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科研人員發現生物鐘協調水稻抽穗期和鹽脅迫適應的新機制

鹽脅迫是影響水稻等糧食作物產量的主要非生物脅迫因數之一。挖掘耐鹽高產的水稻品種,有助於擴大水稻的種植面積,提高作物產量。植物生物鐘可以感知並綜合外界環境訊號,在調節植物生長發育以及脅迫響應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然而生物鐘如何協調鹽脅迫和開花時間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鹽脅迫是影響水稻等糧食作物產量的主要非生物脅迫因數之一。近年來,由於不合理的農業灌溉及全球氣候變暖所致的海水倒灌,導致土壤鹽鹼化問題日益嚴重。挖掘耐鹽高產的水稻品種,有助於擴大水稻的種植面積,提高作物產量。植物生物鐘可以感知並綜合外界環境訊號,在調節植物生長發育以及脅迫響應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然而生物鐘如何協調鹽脅迫和開花時間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中科院植物所王雷研究組發現生物鐘組分OsELF4a(Oryza sativaEARLY FLOWERING 4a)與OsELF3-1(Oryza sativa EARLY FLOWERING 3-1)及OsLUX(Oryza sativaLUX ARRHYTHMO)在細胞核中互作組成轉錄抑制複合物OsEC1,並進一步解析了OsEC1協調水稻開花和耐鹽性的分子機理。研究人員發現OsELF4aOsELF3-1以及OsLUX的功能缺失突變體都表現出鹽敏感和晚花的錶型。轉錄組資料分析結合分子生物學實驗證據表明,OsGIOryza sativa GIGANTEA)是OsEC1的直接靶基因,其表達水准在時間維度受到OsEC1的抑制。相應地,在多個遺傳背景下基因編輯獲得的osgi功能喪失突變體均表現出耐鹽性提高並在長日照條件下抽穗期提前的錶型。此外,osgi突變體的轉錄組資料表明OsGI除了通過已知的Hd1-Hd3a訊號通路調控水稻抽穗期以外,還影響多個編碼Na+和K+離子通道的基因的轉錄水准。綜上,該研究提出了生物鐘OsEC1-OsGI轉錄模塊協調水稻耐鹽性和抽穗期調控的機制,研究結果對於培育耐鹽且抽穗期提前的水稻品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並提供了相關種質資源。

該研究成果8月16日線上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Plant,Cell & Environment,相關基因在調控水稻耐鹽性方面的應用也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植物所在讀博士研究生王希嶺和何雨晴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王雷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111/pce.14167

OsEC1協調水稻耐鹽性和抽穗期的工作模型

水稻OsELF3-1蛋白作為橋樑連接OsELF4a與OsLUX的互作,形成轉錄抑制複合體OsEC1。其中,OsLUX作為轉錄因數可直接結合在OsGI的啟動子上,從而抑制其表達。OsGI一方面通過促進OsHKT2;1/2;3/2;4等編碼鈉、鉀離子轉運蛋白的基因表達,導致細胞內鈉離子以及活性氧積累,從而負調控鹽脅迫響應;另一方面則通過OsGI-Hd1-Hd3a訊號通路參與水稻抽穗期的調控。此外,在水稻抽穗期調控方面,OsEC1還可能獨立於OsGI,通過影響OsPRR73以及Hd1的表達共同决定水稻的抽穗期。LD:長日照;SD:短日照。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水稻 水稻品種 科普
本文標題: 植物所科研人員發現生物鐘協調水稻抽穗期和鹽脅迫適應的新機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8170877458
相关資料
南京古生物所丨人工智慧科技揭示一億年前昆蟲的擬態行為
現在自然界中,動物可以演化出紛繁複雜的生存策略,例如各類常見的擬態和偽裝行為。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許春鵬在王博研究員指導下,與武漢大學的崔曉輝教授、研究生樊麗合作,從一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類奇特的昆蟲擬態植物
標籤: 昆蟲 植物 擬態環境 古生物
南海海洋所丨全新世印度洋夏季風降水時空變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海洋沉積與古環境學科組,通過沉積物岩心名額重建了安達曼海的降水記錄,發現印度洋夏季風降水在早中全新世有顯著的時空變化,呈現明顯的雨帶經向遷移特徵,為全新世雨帶遷移變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標籤:
合肥研究院孟國文團隊設計雙功能催化劑實現高效電解水制氫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納米材料與器件科技研究部孟國文研究員課題組與韓國浦項科技大學KijungYong教授合作,在過渡金屬基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其全電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
標籤: 電解水 科學 科普 納米
深海所丨低溫(<450℃)熱液實驗氧逸度控制和量測
因為在較低溫條件下,H2在貴金屬半透膜中的擴散速率非常低,很難在合理的實驗週期內實現H2的擴散平衡。
標籤: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