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研究發現全球陸地火山作用控制海水鎳元素豐度的演化歷史

地球演化早期,大氣中幾乎不存在氧氣,但是卻充斥著大量的甲烷氣體。為了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劉鶴等從海洋Ni元素的源頭——陸地火山岩的Ni含量變化展開研究。海水中的溶解性Ni元素的來源主要是陸地火山岩中Ni的輸入,但是地質歷史時期全球陸地火山岩的平均Ni元素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情况尚未得知。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衛東課題組劉鶴研究員聯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Kurt Konhauser教授以大資料分析方法對全球大陸火山岩的平均鎳(Ni)含量變化開展研究,指出陸地火山作用是控制地質歷史時期海水Ni豐度演化和大氣中甲烷含量變化的直接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地球演化早期,大氣中幾乎不存在氧氣,但是卻充斥著大量的甲烷氣體。大氣中的甲烷在太古宙末期(~25億年前)發生急劇减少,業內稱之為“甲烷崩潰事件(Methane Collapse)”,隨之而來的是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的發生(~25-21億年前)和大氣中氧氣含量的永久性升高。過去曾有許多學者認為大氣中甲烷含量的减少是氧氣含量升高的結果。但是,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Konhauser等人提出另外一種解釋:因為海洋中的產甲烷古菌需要Ni元素來合成生產甲烷所必須的甲基輔酶M還原酶(MCR),Konhauser等研究發現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時期形成的條帶狀鐵建造(BIF)中的Ni/Fe比值出現了快速降低現象,這代表海水中溶解性Ni元素含量减少,囙此他們認為海水中Ni元素豐度的下降導致了甲烷生成量的大幅度下降,並成為大氣中氧氣含量升高的前提條件。這一顛覆性觀點2009年在Nature發表後立刻引起很多國際同行關注,但也不乏質疑和反對。其中部分學者指出,太古代極度缺氧的海洋比元古代的海洋中含有更多的綠鏽(Green rust,一種同時具有Fe2+和Fe3+的氫氧化物,可參與BIF的形成),這種綠鏽對海水中的Ni元素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所以BIF中觀察到的Ni/Fe比值的變化或許不能反映海水中Ni元素的變化。由此便產生了一個重要的疑問:太古代的海水是否真的具有更高的Ni含量?

為了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劉鶴等從海洋Ni元素的源頭——陸地火山岩的Ni含量變化展開研究。海水中的溶解性Ni元素的來源主要是陸地火山岩中Ni的輸入,但是地質歷史時期全球陸地火山岩的平均Ni元素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情况尚未得知。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收集了全球35億年以來形成的96000餘件陸地火山岩樣品和2037件BIF樣品的地球化學數據,並採用了一種網格化重採樣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獲得了不同類型火山岩的Ni元素平均含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並與BIF和葉岩兩種海相沉積岩的數據進行了對比。

計算結果顯示,全球陸地火山岩的總平均Ni含量從35億年前的~600 ppm直線下降到20億年前的~100 ppm,而從20億年前至今則大致保持不變。在與沉積岩的資料對比後發現,陸地火山岩的平均Ni含量變化規律與BIF和葉岩中Ni元素的變化呈現出高度相似性,這表明海洋中溶解性的Ni和微粒狀的Ni均是受陸地火山岩Ni含量的變化控制的,也證實了從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海水中Ni元素豐度快速下降事件的發生。

地質歷史時期全球陸地火山岩平均Ni含量變化(A)與BIF(B)和葉岩(C)中Ni含量變化對比

在各類火山岩中,Ni含量最高的科馬提岩的噴發主要發生於太古宙和古元古代(>20億年前),並且科馬提岩的平均Ni含量從太古宙到古元古代逐漸降低;玄武質-安山質火山岩的平均Ni含量也表現為逐漸降低的規律;而英安岩-流紋岩的平均Ni含量則始終較低。囙此,全球火山岩Ni元素的總平均含量在35-20億年前的下降趨勢主要是由科馬提岩比例的减少和超基性-中性火山岩中Ni含量的降低而導致的。

Ni作為一種典型的相容元素,其在玄武岩中含量的逐漸降低可能代表了岩漿形成的平衡熔融溫度的下降,這與地質歷史時期地球的上地幔溫度逐漸降低的事實是一致的。然而在古元古代之後,玄武岩中的Ni元素含量不再降低似乎又與地幔溫度演化過程相衝突。科研人員針對這一問題做了進一步分析,因為火山岩中Ni與MgO含量正相關,以MgO代替Ni在pMELTS軟件中對地幔平衡熔融過程進行了類比,結果顯示岩漿中MgO含量會同時受到溫度和壓力的影響。如果玄武質岩漿形成的溫度降低,但壓力升高,則最終形成的玄武岩中的MgO(亦即Ni)含量可能會保持不變。基於這種思考,劉鶴等檢查了玄武岩-安山岩的Dy/Yb比值隨時間的變化,結果顯示在太古代以前,玄武岩-安山岩的平均Dy/Yb變化較小,但在古元古代之後,玄武岩-安山岩的平均Dy/Yb開始快速上升,反應了平衡熔融壓力的新增。囙此,地幔熔融溫度降低(T↓)和壓力新增(P↑)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古元古代以後火山岩Ni元素平均含量不再繼續降低的原因,也是海洋中Ni元素豐度20億年以來保持不變的原因。

本研究工作受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加拿大科學與工程研究理事會聯合資助。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1.117116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海水溫度 甲烷 科普 ni
本文標題: 海洋所研究發現全球陸地火山作用控制海水鎳元素豐度的演化歷史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8192401307
相关資料
深研院化生學院翟宏斌課題組實現首次三尖杉二萜Mannolide,C的不對稱全合成
三尖杉二萜是一類分子結構豐富多樣的天然產物,其中多個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例如,海南粗榧內酯harringtonolide具有優异的抗KB腫瘤活性。MannolidesA−C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嶽建民院士課題組從生長在西雙版納的粗榧
標籤: 三尖杉 科普
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EES,流動電解池快速永續制雙氧水
雙氧水作為一種重要化學品,在工業、醫藥和環境保護等眾多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囙此,研究如何在中性電解液中利用非貴金屬催化劑快速製備雙氧水是非常有意義的。
標籤: 電解池 原子 電解液 化學反應
青島大學李强團隊利用原位磁性監測科技揭示鈉離子電池反應機理
鈉離子電池因其對環境的友好性和豐富的天然鈉資源而受到廣泛關注。得益於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基礎,近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取得了巨大進展。但鋰離子電池電極資料在鈉離子電池上的應用並不總是可行的。為此,研究人員以FeS2電極資料為研究對象,對其在鈉離子
標籤: 電池 電池科技 鋰電池 科普
官宣來了!NIF實驗達到聚變點火閾值
2021年8月17日,美國羅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在其官網上發佈了NIF最新實驗情况,聚變放能超過了1.3兆焦耳的聚變放能,這是歷史性的進步。以下為該官方消息中文譯文。這一進展使研究人員處於聚變點火的“門檻”,這是NIF裝置的一個重要目標
標籤: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