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古所塔里木盆地發現奧陶紀中期燧石團塊保存的微體藻類化石

奧陶紀時期,全球多個地區廣泛沉積矽質岩,其中包括哈薩克共和國、澳大利亞東部。儘管奧陶紀深海燧石的微觀古生物學有相對較好的記錄,但奧陶紀淺海燧石的微體化石組合卻知之甚少。此前,中國奧陶紀微體浮游藻類化石(疑源類)基本來自葉岩浸泡,此次研究是國內首次對奧陶紀燧石相化石進行研究,豐富了對奧陶紀生物圈的認識。

奧陶紀時期,全球多個地區廣泛沉積矽質岩,其中包括哈薩克共和國、澳大利亞東部。儘管奧陶紀深海燧石的微觀古生物學有相對較好的記錄,但奧陶紀淺海燧石的微體化石組合卻知之甚少。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孟凡巍、燕夔副研究員,袁雪君碩士等與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張智禮、李慧麗高級工程師合作,對中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YJ -1井奧陶紀中期一間房組的鑽孔碳酸鹽岩岩芯進行研究,在碳酸鹽岩中發現了大量燧石結核。此前,中國奧陶紀微體浮游藻類化石(疑源類)基本來自葉岩浸泡,此次研究是國內首次對奧陶紀燧石相化石進行研究,豐富了對奧陶紀生物圈的認識。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SCI雜誌《碳酸鹽和蒸發岩》(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上。

通過對燧石結核進行切片研究,發現其中包含豐富的化石藻類組合,共計11個屬13種的浮游藻類化石(疑源類),以及絲狀藍藻;進而揭示了中奧陶世燧石相的生物組合面貌。該生物組合表明當時是一個深海環境,這一推斷得到了岩石學和其他動物學證據的證實。

燧石中的疑源類化石組不僅可以與全球同時期其他地區組合進行對比;也可用於露頭及井下生物地層對比,具有重要的生產實踐指導意義。

本次研究得到國家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自然科學基金中以合作項目,以及中科院基礎前沿科學研究計畫“從0到1”原始創新項目的共同支持。

論文相關資訊:Zhang,Zl.,Meng,Fw.,Zheng,Qf.et al. Microfossils from nodular cherts in the Middle Ordovician Yijianfang Formation carbonates(Well YJ1X),Tarim Basin,China.Carbonates Evaporites 36,38(2021).https://doi.org/10.1007/s13146-021-00689-7.

中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YJ -1井奧陶紀中期一間房組燧石中的化石藻類

本文標題: 中科院南古所塔里木盆地發現奧陶紀中期燧石團塊保存的微體藻類化石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9333556269
相关資料
武漢岩土所土的顆粒形貌研究獲進展
為此,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總結前人的科研成果,對顆粒形貌的物理表徵、數值模擬及室內試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綜述分析。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土的顆粒形貌研究現狀及展望”為題,發表在《岩土力學》期刊中。
標籤: 科學 科普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科研人員開發新型核酸適配體-SERS檢測方法可用於輻射損傷及炎症檢測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慧所黃青研究員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基於核酸適配體-表面增强拉曼光譜的新型生物感測器,可以實現對細胞釋放的外泌體中炎症標誌物的檢測。此外,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小鼠血清中選取的外泌體,檢測輻射損傷和藥物誘導的肝臟感染病例中的mi
標籤: 核酸適配體 納米粒子 科學 mir 科普
海洋所研究揭示大洋生源物質對長江口鄰近海域赤潮發生至關重要
長江口鄰近海域赤潮頻發,對生態環境、漁業資源等造成巨大的影響。長江徑流、臺灣暖流及黑潮是長江口鄰近海域營養鹽輸入的重要來源,但它們的相對貢獻及對赤潮形成的影響一直懸而未決,沒有明確答案。此外,長江口鄰近海域約60%的有害藻華由甲藻引起,但該
標籤: 赤潮 長江口 大洋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實現金屬/鐵電體介面熱傳導的高效調控
聶越峰教授課題組與盧明輝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調控鐵電體的極化方向實現了金屬/鐵電體介面熱導的顯著調控。本工作顯示通過調控介面電荷分佈來增强介面電子-聲子耦合效應是一種提升金屬/絕緣體介面熱傳導能力的新思路。
標籤: 鐵電資料 熱傳導 科學 熱阻 科普 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