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Biotech】雜合等位基因,誘導小麥單倍體效率更高

單倍體育種科技作為快速獲得純系的手段,能够大大縮短育種行程,提高效率。雜交誘導母本單倍體科技已成為現代作物育種的關鍵核心技術,然而,單倍體誘導基因的鑒定卻是近三年的科研成果,可見其研究難度。然而雖然CENH3的功能在各個物種中保守存在,但是目前為止尚未在擬南芥之外誘導有效的單倍體誘導效應。

iPlants前言:

純系的獲得是作物育種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單倍體育種科技作為快速獲得純系的手段,能够大大縮短育種行程,提高效率。雜交誘導母本單倍體科技已成為現代作物育種的關鍵核心技術,然而,單倍體誘導基因的鑒定卻是近三年的科研成果,可見其研究難度。

最近幾年通過在玉米中解析出控制玉米單倍體誘導基因MTL/ZMPLA1和ZmDMP,到後期利用發現的控制玉米單倍體誘導基因MTL/ZMPLA1和ZmDMP在各物種的保守性,已經在水稻、小麥中也實現了高效率的單倍體誘導效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也已經實現了雙子葉擬南芥單倍體的誘導。單倍體誘導基因的鑒定和保守性結合基因編輯科技的利用,將有望創建單雙子葉作物單倍體快速育種新體系,在現代作物育種應用方面具有廣闊前景!為此,我們公眾號iPlants也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詳細如下:【前沿】Nature/NP/NBT/MP等7篇文章解析作物育種的關鍵-單倍體誘導的研究進展!

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線上發表了來自全球農業科技巨頭企業先正達(Syngenta)公司Timothy Kelliher團隊等題為“Generation of paternal haploids in wheat by genome editing of the centromeric histone CENH3”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基因編輯科技編輯小麥的著絲粒組蛋白TaCENH3α,並通過篩選雜等位基因組合鑒定到小麥父本單倍體誘導系,其效率為7%,為CENH3單倍體誘導科技在多種作物中的應用鋪平道路。

1.背景介紹

長期以來,常規的系譜法、回交法、複合雜交和輪回選擇等育種手段,已培育了許多作物能够適應各種生態環境的優良雜交種,但常規遺傳改良一直存在育種週期長等缺點。而單倍體育種科技只需2代便可得到純合的DH(Doubled Haploid)系,極大縮短了育種週期,提高了育種效率。

在自然界中有些物種中會自然產生單倍體,一般發生頻率很低。美國Northrup King種子公司於1950發現一個玉米高頻單倍體誘導系,後命名為Stock6。研究表明Stock6作為父本誘導系可以誘導母本單倍體,誘導率為1-2%。之後經過玉米工作者對Stock6進行了改良,獲得了7-15%的誘導率,同時農藝性狀較優良的單倍體誘導系。並且於2017年1月,Nature雜誌上發表來自先正達公司Timothy Kelliher課題組的研究,尅隆出單倍體誘導系Stock6控制單倍體誘導基因(基因命名為MTL,特异性在玉米精細胞中表達的磷脂酶)。

此外,單倍體誘導的另一個有前途的方法是CENTROMERIC HISTONE3(CENH3)基因,參與著絲粒複合蛋白的募集和穩定。以往研究表明,通過突變該基因,在擬南芥中可以產生約30%的種內親本單倍體誘導。然而雖然CENH3的功能在各個物種中保守存在,但是目前為止尚未在擬南芥之外誘導有效的單倍體誘導效應。

該研究在六倍體麵包小麥中鑒定了CENH3的同源基因TaCenH3α和TaCenH3β,進一步檢測發現TaCenH3α在子房和花粉中的表達高於TaCenH3β。囙此,該研究設計兩個單gRNAs位點靶向TaCenH3α三個等位基因:gRNA1靶向外顯子1中N末端結構域的起始,而gRNA2靶向內含子2 /外顯子3剪接位點。

通過基因編輯進行TaCENH3α的三個等位基因進行突變,在702個T0代植物中關注具有基因型(+/r,-/r,-/-):即-A具有一個野生型和一個RFS(restored frameshift)等位基因的雜合。-B具有1個敲除突變和1個RFS等位基因的雜合子和純合突變的-D。之後使上述關注的基因型生產各種T1植物,然後讓T1自花授粉並以雌性與野生型品系03S0352-22雜交,以測試异交HIR。

研究表明,'G23'基因型(+/r,-/-,-/-)(上圖c)通過自花傳粉導致產生6.9%(9/131)單倍體,异源雜交後,父本的HIR為7.0%(4/57),而'G24'基因型(+/r,-/-,-/-)(見下錶),此外,G24基因型(r/r,-/-,-/-)誘導效率只有1.8%。而T1植物在A基因組中沒有RFS等位基因,例如G18(+/+,-/-,-/-)不誘導單倍體,說明位於CENH3α-A的RFS(r)等位基因可能觸發HI,並且證實了TaCENH3α-A的RFS等位基因的雜合(+/ r)組合加上-B和-D兩個拷貝的敲除突變導致高HIR。

綜上所述,這是第一個具有農作物商業潜力的父本HI系統。考慮到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中CENH3的保守性,從這項研究結果中可以新增了其他農作物成功的機會。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728-4

本文標題: 【Nat,Biotech】雜合等位基因,誘導小麥單倍體效率更高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9552426531
相关資料
Nature子刊,|,浙江大學張進團隊發現小鼠ES-2C-like,細胞的命運轉變的關鍵調控機制
核仁是核糖體生物發生和感知各種脅迫的細胞器。然而,其在調節幹細胞命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多種抑制rRNA生成的方法可以誘發核仁應激,導致核仁周邊异染色質的變化從而解除對Dux等2C基因的抑制,最終促進ES細胞向2C-like細胞的命運轉變。有
標籤: 染色質 張進 nature 科學 科普 調控
大規模研究表明,晚上10點到11點睡覺,對心臟最健康
其中,睡眠時間在午夜或更晚的參與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而在晚上10點至11點入睡的人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低。
標籤: 心血管病 睡眠
清華生命學院張偉課題組發現咽喉部感受調節進食的神經機制
咀嚼和吞咽是進食的重要步驟。食物的味道、硬度或粘度會激發口腔內和咽喉處不同的感覺。有證據表明,食物對口腔和食道的刺激能够影響飽腹感的形成。然而,現時還不清楚咽喉部的神經元是如何感受食物刺激並且將訊號傳遞給中樞大腦的。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清華I
標籤: 張偉 大學 果蠅
綜述,囊性纖維化在基礎和臨床研究中的進展,|,AMEM
囊性纖維化是白種人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壽命普遍縮短,屬於單基因病,且中國患病兒童的基因變異與白種人存在差异。本文總結了囊性纖維化的發病機制、臨床特點、臨床診斷和囊性纖維化的動物疾病模型,綜述了囊性纖維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
標籤: 囊性纖維化 基因突變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