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古所,|,晚三疊世大網羽葉屬植物新發現及全球化石記錄修訂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許媛媛,在導師王永棟研究員和祝幼華研究員指導下,與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MihaiE.Popa教授、西南石油大學張廷山教授團隊等同行合作,對新近發現自中國四川的大網羽葉屬的新材料開展深入的系統學研究,從全球化石記錄角度進行分類修訂和時空分佈特徵探究,並在形態學特徵上取得了突破性認識。

大網羽葉屬(AnthrophyopsisNathorst)是晚三疊世代表性裸子植物化石。自1878年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四十餘年的研究歷史,在全球範圍內曾經盛極一時,分佈廣泛。但是,該屬是一個已滅絕形態屬,被認為是蘇鐵類或種子蕨類植物,分類位置仍存在許多爭議;尤其是由於標本保存不完整,長期以來對其形態特徵變化的認識較為有限,一直難以取得突破。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許媛媛,在導師王永棟研究員和祝幼華研究員指導下,與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Mihai E. Popa教授、西南石油大學張廷山教授團隊等同行合作,對新近發現自中國四川的大網羽葉屬的新材料開展深入的系統學研究,從全球化石記錄角度進行分類修訂和時空分佈特徵探究,並在形態學特徵上取得了突破性認識。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古植物與孢粉學論評》(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上。

本次研究,團隊在四川廣元地區上三疊統須家河組中發現了大量保存精美的大網羽葉屬化石(圖1和2)。這些標本產自同一層位,並呈現出不同的葉緣形態變化特徵。研究人員據此對該屬的形態學特徵展開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並對其屬征進行修訂,揭示了該種植物葉緣具有或深或淺的缺刻,或偶呈羽狀的形態特徵,突出了該屬葉形特徵的异型性。這一特點在長期研究中從未有過報導,重繪了百餘年來對該屬植物形態的新認知。

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對其屬型種——粗脈大網羽葉(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進行了形態復原和重建,勾畫出了一個葉形似芭蕉、呈長卵形、側脈相互連接成多邊形網格,且葉的長寬可達50 cm×20 cm以上的大型植物形態(圖3)。

研究團隊還對全球範圍內已發表的大網羽葉屬植物化石進行了全面評估和修訂。結果表明,已報導的16個種化石記錄中,只有3種可以認定為有效種(包括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A. tuberculataA. venulosa),並分別指定其選模和選副模標本。另有4種暫且存疑以待進一步修訂,此外有9種均為無效種。

通過對全球化石記錄的時空分佈特徵分析,研究人員認為大網羽葉屬分佈時代僅限於晚三疊世,最早化石為距今約2.3億年的卡尼期,並且在瑞替期最為繁盛,具有重要的地層訓示意義。大網羽葉屬在中國局限分佈於晚三疊世的南方植物區,而在北方植物區無確鑿化石記錄,屬重要的古氣候訓示植物,進而證實了該時期我國南北方植物區的古氣候特徵存在顯著差异。通過古地理分析可推斷出,該植物於晚三疊世早期起源於中國華南板塊,於瑞替期輻射遷移到中東和歐洲及非洲地區(圖4)。

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中科院戰畧先導B類項目、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和自主項目聯合資助。

論文相關資訊:Xu Yuanyuan,Mihai E. Popa*,Zhang Tingshan,Lu Ning,Zeng Jianli,Zhang Xiaoqing,Li Liqin,Wang Yongdong*,2021.Re–appraisal ofAnthrophyopsis(Gymnospermae):New material from China and global fossil records.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292(3):104475.DOI:10.1016/j.revpalbo.2021.104475.

圖1發現自四川廣元地區的大網羽葉(Anthrophyopsis crassinervis)新標本,顯示葉緣不同程度的缺刻

圖2發現自四川廣元地區的大網羽葉新標本,顯示粗壯的中脈和結網的深裂葉緣形態

圖3粗買大網羽葉的形態復原圖,顯示葉緣網脈及具有不同程度的缺刻

圖4晚三疊世大網羽葉屬的全球分佈及其可能的輻射遷移路線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植物 化石
本文標題: 中科院南古所,|,晚三疊世大網羽葉屬植物新發現及全球化石記錄修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6047185782
相关資料
深圳大學潘科研究員課題組在湖沼與海洋學權威刊物《Limnology,and,Oceanography》發表研究論文
2018級深圳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培養項目博士研究生許獲同學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潘科研究員及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劉紅斌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論文主要研究矽藻細胞壁的矽含量在矽藻與橈足類的攝食關係中的作用。
標籤: 科學 科普
吉林大學王曉峰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近日,吉林大學物理學院王曉峰教授團隊在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方面取得突破。作為非鉛鈣鈦礦資料的佼佼者,雙鈣鈦礦Cs2AgBiBr6由於其良好的光電特性、熱穩定性以及環境無毒等性質受到廣泛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為吉林大學物理學院2018級凝聚態
標籤: 太陽能電池 王曉峰
版納植物園,|,植物半寄生習性會加快質體NDH基因假基因化和遺失
由於寄生植物對光合作用的依賴性可能要弱於自養植物,從而質體基因受到放鬆的選擇壓力,其基因組結構已發生變化,或功能基因發生假基因化或遺失。由於已發表的質體基因組數據來源於關係較遠的科屬,取樣比較隨機,難以追溯NDH基因是如何,以怎麼樣的管道發
標籤: 基因組 假基因 基因合成 基因組注釋 科學 科普
北師大萬喆,中國第三家證券交易所落地,為什麼是北京?
9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強調,中國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即將落地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標籤: 證券交易所 新三板 中小企業融資 金融 資本市場 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