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FUNSOM劉莊教授、馮良珠副研究員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

另外,局部射頻消融治療後壞死的腫瘤組織會釋放腫瘤相關抗原,通過被抗原呈遞細胞識別吞噬,而能够啟動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异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囙此,發展新型輔助策略以通過“局部腫瘤破壞與全身免疫系統啟動”協同起效的管道來抑制腫瘤生長,實現局部消融治療與全省免疫治療的有機綜合,具有重要的意義與臨床實踐價值。

腫瘤射頻消融治療(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一種微創腫瘤消融科技,現時在我國已經成為繼手術切除、介入治療後的第三大肝癌治療手段。另外,局部射頻消融治療後壞死的腫瘤組織會釋放腫瘤相關抗原,通過被抗原呈遞細胞識別吞噬,而能够啟動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异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但是,單獨的射頻消融治療引起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水准一般較弱,且受射頻電極針消融範圍的限制,臨床射頻消融治療現時僅對最大直徑≤5cm的單發腫瘤或者最大直徑≤3cm、數量≤3個的多發腫瘤有效;一旦腫瘤體積過大或者數量過多,一次完全消融腫瘤的幾率明顯降低,殘瘤率和復發率均明顯升高。囙此,發展新型輔助策略以通過“局部腫瘤破壞與全身免疫系統啟動”協同起效的管道來抑制腫瘤生長,實現局部消融治療與全省免疫治療的有機綜合,具有重要的意義與臨床實踐價值。

鑒於多不飽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化酶與亞鐵離子的作用來能够發生脂質過氧化反應,近日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FUNSOM)劉莊教授和馮良珠副研究員團隊利用碳酸鈣輔助的雙微乳法,將脂肪氧化酶和血紅素共同包覆於PLGA納米顆粒內以構建腫瘤微酸響應性納米反應器,之後利用粘附性水凝膠將其固定在經RFA部分消融的殘餘腫瘤內。在腫瘤微酸環境的刺激下,該納米反應器將逐步釋放脂肪氧化酶和血紅素,催化腫瘤殘渣內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發生脂質過氧化反應以誘導殘餘腫瘤細胞發生鐵凋亡,進而通過這種“以瘤抑瘤”的策略有效提高了RFA對多種腫瘤模型的局部消融效果;同時,殘餘腫瘤細胞發生鐵凋亡後會釋放一系列危險信號分子(如:CRT,HMGB1)來招募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s)以觸發體內的特异性抗腫瘤免疫反應,並在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anti-PD-1)的協同作用下高效防止腫瘤復發與轉移(圖1)。該策略為提高臨床腫瘤射頻消融治療的療效發展了一種創新策略。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4604-9

文章題目:Tumor-killing nanoreactors fueled by tumor debris can enhanc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and boost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4299

作者資訊:Zhijuan Yang,Yujie Zhu,Ziliang Dong,Wei Li,Nailin Yang,Xianwen Wang,Liangzhu Feng* & Zhuang Liu*

專案資助:This work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802209,22077093,52032008),the 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s from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ST)of China(2016YFA0201200),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BK20180848),the Jiangsu Social Development Project(BE2019658),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uzhou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111 Program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腫瘤 射頻
本文標題: 蘇大FUNSOM劉莊教授、馮良珠副研究員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50286047908
相关資料
大氣物理所Science,Advances,降水變率將隨氣候增暖而增强
隨著氣候增暖,大氣持水能力新增,全球水迴圈將持續增强。同時,降水變率的變化是水迴圈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以往國際科學界卻鮮有關注。在增暖背景下,降水變率的變化會影響到社會和生態系統的氣候可恢復力,是氣候變化應對工作必須考慮的重要環節。結果表
標籤:
南京師範大學甘志星、狄雲松、劉慈慧團隊在基於柔性光子晶體的智慧感知方面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未來光電功能資料研究中心甘志星、狄雲松、劉慈慧團隊在基於柔性光子晶體的智慧感知器件方面的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囙此,近年來,柔性光子學器件受到了研究界的廣泛關注。囙此,大量研究致力於開發具有透光率響應的智慧窗戶,獲得具有視覺舒
標籤: 光子晶體 柔性電子 科普 納米 科技新聞
南京師範大學沈健、毛春教授團隊近期在JACS、Angew等學術期刊發表癌症治療用納米機器人重要研究成果
癌症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開發可高效治療癌症的新型治療劑或治療模式至關重要。然而,癌症微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使實現上述目標極具挑戰。我校化科院沈健、毛春教授研究團隊近期在癌症治療用納米機器人方向以南京師範大學為第一單比特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隨
標籤: 納米機器人 癌症 科普 angew jacs
中國科大姚宏斌,|,手性膦配體螯合的銅碘雜化簇圓偏振發光研究
圓偏振光作為高級視覺感知的一部分,在三維顯示、生物編碼、光學資料處理等方面的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在使用傳統的物理方法產生圓偏振光的過程中,非偏振光源需要依次通過起偏器和四分之一波片,從而存在較大的亮度損失,囙此開發能够直接產生CPL的手性發
標籤: 手性化合物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