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揭示基因與環境因素在大小錯覺加工中的作用

例如,當一個客體被一群小的客體圍繞時,它看起來比實際要大;而當它被一群大的客體圍繞時,它看起來比實際要小。為了量化基因與環境因素在大小錯覺加工中的作用,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毅研究組採用近紅外光譜成像科技,並結合經典的雙生子方法開展了一項實證研究。

大小知覺對人們的生活至關重要。然而人們的大小知覺並不是對客體物理大小的被動反映,而是常常會受到客體所在的空間背景資訊的影響。例如,當一個客體被一群小的客體圍繞時,它看起來比實際要大;而當它被一群大的客體圍繞時,它看起來比實際要小(稱之為Ebbinghaus錯覺)。探討大小錯覺產生的神經機制對於理解人類的視知覺加工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已有研究發現,一些動物(包括海豚、魚、獼猴、鸚鵡和出生僅4天的小雞)也可以像人類一樣感知大小錯覺,這提示我們人類對大小錯覺的感知可能是通過進化途徑獲得的,即具有遺傳性。為了量化基因與環境因素在大小錯覺加工中的作用,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毅研究組採用近紅外光譜成像科技,並結合經典的雙生子方法開展了一項實證研究。

Ebbinghaus錯覺示例

研究招募了80對同性別的雙生子(同卵與异卵各40對),記錄他們在觀看Ebbinghaus錯覺時的大腦活動以及實驗前3分鐘閉眼狀態下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在行為水准上,基因能够解釋大小錯覺效應中高於50%的變異。在早期視皮層,基因能够解釋約39%與大小錯覺中的高估成分(目標圓被一群小圓圍繞)有關的神經活動的變異。在顳後皮層,環境因素能够解釋34%與高估成分有關的神經活動的變異。此外,對於早期視皮層到顳後皮層的前饋連接,基因能够解釋其中36%的變異,並且其功能連接强度與行為水准上的高估成分具有顯著的相關。雖然顳後皮層到早期視皮層的迴響連接也與行為水准上的高估成分顯著相關,但是其連接强度主要受到非基因因素調節。

實驗結果

綜上所述,研究首次在行為水准和神經活動水准上量化了基因與環境因素在Ebbinghaus錯覺加工中的作用,提示人類的大小錯覺加工會受到基因與環境的共同影響,並且二者分別作用於不同的視覺加工階段,前者主要作用於早期和前饋加工階段,而後者主要作用於晚期和迴響加工階段。研究結果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基因、環境、大腦以及意識之間的關係。在大腦發育過程中,人們的視覺意識會受到基因與環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的影響。

該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專案等的支持。成果已線上發表於Cerebral Cortex

論文資訊:

Chen,L.,Xu,Q.,Shen,L.,Yuan,T.,Wang,Y.,Zhou,W.,& Jiang,Y.(2021).Distinct contributions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 to visual size illusion and the underlying neural mechanism.Cerebral Cortex.https://doi.org/10.1093/cercor/bhab262

相關論文:

Chen,L.,Qiao,C.,Wang,Y.,& Jiang,Y.(2018).Subconscious processing reveals dissociable contextual modulations of visual size perception.Cognition,180,259-267.

Wang,A.,Chen,L.,& Jiang,Y.(2021).Anodal occipit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enhances perceived visual size illusions.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33(3),528-535.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

資料標籤: 視覺錯覺 科學 科普
本文標題: 心理所研究揭示基因與環境因素在大小錯覺加工中的作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7575113474
相关資料
新疆天文臺,|,δ,Scuti脈動食雙星HIP,7666的測光和光譜分析研究取得進展
新疆天文臺光學天文與技術應用研究室科研人員利用地面多臺望遠鏡對脈動食雙星HIP7666開展多色測光和光譜國際聯測,量測得到該雙星的視向速度曲線(見圖1),並給出測光軌道精確解和恒星物理參數,利用星震學模型對其脈動子星的脈動頻率進行模式證認和
標籤: 雙星 天文臺 光譜 科普
Nature子刊,新型AI血液檢測科技精准識別肺癌
肺癌,是全世界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發佈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2020年全世界約有180萬人死於癌症,佔據癌症死亡總數的18%。近年來,肺癌發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許多患者診斷時已是晚期,進一步導致了生存率
標籤: 肺癌 癌症 特异性
西北農大植保學院應用昆蟲學重點實驗室在昆蟲表皮碳氫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雌雄性二型現象在動物界普遍存在,從進化生物學角度解釋,它的形成是性別間非對稱選擇的結果,但是其形成的內部分子機制尚未得到充分的解釋。昆蟲CHCs是一種重要的保水性屏障,同時也是昆蟲中關鍵的雌雄間化學通訊介質,囙此常表現出雌雄性二型。
標籤: 碳氫化合物 昆蟲 昆蟲學 科學 科普 動物學
詳細解讀,|,Cell發表新冠溯源綜述,近百篇論文支持新冠疫情源自跨物種傳播
自2019年12月中國武漢首次報導新型肺炎病例以來,學界、政府和公眾一直高度關注其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關於新冠病毒來源的爭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看法認為該病毒是由“實驗室逃逸”而來的;另一種看法認為新冠病毒是由動物傳染到人的,COVI
標籤: 基因位點 動物 疫情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