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系統微塑膠研究新發現

借助水、風和海冰等,微塑膠可以遠距離遷移至偏遠地區,在全球範圍廣泛存在。青藏高原擁有除南北兩極外、體量最大的冰川,而大氣-冰川-湖泊系統中微塑膠的遷移機理研究尚未開展,針對大氣沉降和冰川融水對青藏高原湖泊中微塑膠負荷的貢獻還無從知曉。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人口稠密地區,納木錯流域的微塑膠污染處於較低水準。

微塑膠(Microplastics)污染已經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微塑膠降解緩慢,能長期儲存在環境中,並對生物以及食物鏈產生有害影響。借助水、風和海冰等,微塑膠可以遠距離遷移至偏遠地區,在全球範圍廣泛存在。青藏高原擁有除南北兩極外、體量最大的冰川,而大氣-冰川-湖泊系統中微塑膠的遷移機理研究尚未開展,針對大氣沉降和冰川融水對青藏高原湖泊中微塑膠負荷的貢獻還無從知曉。

針對以上研究空白,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王小萍研究員等選取納木錯流域典型的冰川-湖泊系統為研究區域,系統觀測大氣沉降、環湖徑流和湖泊錶水中的微塑膠,探尋大氣沉降和冰川徑流影響高原微塑膠傳輸和釋放的規律。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人口稠密地區,納木錯流域的微塑膠污染處於較低水準。大氣沉降中微塑膠以中等粒徑為主,湖水和非冰川徑流中有更多種類微塑膠,包括一些大尺寸、多種顏色和聚合物類型的微塑膠,冰川徑流中微塑膠多為小粒徑的輕質塑膠(圖1)。氣團軌跡分析結果表明,微塑膠在大氣中的傳輸距離可能超過800 km(圖2)。

圖1從左至右4個餅圖依次表示大氣沉降、冰川徑流、非冰川徑流和湖水樣品

(a)各類樣品中微塑膠的形態分佈。(b)各類樣品中微塑膠聚合物組成。(c)各類樣品中微塑膠粒徑分佈。

圖2從500 m和1500 m類比的HYSPLIT後向遷移軌跡頻率,類比時長為採集大氣沉降的總採樣時間

研究進一步證實,大氣沉降是微塑膠湖泊輸入的主要管道,冰川融水(徑流)輸入納木錯湖的微塑膠負荷僅占總沉降量的8%,表明微塑膠在冰川中長期儲存。與黑碳類似,彩色的微塑膠可以吸收光,降低冰雪反射率,可能會加劇冰川消融。囙此,微塑膠冰川沉降帶來的氣候效應不容忽視。

近日,上述研究成果以“Microplastics in a Remote Lake Bas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mpacts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Glacial Melting”為題,發表在環境科學研究領域頂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我所董慧科博士後為第一作者,王小萍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2007359,41925032)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項目(KJCX20180406)的資助。

文章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1c03227

資料標籤: 湖泊 科學 科普 微塑膠
本文標題: ES&T,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系統微塑膠研究新發現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41492324125
相关資料
力學所在接觸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動態接觸是自然界、工程實踐中常見的力學現象。近期,中科院力學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在接觸動力學的基本問題之一“球板碰撞問題”(圖1)的理論方面取得突破。此外,結果還表明:板在接觸過程中的能量耗散正比於碰撞速度的0.2次方,而不是
標籤: 力學 動力學 科學 科普
力學所在彙聚激波介面不穩定性數值模擬方面取得進展
在ICF中,RM不穩定性會影響靶丸的壓縮及中心處熱斑的形成,造成點火失敗。在超聲速燃燒中,RM不穩定性可促進燃料和氧化劑的混合。在超新星爆炸中,RM不穩定性可以影響恒星的生命演化歷程。彙聚RM不穩定性及其誘發的湍流混合成為近期該領域的研究熱
標籤: 力學 湍流 數值模擬
上海藥物所丨I類新藥CS0159獲批進入臨床研究
2021年10月20日,I類新藥CS0159口服片劑針對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適應症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準予。CS0159是一種基於晶體結構輔助設計獲得的新型強效非甾體類法尼醇X受體小分子激動劑,是由上海藥物所徐華强課題組和
標籤: 藥物研發 藥品
海洋所在季節內風場對近期印度洋偶極子事件的調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印度洋偶極子是熱帶印度洋年際氣候變化的主要模態,對氣候和環境有重要影響。這類極端IOD事件爆發背後的動力學機制仍不清楚。中科院海洋所袁東亮研究員團隊利用海洋環流模式實驗,評估了季節內風場通過海洋非線性對IOD事件年際變化的調製影響。結果表明
標籤: 調製訊號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