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晁代印研究組發現水稻耐旱反應與氮素同化協同調控的分子機制

NUE是植物生物學和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先前的研究表明,氮同化在應對乾旱等環境壓力時受到抑制,這是一種適應性代謝重程式設計。這種代謝重程式設計有助於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但對正常條件下高氮肥利用率的工程作物提出了挑戰,而揭示這一過程形成的分子機制對解决耐旱性與NUE的衝突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9月14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Plant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晁代印研究組題為“Decreasing Nitrogen Assimilation under Drought Stress by Suppressing DST-Mediated Activation of Nitrate Reductase 1.2 in R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耐旱負調控轉錄因數DST(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可以直接啟動硝酸還原酶編碼基因OsNR1.2的表達來調控水稻硝酸鹽同化,揭示了水稻乾旱脅迫響應與氮同化協同調控的分子模塊,促進了對於植物乾旱脅迫下氮代謝重程式設計調控機制的理解。

氮素利用效率(NUE)和抗旱性是越來越多地被育種學家關注的兩個主要性狀,因為這兩個性狀不僅影響作物產量,而且與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NUE是植物生物學和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一系列的轉運體、酶和訊號因數已經被確定,但它們的轉錄調控機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先前的研究表明,氮同化在應對乾旱等環境壓力時受到抑制,這是一種適應性代謝重程式設計。這種代謝重程式設計有助於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但對正常條件下高氮肥利用率的工程作物提出了挑戰,而揭示這一過程形成的分子機制對解决耐旱性與NUE的衝突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發現水稻耐鹽旱突變體dst在實驗室苗期以及大田生產中都表現出低氮敏感以及氮利用效率下降的錶型,表明DST是水稻氮素吸收或利用所必需的。深入研究顯示,dst及其多個等位突變體dst-crispr表現出低硝態氮敏感錶型,同時對硝酸鹽類似物氯酸鹽(chlorate)表現出耐受錶型,但在其它形態的氮為專一氮源的情况下與野生型相比沒有明顯區別,說明DST參與調控水稻對硝態氮的吸收或同化。硝酸根還原酶活性以及硝酸根含量的測定顯示,dst突變體中的硝酸根還原酶活性降低,但硝酸根含量反而略微新增,表明DST是通過促進硝酸根的同化而不是硝酸根的吸收轉運正向調控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

通過對水稻中三個可能的硝酸根還原酶編碼基因OsNR1.1OsNR1.2OsNR2的表達量分析發現,dst突變體中僅有OsNR1.2在不同濃度硝酸根處理條件下的表達量均大幅度低於野生型,而進一步的OsNR1.2啟動子驅動的GUS報告基因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表明DST可能通過調控OsNR1.2的表達調節硝酸根還原酶活性。結合酵母單雜交、凝膠遷移實驗、染色質免疫沉澱實驗及轉錄啟動實驗,該研究進一步證實了DST可以通過直接結合OsNR1.2啟動子啟動OsNR1.2的表達。該研究隨後的研究證實,OsNR1.2編碼了一個依賴於NADH的硝酸根還原酶,並且是水稻硝酸根同化以及氮素利用效率所必需的。

該研究對滲透脅迫下OsNR1.2在野生型中花11和dst中的表達量進行了檢測,發現乾旱脅迫下中花11中的OsNR1.2表達量顯著下調,而在dstOsNR1.2的下調幾乎不明顯,顯示乾旱條件下硝酸根還原酶活性的下降是由DST介導的。有趣的是,在硝酸鹽充足時,功能缺失突變體osnr1.2比野生型ZH11更能耐受滲透脅迫,進一步證實了抑制氮同化有助於水稻在乾旱脅迫下存活。然而,當硝酸鹽缺乏時,突變體dst以及osnr1.2對滲透脅迫的耐受性與野生型中花11相比無顯著差別,這一證據支持了DST-OsNR1.2模塊介導了滲透脅迫下氮同化的抑制。這些證據同時也表明DST-OsNR1.2模塊介導的乾旱脅迫下氮同化重程式設計在抗旱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綜上,本研究不僅鑒定了兩個參與水稻氮素利用的新基因,而且揭示了乾旱脅迫下氮素同化重程式設計的調控模塊。這些發現對理解水稻氮素利用如何被調控以及氮代謝的重程式設計如何促進環境適應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新的理論框架為解决高氮肥利用率耐旱水稻品種選育困境提供了新的視角,並對合理施用氮肥提高作物抗旱性提出了關注。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晁代印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助理研究員韓美玲為第一作者,林鴻宣研究員參與了研究。該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1.09.005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本文標題: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晁代印研究組發現水稻耐旱反應與氮素同化協同調控的分子機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3155668755
相关資料
西安交大、上交大、加州大學合作最新《Nature》,鉑催化劑的表面應變實現高效電催化!
當前,用於電催化轉換的設備,例如水電解槽和氫燃料電池,可以充當化學能和電能的橋樑。鉑通常用作這些設備中發生的電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反應發生在金屬表面,囙此使用納米級鉑顆粒來優化這種昂貴且稀缺元素的表面質量比。這種依賴性可用於催化劑設計,核殼結
標籤: 立方體 鉑催化劑 pt 科學 科普 化學反應
華中農大在鮮切花采後衰老分子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開發有效、快速、便捷且綠色環保的新型保鮮劑和保鮮技術已成為鮮切花產業鏈中亟待解决的瓶頸問題,這就需要針對鮮切花采後花瓣衰老的分子機制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為了詳細分析乙烯調控康乃馨鮮切花采後花瓣衰老的分子機制,本研究首先構建了乙烯處理不同時間的
標籤: 鮮切花 康乃馨
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在濱海濕地碳匯功能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自2010年以來,依託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試驗站,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韓廣軒研究組基於長期野外定位觀測和原位控制試驗,利用渦度協方差、動態箱法和微生物科技等,近期在濱海濕地碳匯功能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進展。
標籤: 全球氣候變化 科學 科普
清華大學張奇偉、張新榮團隊合作開發單細胞空間代謝組分析新方法
多細胞生物由複雜的層次性機制來維持穩態。在組織層面上,這種穩態通常由細胞內基因調控網絡和細胞外環境中各種訊號介導的相互作用共同維持。現在國際上已有多種空間組學方法來量測單細胞級別的空間訊號分佈,但是仍然缺乏空間代謝組的分析方法。
標籤: 大學 清華大學 張新榮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