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合作完成生薑基因組計畫

生薑是世界性藥食同源辛香蔬菜之一。中國生薑栽培面積、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位。生薑產業在我國西南地區單產經濟效益高,已被重慶市列入“七大特色農業產業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優選產業。然而,長久以來生薑基因組資訊的缺乏,限制了我們對生薑基因組的研究和薑辣素合成調控機理的理解,導致了生薑分子育種發展緩慢。

生薑是世界性藥食同源辛香蔬菜之一。中國生薑栽培面積、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位。生薑產業在我國西南地區單產經濟效益高,已被重慶市列入“七大特色農業產業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優選產業。薑辣素是生薑特有的呈味物質,也是生薑多種功能活性的主要功能因數,在調味品、化妝品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長久以來生薑基因組資訊的缺乏,限制了我們對生薑基因組的研究和薑辣素合成調控機理的理解,導致了生薑分子育種發展緩慢。

2021年8月5日,Horticulture Research線上發表了題為Haplotype-resolved genome of diploid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and its unique gingerol biosynthetic pathway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破解了西南地區主栽品種竹根薑的基因組,利用短讀長(369.51 Gb),長讀長PacBio(285.81 Gb)及Hi-C(563.16 Gb)策略組裝出竹根薑兩套單倍型高品質基因組,單倍型的基因組大小分別為1.53 Gb(contig N50: 4.68 M)和1.51 Gb(contig N50:5.28 M),98.11%的序列錨定到22條染色體(圖1)。PacBio讀長在2個單倍型的overlap分別為97.95%和98.1%,顯示了分型的準確性。兩套單倍型的Ka/Ks分析揭示生薑馴化歷史過程中經歷了相似的選擇壓力。通過等位基因分析,總共55635個基因(占所有基因的72%)在兩個單倍型中具有同源性。生薑17226對等位基因中,11.9%在轉錄水准表現出染色體偏好性(圖2)。該研究發現生薑基因組雜合度3.6%,是現時已報導雜合度最高的植物基因組。重複序列高,其中長末端片段重複(long terminal repeats,LTRs)占61.06%,可能是導致其基因組大、雜合度高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生薑基因組進化的主要驅動力。生薑等位基因在兩套單倍型中沒有展現出表達差异,17226對等位基因中有2055對(11.9%)在轉錄水准表現出染色體偏好性。

圖1.生薑基因組特徵統計。a.染色體;b.基因密度;c. SSR密度;d. LTR密度;e.GC含量。

圖2.生薑兩套單倍型等位基因的比較。A.兩個單倍型的單個染色體的Ka/Ks值;B.生薑單倍型1和單倍型0等位基因分佈圖(從內到外:a.雜合度比率;b.等位基因;c.雜合基因比率;d. DEL比率;e.染色體數目;f.等位基因連結);C.兩個單倍型配對染色體中等位基因的FPKM值。

通過綜合基因組、轉錄組和代謝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該研究構建了生薑特有成分薑辣素的合成通路,篩選出12個參與薑辣素合成的關鍵酶家族(PAL,C4H,4CL,CST,C3′H,C3OMT,CCOMT,CSE,PKS,AOR,DHN,和DHT),鑒定出38個可能調控薑辣素合成的重要轉錄因數家族,並繪製出薑辣素合成的分子調控網絡。

圖3.生薑中重要次級代謝產物定量分析及薑辣素合成通路解析。A.樣本採集示意圖;B.以正/負離子模式鑒定到的生薑根莖代謝產物的主成分分析;C.薑辣素生物合成關鍵基因的表達通路。

該工作由劉奕清教授(重慶文理學院、長江大學)牽頭,西南大學和華大基因等參與共同完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董照明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夏慶友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趙萍教授、王翊教授和張豔副教授作為合作者參與。該研究得到了重慶文理學院生薑基因組重大專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基因組 生薑 科普
本文標題: 西南大學合作完成生薑基因組計畫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8598844097
相关資料
上海交大,|,太赫茲加速器實現釐米尺度的高品質電子級聯加速
然而,傳統射頻加速器的規模與造價成為進一步提高加速能量的瓶頸障礙,也限制了加速器的進一步廣泛應用。此外,超快電子繞射裝置提供的超短電子束,也為驗證太赫茲加速器的穩定級聯加速提供了可能。實驗中進一步利用兩個獨立的太赫茲源分別驅動電子束在兩段長
標籤: 太赫茲科技 加速器 級聯 電子束 電子
武漢植物園在四川發現蘭科植物一新物種和六個新記錄種
報導新物種和新記錄的相關文章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多樣性》和中文核心期刊《植物科學學報》上。除上述新種外,研究團隊同時確認了6個四川蘭科植物新記錄種,其中兜蕊蘭在稻城縣被首次發現、軟葉筒距蘭和太白山蝦脊蘭在九寨溝縣被首次發現、戟形
標籤: 植物 蘭科植物
南開科研團隊在Paf1複合物促進組蛋白H2B單泛素化的生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Paf1複合物已被報導參與到多種細胞生命活動中,並與不同腫瘤的發生發展相關,並且這些過程幾乎都與Paf1複合物所依賴的轉錄偶聯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有關。而其中,組蛋白H2B單泛素化是最關鍵的轉錄偶聯組蛋白翻譯後修飾之一。儘管經過近二十年的研究,
標籤: 組蛋白
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研究所李勝教授團隊在Science,Bulletin發表昆蟲變態發育重要研究成果,Science,Bulletin配發了評論論文和新聞稿
昆蟲變態發育受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的協同調控。之前的研究認為,JH在幼蟲時期的主要功能就是拮抗20E訊號而阻礙變態發生。李勝教授團隊2018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論文,闡述了JH在前胸腺中通過其胞內受體Met/Gce及其初級反應基因
標籤: 昆蟲 變態發育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