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劉明春課題組與浙江大學張波課題組聯合構建奇異果果實風味代謝調控網絡

奇異果風味獨特,口感鮮美,是當今世界備受青睞的重要水果之一,研究奇異果果實發育和成熟過程中糖、酸和香氣等風味物質的代謝途徑及其調控機制對於通過生物學手段保持其特有風味、提昇其果實品質均具有重要意義。
奇異果風味獨特,口感鮮美,是當今世界備受青睞的重要水果之一,研究奇異果果實發育和成熟過程中糖、酸和香氣等風味物質的代謝途徑及其調控機制對於通過生物學手段保持其特有風味、提昇其果實品質均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明春課題組與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張波課題組聯合在New Phytologist發表了題為“Integrative analyses of metabolome and genome-wide transcriptome reveal the regulatory network governing flavor formation in kiwifruit(Actinidia chinensis)”的研究論文。通過選取奇異果12個發育和成熟的關鍵時期,結合風味代謝物和轉錄組學聯合分析(圖1),構建了奇異果風味代謝調控網絡並揭示了奇異果果實風味物質轉錄調控新機制。研究以紅陽奇異果為資料,對不同發育和成熟時期的果實利用GC-MS檢測風味代謝變化並進行轉錄組測序,通過WGCNA分析確定調控可溶性糖、有機酸、揮發性香氣代謝的基因共表達模塊,並通過風味物質與模塊的關聯性鑒定風味代謝關鍵調控基因。通過轉錄組和代謝組關聯分析篩選鑒定了參與風味代謝的39個關鍵結構基因。進一步通過與風味代謝途徑關鍵結構基因的相關性並結合表達水准以及結合順式元件確定了調控糖、酸和芳香物質代謝的關鍵轉錄因數。通過雙螢光素酶報告系統、酵母單雜系統、EMSA、暫態注射以及不同品種驗證等實驗揭示了關鍵轉錄因數通過與結構基因啟動子結合調控糖、酯類香氣物質的合成。本研究基於轉錄組和代謝組構建了奇異果果實風味代謝調控網絡並解析了風味代謝調控的機制,為奇異果果實風味品質改良奠定了理論基礎。四川大學劉明春教授和浙江大學張波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王若宸、碩士研究生舒朋和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張弛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四川大學馬濤教授、張陽教授,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李明章研究員、謝玥博士和杜奎博士,重慶大學李正國教授,浙江大學陳昆松教授等也參與了本課題的研究。該研究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四川省科技計畫項目的資助。四川大學劉明春課題組一直從事果實成熟及品質保持機制研究,自2015年課題組成立以來在果實成熟及品質調控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在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0餘篇。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111/nph.17618

原文刊載於【中國生物技術網】公眾號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四川大學劉明春課題組與浙江大學張波課題組聯合構建奇異果果實風味代謝調控網絡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6718777101
相关資料
​《Science》下一代可穿戴電子設備!指尖上的OK繃,血糖指數不用愁!
睡覺時指尖產生的小汗珠可以為量測葡萄糖、維他命C或其他健康名額的可穿戴感測器提供動力。這是一項新科技——一種像OK繃一樣纏繞在指尖上的薄而靈活的設備——其創造者稱這是迄今為止最高效的汗液動力能量收集器。現時,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目前正在開發可
標籤: 感測器
《Small》馬里蘭大學何曉明,透明質酸的核殼水凝膠微膠囊中的仿生,3D,培養可分離高度多能的人類,iPSC
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是開發個性化醫療的理想選擇。然而,人類iPSC在傳統2D和3D培養下的自發分化會導致顯著的異質性和質量受損。囙此,迫切需要一種有效分離和擴增高品質人類iPSC的方法。最近,馬里蘭大學何曉明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用於分離和培養高
標籤: 馬里蘭大學 微膠囊 水凝膠
NSR,本周上線(狨猴的叫聲、大熊猫的食性、多物種溯祖、Y6資料、太陽能轉換資料)
狨猴可以對同伴的叫聲做出反應。本研究識別了狨猴大腦A1區中的特定神經元群,它們可以選擇性地響應來自同伴的簡單或複合呼喚,對聲音中各成分的序列和時間間隔敏感,但對純音不響應。大熊猫屬於肉食性動物,但卻幾乎只吃竹子。本文是“先進太陽能轉換資料”
標籤: 太陽能 科普
上海應用科技大學戴翠霞教授課題組,採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和光聲顯微(PAM)雙模態成像科技跟踪評估雷射…
本文基於課題組搭建的OCT、PAM雙模態系統,結合兩種非侵入性成像科技對CNV病變進行了特异性互補的檢測和跟踪評估。此研究將為CNV病變機理研究提供有力的科技手段。
標籤: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科技 視網膜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