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僅傷“身”,可能還會傷腦子…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自1975年以來,肥胖人數幾乎新增了兩倍。超過19億成年人超重,其中6.5億人肥胖。中國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肥胖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的流行病。這意味著,肥胖的人可能腦子‘“老”得更快。他們發現,肥胖不僅僅是影響了體型美觀和新增重大慢性疾病的風險,身體上的有害脂肪還會新增癡呆症的風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五人行必有倆胖哉,這就是現時世界人口的現狀。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自1975年以來,肥胖人數幾乎新增了兩倍。超過19億成年人超重,其中6.5億人肥胖。中國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肥胖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的流行病。
眾所周知,肥胖是一種複雜的疾病,與代謝异常有關。囙此,它是導致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症)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些鮮活的數據並未能阻擋住肥胖人群壯大的脚步。此前,發表在《Neurobiology of Aging》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還會顯著减少大腦血流量,而且腰圍每新增1釐米導致的腦血流减少相當於人年長1歲後的情况。這意味著,肥胖的人可能腦子‘“老”得更快。近日,發表在同一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南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又為肥胖與大腦之間的聯系新增了新的線索。他們發現,肥胖不僅僅是影響了體型美觀和新增重大慢性疾病的風險,身體上的有害脂肪還會新增癡呆症的風險。也就是說,肥胖的人可能腦子“傻”得更快。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肥胖與大腦結構的變化有關,如灰質體積(GMV)的减少,即使那些“健康的胖子”也同樣如此。但導致這一問題的確切機制還未查明。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大量的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聚集在一起形成,負責執行控制、肌肉和感官活動以及學習、注意力和記憶。由於炎症已被證明會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而過多的脂肪組織會新增可通過腦血屏障的促炎症細胞因數分泌,囙此,一種假設認為炎症可能在肥胖與大腦的聯系中發揮了核心作用。通常,身體質量指數(BMI)是衡量個體肥胖的名額,但內臟脂肪的堆積更具有病理學意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亞太地區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80cm即為內臟肥胖,或稱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表現,也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三種代謝不同的肥胖亞型,即:代謝不良肥胖(BMI和腰臀比同時新增)、代謝中性肥胖(僅BMI新增)和代謝良好肥胖(BMI新增、腰臀比下降)。一般來說,這三種肥胖亞型都是BMI較高。然而,每種類型在身體脂肪和內臟脂肪分佈方面均有所不同,其心臟代謝疾病的風險也不各不相同。研究人員發現,肥胖程度較高的人,特別是代謝不良肥胖和中性肥胖的人,他們的腦灰質水准要低得多,其大腦功能可能會受到損害。囙此,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人員使用孟德爾隨機化法檢查了英國生物庫中336309名參與者的遺傳數據,其中53.7%為女性,24.1%為肥胖(BMI≥30kg/m2),83%具有中高等教育水准。研究人員通過自我報告的資訊和相關醫院的死亡登記記錄來關聯癡呆症和中風。最終,他們確認了27054名具有總腦容量(TBV)、灰質體積(GMV)和白質高訊號體積(WMV)資訊的參與者。研究人員發現,中老年群體(37-73歲)BMI每新增1kg/m2,灰質體積就會减少0.3%,這相當於平均身高173釐米的人新增3kg的體重後的影響。相比之下,在患有輕度認知障礙或阿爾茨海默症的老年人(平均年齡75歲)中,同樣的BMI新增與灰質體積减少0.5%-1.5%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中觀察到的代謝不良和中性肥胖與C反應蛋白(CRP)較高之間的關聯可能提示炎症在肥胖和灰質體積减少之間的聯系中發揮了作用,這一點不依賴於代謝异常。事實上,CRP是一種非特异性炎症標誌物,除肥胖外,它在許多其他疾病中也被發現升高,包括抑鬱症、感染和炎症性腸病。這些都是與GMV降低有關的疾病,進一步的研究將闡明炎症在中性和代謝不良肥胖中的作用和來源。總之,這項研究發現的遺傳證據表明,不同代謝性脂肪亞型的個體在大腦結構上存在差异,特別是總腦容量和灰質體積。這意味著,努力控制與肥胖有關的代謝异常,可能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减少過多的脂肪對大腦的不利影響。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neurobiolaging.2021.02.010https://doi.org/10.1016/j.neurobiolaging.2021.04.008

原文刊載於【中國生物技術網】公眾號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糖尿病 健康 bmi
本文標題: 肥胖不僅傷“身”,可能還會傷腦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0653956934
相关資料
韓國高麗大學Sang,Hyuk,Im,Carbon,Energy綜述,碳基熱電資料用於高性能、柔性熱電器件的研究進展
熱電器件可以收集熱能,並通過塞貝克效應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有機-無機複合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在用於未來高性能熱電資料表現出潜力。本綜述詳細介紹了碳基資料在熱電設備中的進展,重點綜述四種相資料,並闡明了碳基資料在熱電領域及其在下一代能源設備中的應用
標籤: 熱電資料 塞貝克效應 熱電效應 石墨結構 電導率 石墨
國家天文臺科研人員首次構建超長波天空模型
頻率在30MHz以下的超長波波段是電磁波天文觀測的一個幾乎全新的觀測視窗。在設計超長波觀測的新儀器、製定觀測策略以及測試分離前景和訊號的算灋時,人們一直缺乏一個適用於超長波的天空模型。特別是對於超長波天文干涉陣列和未來的月基超長波陣列,由於
標籤: 天文 科學 科普
瀋陽自動化所可重構分子機器人研究獲SCTS封面刊載
此次SCTS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可重構分子機器人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對可重構空間機器人研究工作的重要肯定,對推進下一步前沿探索具有積極意義。
標籤: 機器人 重構
昆明植物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互葉醉魚草生物地理和種群歷史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
而同樣是我國著名高原地區的黃土高原由於水土流失、氣候惡劣,植物豐富度較低,據統計現時不足4500種維管植物。由於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和黃土高原在海拔、地質歷史與氣候環境等方面差异顯著,在异域物種形成與種群分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說明三
標籤: 植物 醉魚草 地理 喜馬拉雅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