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互葉醉魚草生物地理和種群歷史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

而同樣是我國著名高原地區的黃土高原由於水土流失、氣候惡劣,植物豐富度較低,據統計現時不足4500種維管植物。由於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和黃土高原在海拔、地質歷史與氣候環境等方面差异顯著,在异域物種形成與種群分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說明三大區域的互葉醉魚草種群完成了异域物種分化。

眾所周知,我國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孕育了豐富的植物多樣性。而同樣是我國著名高原地區的黃土高原由於水土流失、氣候惡劣,植物豐富度較低,據統計現時不足4500種維管植物。由於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和黃土高原在海拔、地質歷史與氣候環境等方面差异顯著,在异域物種形成與種群分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現時很少被子植物可以同時在這三大高原地區廣泛分佈。

互葉醉魚草(Buddleja alternifolia)屬於玄參科醉魚草屬中唯一一種葉為互生的重要觀賞植物,集中分佈在喜馬拉雅、橫斷山和黃土高原地區(下稱:三大區域)。尤其是分佈於黃土高原的互葉醉魚草,每當夏季開花時,成為黃土高原一道亮麗的風景。正如此,互葉醉魚草已經發展成為寧夏、陝西和山西各省份重要的園林綠化植物。同時,位於黃土高原的互葉醉魚草生境片段化嚴重,在內蒙被列入了《內蒙古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

為了深入解析互葉醉魚草的分佈格局、種群歷史,以及與適應性分化相關的基因組痕迹,研究人員首先獲得了互葉醉魚草高品質基因組;然後獲得了三大區域48個居群的樣本重測序和31個居群的錶型與花瓣反射光譜數據。通過種群結構、種群歷史、祖先種群重建以及距離隔離(Isolation by distance,IBD),適應性隔離(Isolation by adaptation,IBA)檢驗、生態位分化檢測以及基於Fst和Sweepfinder的受選擇基因等綜合分析,深度揭示了互葉醉魚草跨區域和區域內的分化行程。主要結果如下:(1)三大區域的互葉醉魚草形成了3個獨立的明顯分支,且種群分化Fst均大於0.5,與基於形態數據的主成分分析結果吻合。說明三大區域的互葉醉魚草種群完成了异域物種分化。而位於黃土高原的種群,以六盤山為分界,形成了兩個分支,但基因流明顯,推測正處於鄰域物種形成階段。IBD和IBA檢測發現地理隔離比適應性差异,在互葉醉魚草不同區域間的基因組分化的作用中貢獻更大。(2)祖先種群重建的結果表明:在互葉醉魚草形成當前的分佈格局之前,沒有證據表明黃土高原種群是通過喜馬拉雅或者橫斷山區種群擴散而來。相反,更有可能的是由分佈更加廣闊的互葉醉魚草種群,經過諸如昆侖-黃河造山運動以及氣候動盪,收縮形成了當前的間斷分佈。(3)與種子休眠和成熟(GO:0010187,GO:0010431 and GO:0009845)以及與溫度刺激(GO:0009266)、寒冷(GO:0070417)和防禦(GO:2000068,GO:0016045)相關的基因功能有顯著富集,這些基因在互葉醉魚草分化過程中的適應性分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以上結果近日在國際植物學著名期刊、中科院1區期刊New Phytologist上發表。

另外,與分佈於黃土高原、生境破碎化嚴重的互葉醉魚草不同,分佈於喜馬拉雅地區的互葉醉魚草與近緣種皺葉醉魚草(B. crispa)、互對醉魚草(B. wardii)同域分佈。互對醉魚草在發表之初,根據形態推測其起源可能是互葉醉魚草和皺葉醉魚草天然雜交形成。為了驗證互對醉魚草的雜交起源假說和解析親本物種的生殖隔離特徵,我們採集了2個雜交區、4個純親本居群的資料進行了7個基因片段和10個錶型性狀的綜合分析。此外,為了檢測親本種間雜交親和性的差异,研究人員又對引種於昆明植物園的親本進行了人工雜交授粉實驗。研究結果確證互對醉魚草為皺葉醉魚草和互葉醉魚草的自然雜交形成,且大部分是F1代,對維持親本物種間的界限和生殖隔離起了重要作用。綜合種間雜交授粉結果和自然雜交後代的母本葉綠體序列檢測,支持Lewis & Crowe於1958年提出的“SI×SC rule”假說。該研究結果發表於植物學主流期刊、JCRtop15%期刊BMC Plant Biology上。

以上研究由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研究大團隊孫衛邦研究組和馬永鵬研究組,聯合愛丁堡大學Milne Richard研究組、根特大學Yves Van de Peer研究組和北京源宜基因張仁剛團隊合作完成。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770240)、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2019QZKK0502)、雲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2019HC015)和中科院青促會項目(2018428)等的支持。

文章連結1

文章連結2

圖1互葉醉魚草的樣本採集種群分佈圖以及基於重測序資料分析的種群遺傳結構、雜合度、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

圖2互葉醉魚草的種群歷史動態以及祖先種群重建結果。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昆明植物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互葉醉魚草生物地理和種群歷史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0663875500
相关資料
成都生物所發現青藏高原草地植被驅動力發生變化
但同時,青藏高原草地也是生態脆弱區和氣候變化敏感區。現時,人類擾動和氣候變化對大時空環境下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變化的驅動研究已成為熱點。
標籤: 青藏高原 生態工程 氣候變化 生態系統
東南大學物理學院王金蘭教授團隊InfoMat,電催化反應條件下Cu團簇的動態結構演變及其在C-C耦合中的作用
以化石燃料為主導的能源消費結構導致了當今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現時,人們一直致力於尋找和開發有效電催化還原CO2的催化活性資料,而銅基催化劑顯示出CO2RR對多碳產物的獨特能力。然而,銅基催化劑面臨著電勢高、選擇性差的困境
標籤: 原子 原子結構 物理吸附 耦合係數 科學 科普
關於中國糖尿病/持續高血糖青少年兒童患者的臨床遺傳學研究,|,JDI
青少年兒童的糖尿病/持續高血糖可由多個病因引起,儘管他們最常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然而可能因為診斷科技的限制,單基因糖尿病和其他糖尿病相關的遺傳綜合征可能因被遺漏而導致誤診。由於基因突變的頻率和類型以及糖尿病/持續高血糖相關的非典型臨床特徵在
標籤: 糖尿病 高血糖 遺傳學 基因突變
Annals,of,Oncology(IF=33)|,浙江大學何威等人發現他莫昔芬的代謝速度與乳腺癌預後/死亡風險的關係
指南是相互衝突的,並在是否應根據女性的CYP2D6基因型開具他莫昔芬處方方面引起混淆。本研究旨在調查CYP2D6代謝狀態是否與他莫昔芬相關的內分泌症狀、他莫昔芬停藥和乳房X線照相密度變化有關。服用他莫昔芬後,超快速CYP2D6代謝者比其他組
標籤: 他莫昔芬 乳腺癌 健康 乳房 內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