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農學院陳學新教授團隊領銜在Nature,Communications發文揭示寄生蜂避免種內競爭的新機制

寄生蜂是自然界農林害蟲種群數量有效控制的純天然作用因數。囙此,寄生蜂廣泛應用於農林害蟲的綠色防控。囙此,寄主體內的過寄生通常會導致種內或種間競爭,是一種寄生資源的浪費現象。有關營單寄生習性的寄生蜂產卵策略以及如何避免種內或種間競爭的機制是國內外生物學家長期關注的科學問題,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2021年9月16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陳學新教授、黃健華研究員團隊聯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詹帥研究員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Neofunctionalization of an ancient domain allows parasites to avoid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by manipulating host behaviour”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寄生蜂通過調控寄主行為,從而避免種內競爭的新機制。

寄生蜂是自然界農林害蟲種群數量有效控制的純天然作用因數。囙此,寄生蜂廣泛應用於農林害蟲的綠色防控。寄生蜂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寄生習性也靈活多樣。依據寄生蜂每次在同一寄主體內的產卵數及每頭寄主上成功羽化的寄生蜂子代數量,可以把寄生現象分為單寄生(solitary parasitism)(同一頭寄主上只育出1頭寄生蜂子代)和聚寄生(gregarious parasitism)(同一頭寄主體內育出2頭或2頭以上同種寄生蜂子代)或共寄生(synparasitism)(同一頭寄主上有2種或2種以上寄生蜂同時寄生)。營單寄生習性的寄生蜂每次寄生時大都只產一粒卵,且同一寄主上僅有一頭寄生蜂子代成功發育並羽化。囙此,寄主體內的過寄生(superparasitism)(同一寄主內寄生蜂子代數量過多)通常會導致種內或種間競爭,是一種寄生資源的浪費現象。有關營單寄生習性的寄生蜂產卵策略以及如何避免種內或種間競爭的機制是國內外生物學家長期關注的科學問題,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小環腹癭蜂屬Leptopilina寄生蜂是漿果類害蟲包括斑翅果蠅的重要寄生蜂。團隊在建立了多種小環腹癭蜂的寄生體系的基礎上,發現2種近緣的小環腹癭蜂,即:布拉迪小環腹癭蜂L. boulardi和异腹小環腹癭蜂L. heterotoma具有十分明顯的避免同種寄生蜂過寄生的特性。囙此,這兩種寄生體系是研究營單寄生習性的寄生蜂避免種內競爭及機制的理想模型。團隊首先發現在小環腹癭蜂寄生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寄主逃離食物表面的現象。通過比較逃逸和不逃逸的寄主,發現不逃逸的寄主呈現典型的過寄生現象,即體內常有多個寄生蜂卵,提示寄主的逃逸行為是一種有助於寄生蜂避免種內競爭的策略。進一步發現逃逸的寄主體內均有被寄生蜂產卵和注入毒液蛋白的現象。通過綜合基因組、轉錄組以及毒液蛋白質組等多組學資料分析,並結合RNA干擾等功能篩選科技,在寄生蜂毒液成分中鑒定出一類含RhoGAP結構域的毒液蛋白(命名為EsGAP)。功能研究發現該家族蛋白能引起寄主幼蟲中樞神經系統內的活性氧(ROS)水准升高,從而導致寄主出現逃逸行為。研究團隊最後還追溯了這類EsGAP基因的起源和演化歷程,發現在真核生物中廣泛存在的RhoGAP結構域在進化上存在大量獨立複製事件,其中的一個分支被小環腹癭蜂招募並最終特化成毒腺特异表達基因,獲得了調控寄主行為的新功能。

至此,本研究發現小環腹癭蜂調控寄主行為從而避免種內競爭的寄生策略,並在分子水准上闡明了寄生蜂毒液蛋白EsGAP參與調控寄主的逃逸行為,提出了避免過寄生與避免種內競爭的這種寄生策略在推動寄生蜂種群分化和寄主範圍擴張等方面的新理論。研究結果有助於深入理解寄生蜂避免過寄生的分子機制,為提升寄生蜂的生物防治潜能提供了理論基礎。

近年來,陳學新教授團隊在寄生蜂調控害蟲機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此項寄生蜂調控寄主行為的機制研究,是團隊繼寄生蜂調控寄主生長發育(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調控寄主免疫(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調控寄主營養代謝(PLoS Pathogens,2021)、調控因子綜合機制(PLoS Genetics,2021)等工作後,在寄生蜂調控寄主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的發現和突破。

本論文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陳佳妮博士後和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房剛奇博士研究生,通訊作者為黃健華研究員、詹帥研究員和陳學新教授。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017YFD02004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1622048)、重點專案(31630060)、面上項目(31772522和31672370)和中科院先導項目(QYZDB-SSW-SMC029和XDB27040205)等經費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727-9

圖1.寄生蜂避免過寄生與種內競爭的模式圖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科普
本文標題: 浙大農學院陳學新教授團隊領銜在Nature,Communications發文揭示寄生蜂避免種內競爭的新機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4648535181
相关資料
上交大附屬新華醫院張力教授團隊在Circulation,Research發表解析CD34+幹/祖細胞在血管損傷中作用的研究
進一步地,課題組通過骨髓移植模型證明了以往被認為是“內皮祖細胞”的迴圈骨髓來源CD34+細胞只形成損傷局部的炎症細胞,而內皮修復則由非骨髓來源CD34+細胞主導;結合選擇性細胞剔除模型,發現剔除非骨髓來源CD34+細胞加重損傷後的新生內膜厚
標籤: 張力 科普
上交大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劉軍力團隊發現腎周脂肪棕色化促癌新機制
ccRCC能够促進腎周脂肪發生棕色化,棕色化後的腎周脂肪又通過分泌過量乳酸促進ccRCC腫瘤的生長、侵襲和轉移。作者進一步發現,當通過多種途徑阻斷這種“雙向通訊”模式能够顯著抑制ccRCC的生長和轉移。特別是,採用脂肪棕色化抑制劑可以有效增
標籤: 棕色脂肪 健康
JCLA熱點研究,|,環狀RNA,疾病診斷中的新星
環狀RNA在多種疾病中存在差异表達並參與疾病的發生發展,與疾病的臨床特徵存在相關性,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對差异表達的環狀RNA進行分析可在基因水准上闡明疾病的發病機理及調控通路,為疾病的干預、治療提供新的思路。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時,H
標籤: 生物資訊學 doi 胃癌 環狀rna 健康
涉美“間諜案”華人教授胡安明獲判無罪,“中國行動計畫”何時休?
因美“中國行動計畫”遭起訴的華裔科學家胡安明被宣判無罪,對他所有指控均不成立。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田納西州聯邦地區法院宣判前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副教授胡安明無罪,駁回司法部所謂的欺詐指控,對他所有指控均不成立。
標籤: 間諜 胡安 美國華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