劑,低鉑高效催化層是降低PEMFC成本、加速其商業化的關鍵。
標籤: 燃料電池 李輝 科普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VOCs催化氧化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多相催化的反應活性與催化劑表面活性中心的配比特環境直接相關。CeO2憑藉其優异的儲氧能力和豐富的氧空位,被廣泛應用於環境催化。前期研究表明不同形貌的CeO2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催化氧化消除上,往往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活性,但其內在原因及反應機理仍
標籤: 科學 科普
山大趙琦教授團隊在柳葉刀子刊發表氣溫所致全球超額死亡負擔研究
以往大量文獻表明暴露於室外高溫和低溫會引發多種疾病健康負擔,如超額死亡。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無論性別、職業、年齡、種族與社會經濟地位均受到威脅。這阻礙了以全球視角審視氣溫變化的公共健康威脅和相應健康促進、氣候變化政策的製定與實施。
標籤: 趙琦
華中科大傅華華教授課題組在拓撲聲子研究方向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近兩年來,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研究所傅華華教授課題組,開始拓撲聲子的研究工作,現已取得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是對拓撲聲子節線態一個重要補充。2019年,傅華華教授課題組根據不同節線態所需要的拓撲保護條件,對開放型外爾拓撲聲子節線態進行了
標籤: 空間群 拓撲 科學 陳數 科普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