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揭示熱加工過程海參蛋白質組變化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結構表徵新方法研究組王方軍研究員團隊與大連海洋大學趙前程教授團隊合作,在HPLC-MS/MS法對熱加工海參的蛋白質組學系統分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在蛋白質水准上揭示了熱加工過程中海參蛋白質的非特异水解機制,發現了高壓蒸制加工管道引起的海參總蛋白損失率最低。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結構表徵新方法研究組(1822組)王方軍研究員團隊與大連海洋大學趙前程教授團隊合作,在HPLC-MS/MS法對熱加工海參(Stichopus Japonicus)的蛋白質組學系統分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在蛋白質水准上揭示了熱加工過程中海參蛋白質的非特异水解機制,發現了高壓蒸制加工管道引起的海參總蛋白損失率最低。

海參是我國八大海珍品之一,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在《本草綱目》等多個醫學典籍中都有記載。但海參極易發生自溶現象,造成海參品質劣變。囙此,捕獲的新鮮海參在其自溶酶啟動之前必須採用熱加工處理以防止自溶。現時,海參產業和學術界對熱加工過程中海參蛋白質種類、數量及其水解機制的研究鮮見報導。

本工作中,針對上述問題,合作團隊採用蛋白質組學方法對熱加工刺參的蛋白質組成(包括體壁和蒸煮液)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對三種不同熱加工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儘管主要的蛋白質組成種類得以保留,但三種熱加工方法導致海參體壁蛋白質的損失率皆超過10%。與常壓蒸制法(APB)和常壓煮制法(APS)相比,高壓蒸制法(HPS)的海參總蛋白質損失率相對較低。團隊進一步對熱加工引起的海參蛋白質水解位點進行分析,發現熱加工過程中海參蛋白質最常見的水解位點為苯丙氨酸、亮氨酸、天冬醯胺和酪氨酸,不同的熱加工方法具有類似的蛋白水解機制。該研究工作從蛋白組學角度為優化海參加工工藝和提升產品的品質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成果以“Comprehens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Sea Cucumbers(Stichopus Japonicus)in Thermal Processing by HPLC-MS/MS”為題,發表在《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上。上述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連市科學和技術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文/齊詩哲)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1.131368

本文標題: 大連化物所揭示熱加工過程海參蛋白質組變化機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8677637722
相关資料
華僑大學吳季懷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系列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環境友好功能資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吳季懷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不到兩個月內,分別在資料與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ACSEnergyLetters、SmallMethods和Small發
標籤: 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電池 太陽能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聯合研發新冠核酸檢測樣本移液自動化設備首次亮相進博會
11月5日,機電工程學院孫立寧教授團隊與上海藍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核酸檢測樣本移液自動化設備,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首次展出。據悉,該新冠核酸檢測樣本移液自動化設備已申請一類醫療器械證,取證後有望進入批量生產階
標籤: 機器人 人工智慧 自動化設備 科技新聞
中科大江海龍JACS,相鄰單原子遠距離有作用
單原子催化劑是實現活性位點分散在原子尺度上的一種獨特的多相催化劑,在催化各種反應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類比金屬酶催化位點的很有前途的候選催化劑。SACs中相鄰單原子位點之間的遠距離相互作用,在當前的研究中被忽略了,但這種作
標籤: 原子 分子和原子 科普 ni
工熱物理所在CO2近零排放燃煤發電系統集成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分佈式供能與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研究人員圍繞超臨界水煤氣化科技,開展了CO2近零排放的發電系統集成方法與機理研究。燃氣輪機採用CO2/H2O混合工質,排烟中的CO2通過冷凝過程即可實現CO2分離,部分燃機排烟中的CO2再迴
標籤: 超臨界水 能源 系統集成 燃氣輪機 煤炭 氣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