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王國燕教授在科技藝術頂刊Leonardo上發文揭示千年山水畫中留白的秘密

中國山水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而留白既是山水畫之精魂、又是東方藝術的典型特徵。近日,蘇州大學科技傳播跨學科團隊負責人、傳媒學院王國燕教授與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博士生沈佳斐等人合作,通過計算藝術學分析揭示了唐代以來1400年間中國山水畫中留白變化的秘密。

中國山水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而留白既是山水畫之精魂、又是東方藝術的典型特徵。近日,蘇州大學科技傳播跨學科團隊負責人、傳媒學院王國燕教授與中國科大人文學院博士生沈佳斐等人合作,通過計算藝術學分析揭示了唐代以來1400年間中國山水畫中留白變化的秘密。近日,該成果以“A computational study of empty space ratios i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from 618–2011”為題,發表於科技藝術領域國際頂級期刊Leonardo上,成為國內計算藝術學領域的先鋒之作。

以科技藝術大師“李奧納多·達·芬奇”的名字命名的Leonardo是收錄於人文藝術引文索引(A&HCI)的一本國際領先同行評議期刊,定位於當代科學、科技與藝術和音樂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的有關問題。這項研究是該刊自1968年創刊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大陸作者發表於其上的第13篇文章,同時也是蘇州大學和中國科大兩所高校各自歷史上發表在Leonardo上的首篇論文。

演示動畫:千年山水畫中留白的秘密

視頻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y4y17768

通過電腦輔助科技識別留白區域,研究人員計算分析了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和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中收藏的所有山水畫中的留白面積和比例,考察了各個時期留白平均值和留白過半的作品數據。結果顯示,中國古代山水畫以“留白”為主,近現代則轉變為以“用墨”為主。平均留白的比例由唐朝的45.7%逐步提升,直至元朝以61.7%達到頂峰,而留白量過半的畫作,從唐朝的5成增至元朝的8成,之後不斷下降,直到20世紀60年代留白量降為歷史最低點,平均留白只有27.1%,留白過半的畫作僅僅只有3%。

1400年間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歷史軌跡:元朝留白最多,20世紀60年代最少

山水畫中的留白隨著歷史波瀾變化的背後,是哲學、文化、教育、政治等因素影響藝術家創作風格和審美情趣的共同結果。具體而言,禪宗文化、文人墨戲、展廳效應、西方藝術和紅色政治均在山水畫歷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中國山水畫發展伊始,便與禪宗結下了不解之緣,強調無聲勝有聲的意境之美;宋元時期,文人墨戲影響深遠,即興創作和近距離觀看的交流管道使得留白的運用登峰造極;到了現代,山水畫陳列中的“展廳效應”和遠觀管道,使得滿、密、繁、複的雄偉作品成為首選;進入20世紀,西方藝術的融入深刻影響著中國藝術家的審美與創作風格,而革命年代的磅礴氣勢也使得山水畫的用墨比例大為新增。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新媒體科技的推動,中國山水畫不斷豐富和演繹著新的內容形式。

歷時5年,這項研究經過了十多比特同行評議的四輪嚴格評審,以科技與藝術跨界探索的視角,揭示了中國山水畫1400年間留白的變化秘密,展現了藝術作品濃厚而又清晰的時代印記。

該研究得到了國社科基金後期重點專案(20FXWA003)以及蘇大科技傳播跨學科團隊項目的支持,並向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陳克永院長以及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致謝。

文章連結:

https://direct.mit.edu/leon/article/doi/10.1162/leon_a_02105/102698/A-computational-study-of-empty-space-ratios-in

王國燕教授簡介連結:http://sc.suda.edu.cn/13/db/c7610a332763/page.htm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本文標題: 蘇州大學王國燕教授在科技藝術頂刊Leonardo上發文揭示千年山水畫中留白的秘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9955880816
相关資料
中國科大首次對固態體系中類原子缺陷進行全同性檢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石發展等人在固態體系中開展了首個類原子缺陷全同性檢驗的工作,頻率檢驗精度達赫茲級,基於這一結果提出了新型固態原子鐘方案。但是,對於固體中的類原子缺陷,由於固態晶格的複雜性,人們通常不認為
標籤: 原子 科普
FESE,長安大學李彥鵬教授研究組,大氣生物氣溶膠的來源與傳輸研究綜述
生物氣溶膠主要來源於當地環境中的潜在源排放。遠距離傳輸是生物氣溶膠的另一個重要來源。生物氣溶膠擴散和傳輸受多種因素影響。瞭解生物氣溶膠的來源和傳輸途徑對全面瞭解微生物在大氣中的作用和控制與微生物有關的流行病的傳播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仍有許
標籤: 氣溶膠 科學 科普
中國科大實現用量子系統尋找黎曼函數零點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於離子阱系統尋找黎曼函數零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崔金明等人聯合西班牙理論物理學家CharlesCreffield教授和GermanSierra教授,利用週期性地驅動囚禁離子的量子狀態,成功在
標籤: 量子 黎曼函數 函數零點 科學 科普 黎曼
北京大學陶建軍團隊,沙塵暴lobe-cleft結構成因的實驗研究
採用非線性穩定性理論和旋轉箱實驗研究了沙塵暴前部結構的形成,揭示了沙塵暴前部結構的幾何特徵和統計特性,為沙塵暴形成提供了新機制。沙塵暴頭部沙牆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大尺度的lobe-cleft結構,它們影響著當地的動量、質量和能量傳輸過程。
標籤: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