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強身健體效果顯著嗎?那就在早餐補充更多的蛋白質!

同樣不可分割的還有蛋白質,這些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是人與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營養素。早餐時蛋白質吃得多,肌肉肥大更顯著。還有研究表明,在早餐和午餐時補充蛋白質可以新增老年人的骨骼肌體積。研究人員希望研究結果將給大多數人的現行飲食管道帶來改變,以在早餐攝入更多蛋白質。

晝夜節律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普遍存在的內源性計時系統(生物鐘),大約以24小時為一個週期,控制著機體一系列生物過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謝迴圈和對病原體的免疫保護。總之,晝夜節律是我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同樣不可分割的還有蛋白質,這些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是人與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營養素。蛋白質的英文單詞“protein”來源於希臘語“proteios”,意思就是“第一重要”。

那蛋白質與晝夜節律之間存在什麼聯系呢?

近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同樣是攝入蛋白質,對於增强肌肉功能而言,攝入時間不同,肌肉肥大(肌肉體積增大)的效果不同。早餐時蛋白質吃得多,肌肉肥大更顯著

該研究表明,在一天中恰當的時間攝入適量的蛋白質對強壯身體至關重要,並提出了一種類似“時間營養學”的概念,即什麼時間吃,與吃什麼和怎麼吃同樣重要。這意味著,飲食管道的簡單改變可能是確保我們肌肉健康的關鍵。

眾所周知,膳食蛋白質是我們身體蛋白質的來源,而支鏈氨基酸(BCAA)(如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可以通過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點,即mTOR途徑啟動骨骼肌的合成,囙此,它們對肌肉生長非常重要。

此前對西方和亞洲國家飲食的調查顯示,早餐期間的蛋白質攝入量通常較低,而且蛋白質在一天中各餐的分佈是不同的。在人類和齧齒動物中,蛋白質攝入的分佈與肌肉功能有關,如肌肉合成、握力和肌肉體積。還有研究表明,在早餐和午餐時補充蛋白質可以新增老年人的骨骼肌體積。囙此,研究人員假設,不僅是蛋白質的攝入總量,而且其在各餐中的分佈對肌肉生長也很重要。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攝入蛋白質對肌肉的影響。

首先,他們每天給實驗小鼠餵食兩頓高(11.5%)或低(8.5%)蛋白質含量的食物。

研究人員發現,與晚餐時攝入蛋白質的效果相比,早餐時攝入蛋白質會誘發肌肉肥大效應,即使攝入量較低。這是由評估小鼠腿部蹠骨肌肉的誘導性肥大來確定的。具體而言,早餐餵食8.5%蛋白質的小鼠中,肌肉肥大程度比晚餐攝入11.5%蛋白質的小鼠新增了17%。他們還發現,在一天中較早攝入支鏈氨基酸(BCCA)會加速肌肉肥大。

為了證實這些效應與晝夜節律之間的聯系,研究人員接下來設計了全身ClockΔ19基因突變或缺乏控制生物鐘基因的肌肉特异性Bmal1基因敲除小鼠。他們對這些小鼠重複了飲食分配實驗,但沒有觀察到類似的肌肉變化,這證實了在蛋白質攝入的情况下,晝夜節律參與了肌肉生長。

隨後,為了驗證他們的發現是否適用於人類,研究人員招募了60名老年女性志願者,並將其分為兩組。早餐蛋白組參與者習慣性地在早餐時攝入比晚餐時更高含量的蛋白質;晚餐蛋白組在晚餐攝入更高比例的蛋白質。各組之間的每日蛋白質總攝入量沒有顯著差异,並且在身高、體重、脂肪量、體重指數(BMI)、身體機能、飲食攝入和身體活動水准方面也沒有顯著差异。

研究人員通過量測骨骼肌指數(SMI)和握力來測試她們的肌肉功能在攝入富含蛋白質飲食後如何隨時間變化。

結果表明,早餐蛋白組女性的肌肉質量高於晚餐蛋白組而且,前者的骨骼肌指數(SMI)和握力也顯著高於後者。此外,SMI與早餐蛋白質攝入量相對於全天總蛋白質攝入量的比例之間存在强相關性。

這一發現表明,該研究結果也適用於人類。

研究人員希望研究結果將給大多數人的現行飲食管道帶來改變,以在早餐攝入更多蛋白質。

該研究通訊作者、早稻田大學高等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理與藥理學實驗室Shigenobu Shibata教授強調:“總體而言,對人類來說,早餐的蛋白質攝入量平均約為15克,這比我們晚餐時攝入的大約28克少。我們的研究結果强烈支持改變這一標準,即在早餐或上午零時時間攝入更多的蛋白質。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1.109336

原文刊載於【中國生物技術網】公眾號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想要強身健體效果顯著嗎?那就在早餐補充更多的蛋白質!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1040602993
相关資料
浙大吳起/浙工大徐鑒組Angew,|,工程化改造光敏脫羧酶催化反式脂肪酸的高選擇性脫羧反應
最近,浙江大學吳起教授和浙江工業大學徐鑒教授團隊首次利用工程化改造光敏脂肪酸脫羧酶催化的脫羧反應,選擇性催化反式脂肪酸的脫羧,生成易脫除的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而順式脂肪酸保持不變。作為反式脂肪酸直接生物催化脫羧科技的首次報導,本研究為不含
標籤: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脫羧反應 油酸
生物物理所衛濤濤課題組與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合作揭示SIRT5對急性心肌梗死的保護機制
SIRT5是重要的去琥珀醯化修飾酶,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與野生型小鼠相比,在小鼠心臟中特异性敲除SIRT5對急性心肌梗死沒有顯著影響,而全身敲除SIRT5顯著增加心梗面積,提示其它組織和器官中的SIRT5可能通過某種未知機制保護心臟。這一系列
標籤: 大學 蛋白質 肝臟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慢性痛相關焦慮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慢性痛是一種嚴重的臨床疾病,除單純的疼痛感之外,還會引發焦慮、抑鬱、恐懼等負性情緒,進而反向新增患者的疼痛感,形成疼痛-負性情緒-深度疼痛的惡性循環,極大損害患者身體健康,新增社會經濟負擔。據瞭解,全世界約20%的人口長期遭受該病痛的折磨。
標籤: 催產素 突觸傳遞 科普 卓敏
成都生物所在秸稈高溫厭氧消化菌-炭生物强化研究中獲進展
據統計,截止2020年,我國平均每年產生農作物秸稈超過7億噸。然而秸稈中含有大量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結晶態木質纖維素,導致秸稈厭氧消化系統普遍存在甲烷產率低、產速慢的瓶頸。這極大地制約了秸稈厭氧消化工藝的發展和工程的應用。AC和RCB對秸稈高
標籤: 秸稈 厭氧消化 厭氧生物處理 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