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確定導致常見婦科病的特定細菌家族,它能獨特地改變宮頸微環境

細菌性陰道病一種常見且高度復發的宮頸陰道疾病,影響到近30%的15至44歲女性。然而至今,細菌性陰道病的病理生理機制仍是個謎。雖然導致這種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但研究人員對主要參與的細菌功能和影響及其如何改變宮頸陰道微環境仍知之甚少。這項研究首次明確了Veillonellaceae細菌家族在細菌性陰道病中的作用。

細菌性陰道病(BV)一種常見且高度復發的宮頸陰道疾病,影響到近30%的15至44歲女性。它與產科和婦科的不良後果有關,如早產、獲得性傳播感染的新增,以及潜在婦科癌症。然而至今,細菌性陰道病的病理生理機制仍是個謎。雖然導致這種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但研究人員對主要參與的細菌功能和影響及其如何改變宮頸陰道微環境仍知之甚少。

近日,發表在《npj |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領導研究團隊確定了一個特定的細菌家族,並揭示其成員如何破壞陰道微環境並導致細菌性陰道病。該研究識別出多種細菌對女性生殖健康的複雜交互作用,為細菌性陰道病的預防和治療策略開闢了新的思路。

人粘膜上定植著多樣化和動態的細菌群落,菌群平衡代表健康,失衡將導致疾病狀態,這取決於菌群的組成。在宮頸陰道微環境中,乳酸菌的優勢與最佳生殖健康有關。乳酸是乳酸菌發酵的副產物,是維持宿主防禦和保護宮頸陰道粘膜上皮免受性傳播病原體和機會性共生菌感染的重要代謝物。而多種厭氧菌的過度生長和乳酸桿菌耗竭是宮頸陰道微環境中細菌性陰道病的特徵。該研究團隊在去年開發了一個人3D宮頸上皮細胞模型,表明早期定植菌,如陰道加德納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和普雷沃特菌(Prevotella bivia)在宮頸陰道上皮建立生物膜支架,並表現出低促炎特性。該模型提出,隨著生物膜成熟,乳酸菌豐度降低,次級定植菌與生物膜相關聯,從而導致炎症。隨著乳酸菌的耗竭,與細菌性陰道病相關的細菌產生多胺,導致pH值升高。這項研究首次明確了Veillonellaceae細菌家族在細菌性陰道病中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Veillonellaceae細菌家族成員有助於新增炎症和細胞死亡,並改變宮頸微環境的酸度。這些變化為支持細菌性陰道病,並為隨後的婦科疾病(如性傳播感染和癌症)創造有利條件。研究人員利用人3D宮頸上皮細胞模型,結合非靶向代謝組學和免疫蛋白質組學分析確定了三種細菌對宮頸微環境的代謝貢獻,它們分別是Veillonella atypicaVeillonella montpellierensis和Megasphaera micronuciformis。

研究人員發現,V. atypicaV. montpellierensis减少了乳酸,為感染病原體提供了條件。這兩種細菌還新增了在細菌性陰道病相關陰道氣味中發揮作用的物質。此外,M. micronuciformis通過新增炎症和通過產生某些脂肪分子促進細胞死亡,從而進一步推動疾病進展。

研究通訊作者、亞利桑那大學鳳凰城醫學院基礎醫學科學副教授Melissa Herbst-KralovetzHerbst-Kralovetz博士說:“我們發現不同的細菌具有不同的貢獻,囙此我們也希望根據它們對女性生殖道的獨特影響對各種與細菌性陰道病相關的細菌進行分類。最終,這項研究和其他類似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治療和干預策略。”她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誰是主要參與者,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生理過程和疾病的,這樣我們就可以製定有針對性的策略來治療細菌性陰道病,並預防隨後的婦科感染和癌症。”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2-021-00229-0

原文刊載於【中國生物技術網】公眾號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新研究確定導致常見婦科病的特定細菌家族,它能獨特地改變宮頸微環境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6917715895
相关資料
德國Greifswald大學Bornscheuer組Angew,|,細菌來源的查爾酮異構酶合成(S)-黃烷酮
挖掘細菌來源的查爾酮異構酶並用於酶促合成-黃烷酮。植物中黃酮類化合物的骨架合成途徑中,查爾酮異構酶環化查爾酮生成-柚皮素,而後者是黃酮類化合物多樣化的中心中間體之一(圖示1)。植物來源的CHI均為-立體選擇性,生成有生物活性的-黃酮烷。該項
標籤: 科普 黃酮類化合物
Osman,M.,Bakr最新Chem.,Rev.,用於光電器件的定向鹵化物鈣鈦礦納米結構和薄膜
定向的電晶體納米結構和薄膜表現出許多有利的特性,例如定向激子傳輸、有效的電荷轉移和分離以及光學各向異性,囙此這些納米結構在光電子學和光子學中非常有前景。鹵化物鈣鈦礦已成為新一代高效率光伏器件和多功能高性能光電子學的有前途且成本低的半導體材料
標籤: 納米 科學 科普
廣州地化所、深地科學卓越研究中心提出後碰撞造山帶鉀質岩成因新模型
造山帶岩漿作用的成因研究是重建造山帶演化歷史的關鍵。然而,這些岩漿的成分複雜、成因多樣並受多重因素制約,因而準確的識別其來源及形成機制非常困難。
標籤: 科學
青大蘇曉泉教授課題組用大數據引擎繪製全球微生物組轉化網絡
在自然界的各種生態系統中,微生物以群落的形式廣泛存在並相互作用,從而深刻地塑造著地球生物圈的功能。然而,微生物組多樣性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一直懸而未決。近日,青島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蘇曉泉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大數據蒐索的理論模型,從多個尺
標籤: 微生物 生態系統理論 科學 生態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