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椎所丨內蒙古中部新近紀食蟲類化石研究新進展

內蒙古中部地區新近紀哺乳動物化石的調查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對化德縣二登圖地點的化石採集。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繼續與當地研究機構合作,對該區新近紀地層進行了系統的野外考察,以期進一步完善該地區小哺乳動物尤其非齧齒類的研究工作,相關成果將陸續發表。

內蒙古中部地區新近紀哺乳動物化石的調查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J. G. Andersson)對化德縣二登圖地點的化石採集。此後的若干研究工作使該地區不少地點成為東亞知名的新近紀經典化石地點。上世紀80年代,隨著篩洗採集化石科技的應用,在該地區的新近紀地層中發現了多個小哺乳動物群,並基於齧齒類化石初步建立這一地區的生物地層年代框架。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繼續與當地研究機構合作,對該區新近紀地層進行了系統的野外考察,以期進一步完善該地區小哺乳動物尤其非齧齒類的研究工作,相關成果將陸續發表。

近日,《曆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線上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李錄等題為“Brachyericines(Erinaceidae,Eulipotyphla)from the early Miocene of central Nei Mongol,China”的論文,報導了內蒙古中部地區早中新世敖爾班(下)動物群和嘎順音阿德格動物群的三種短面猬。短面猬,顧名思義,是一類奇特、面部短縮的猬科動物,其牙齒數目明顯減少,並且具有和食肉類相似的裂齒。與其他猬科成員相比,其時空分佈相當有限。短面猬亞科最早出現於蒙古早漸新世,其後逐漸擴散至中國和哈薩克共和國,早中新世開始出現於北美洲西部,晚中新世最終全部絕滅。亞洲地區的短面猬對於研究該類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關重要,然而亞洲已知的資料均十分稀少且殘破,除皋蘭山後短面猬(Metexallerix gaolanshanensis)外,絕大部分屬種僅以下頜或零散牙齒為代表,能够提供的資訊有限且缺乏準確性。

本次研究報導的準噶爾合短面猬(Synexallerix junggarensis)頭骨保存完好,經過詳細描述和對比顯示其與北美洲短面猬而非亞洲其他短面猬的親緣關係更加密切。據此推測,與準噶爾合短面猬關係密切的一支短面猬可能直到早中新世早期才和若干食肉類一起擴散至北美洲。此外,此次報導的化石發現地與該種最初命名產地新疆富蘊距離超過2000公里,證實了短面猬和現生猬亞科成員如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一樣具有非凡的擴散能力。除準噶爾合短面猬外,內蒙古中部地區還發現了另外兩種體型大小和形態特徵均有差异的短面猬,表明短面猬並未像以往認為的那樣罕見,在適宜的環境具有相當的分异度和多樣性。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B26000000、XDA20070203)和北科院萌芽計畫(BGS202001)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80/08912963.2021.1968856

圖1.IM1905地點準噶爾合短面猬頭骨(高偉攝)

圖2.敖爾班地點3D復原圖(張紹光攝)

以上內容來源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官網:http://www.ivpp.cas.cn/xwdt/kyjz/202109/t20210914_6202514.html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化石 動物 古生物
本文標題: 古椎所丨內蒙古中部新近紀食蟲類化石研究新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5090443113
相关資料
大連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團隊研發出可改變電動車結構的新型動力電池
近日,能源與動力學院李明强副教授課題組研發出一種固態柔性氯離子電池,該動力電池為改變電動汽車的結構提供可能。課題組碩士生李航為第一作者,李明强副教授為通訊作者。為盡可能避免電池受外力衝擊而產生安全問題,所有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都有專門的存儲空
標籤: 動力電池 電動汽車 電池 新能源汽車 能源
《美國化學會志》報導華東理工大學多孔生物資料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資料學院顧金樓教授團隊報導了基於可調介孔的分級結構金屬有機骨架,構建特异性酶促反應的傳感模型,實現前列腺癌病人的精准篩選。肌氨酸被證實為早期PCa的臨床標誌物,通過對尿液中的肌氨酸水准進行檢測可完成簡單和無創的早期PCa診
標籤: 科普
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木糖電化學生物感測器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氧化還原酶為識別元件的電化學生物感測器是其中重要的一類。現時,以葡萄糖檢測為代表的氧化酶生物電化學傳感檢測方法已較為成熟,但自然界大部分發酵原料、中間代謝產物或終產物缺乏與之對應的專一性氧化酶,只具有專一性脫氫酶,如木糖,蘋果酸、大部分胺
標籤: 電化學 生物感測器 生物技術 科普
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和朱明昭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TCR訊號啟動的分子機制
T細胞功能的發揮依賴於T細胞受體介導的訊號通路的啟動。TCR訊號具有三大特點:靈敏、特异和快速反應,對T細胞的發育和活化至關重要。伴隨腫瘤免疫療法的突飛猛進,對TCR訊號的研究又掀起了一波熱潮。有關TCR胞內傳遞的訊號已較明確,然而對TCR
標籤: 科學 科普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