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Scripta,Mater》,揭示鎳基高溫合金γ/γ′介面的Re偏析!

鎳基高溫合金由於γ/γ′顯微組織而具有優异高溫效能和機械效能,已廣泛應用於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等。已有研究表明,在Ni-Al-Cr合金中加入2%Re使γ′粗化動力學降低了約兩個數量級,然而對反應機理仍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另有報導認為在γ基體中其他溶質的擴散率幾乎不受Re的影響。囙此,Re對γ/γ′相的影響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鎳基高溫合金由於γ/γ′顯微組織而具有優异高溫效能和機械效能,已廣泛應用於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等。雖然在鎳基單晶(Ni-SX)高溫合金的設計和開發中不考慮晶界的影響,但合金的失效行為仍然很複雜,涉及許多微觀效應,其中之一是基體擴散控制的γ′析出相的粗化行為。大量實驗表明,錸(Re)的加入能够顯著降低γ′相的粗化動力學。已有研究表明,在Ni-Al-Cr合金中加入2% Re使γ′粗化動力學降低了約兩個數量級,然而對反應機理仍有不同的看法。在大多數報導中認為Re降低合金的擴散係數,從而提高高溫穩定性,有效地阻礙了γ′粗化。然而另有報導認為在γ基體中其他溶質的擴散率幾乎不受Re的影響。囙此,Re對γ/γ′相的影響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西北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Ni-SX高溫合金在長期時效過程中,介面上Re偏析的形成,深入探討了Re在Ni-SX合金中的作用,成功地確定了Re在γ/γ′介面的偏析現象以及Re與γ′粗化的相互影響。相關論文以題為“Unveiling the Resegregation atγ/γ′interface inNi-based superalloy”發表在Scripta Materialia。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1.114131

合金成分為:Ni-10Cr-9Co-0.5Mo-4W-4.3Al-2.5Ti-2Re-5Ta(wt%)。採用Bridgeman定向凝固法沿[001]方向對3個單晶錠進行定向凝固,進行1240℃/2h+1260℃/4h+1265℃/2h(空冷);1130℃×4h(空冷);870℃×20h(空冷)熱處理,下文簡稱為SHT。SHT後分別在900℃和1000℃進行等溫長時效(2000h空冷),下文簡稱為LTAT900和LTAT1000。

研究發現SHT析出相的平均尺寸為0.41μm,LTAT900和LTAT1000析出相平均尺寸分別為0.68μm和1.21μm。SHT中γ′體積分數為57.6%,LTAT900為51.2%,LTAT1000為48.1%。在較高溫度(950-1100℃)時,Re在基體中的擴散率小於γ′相生長的實際擴散,Re的擴散效率較低,Re原子在γ/γ′介面不斷積累並形成偏析。而在低溫(800-900℃)時,Re的擴散與γ′相的生長持平,Re原子能够擴散而避免在介面上聚集。

圖1 SHT、LTAT900和LTAT1000的TEM圖

圖2(a)LTAT1000的APT結果;(b)γ/γ′介面分析;(c)γ/γ′介面Re富集;(d)γ/γ′介面Re分佈圖

圖3(a)Re、(b)Ta在SHT、LTAT900和LTAT1000的γ/γ′介面上的一維分佈。(c)γ和γ′相之間的元素分配係數和元素擴散示意圖

圖4(a)不同溫度下γ′粗化過程中有效擴散(De)與Re在γ基體中的擴散(DRe)比較;γ′粗化過程中γ/γ′介面Re偏析形成機制:(b)低溫(800-900℃)、(c)高溫(950-1100℃)

在高溫時效過程中,γ′相發生嚴重粗化,Cr、Co、Mo、Re元素幾乎不向γ′相擴散,而Al、Ti、Ta擴散到γ′相中,完成γ′生長。稀土在介面上的偏析形成機制可以概括為兩個不同的階段:高溫階段和低溫階段。在較高的溫度(950-1100℃)下,γ基體中的Re擴散率大大低於γ′相的擴散,無法實現γ′相的平衡生長,囙此隨著γ/γ′介面的遷移,Re原子在介面處努力擴散並不斷積累,形成Re偏析。而在較低溫度(800-900℃)時,Re擴散能够平衡γ′相生長的有效擴散,Re原子更容易擴散,避免在介面上聚集。高溫階段γ′相的驅動力較大,而冷卻階段γ′相的驅動力較小。本文研究了Ni-SX高溫合金在不同熱處理後γ/γ′介面上的Re偏析現象,對Ni-SX高溫合金的設計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未經許可謝絕二次轉載至其他網站,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mse_material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本文標題: 西工大《Scripta,Mater》,揭示鎳基高溫合金γ/γ′介面的Re偏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8452893573
相关資料
《AFM》,一種自介面柔性熱器件!
而在各種熱傳輸設備中,使接觸的兩個物體邊界處的接觸熱阻最小化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熱接觸方法有幾個局限性,如TCR高,介面粘附性低,對外部壓力的要求高,以及光學透明度低。來自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學者提出了一種自對接柔性熱器件,它可以在不需
標籤:
中科院聲學所研究人員提出基於井孔多分量偶極聲波量測的反射體方位識別方法
現時井孔遠探測成像所採用的交叉偶極反射SH波受方位反演多解性的影響,存在著180度的方位不確定性,這給資源勘探和開採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針對該問題,中科院聲學所超聲學實驗室王秀明研究員帶領固體聲學與深部鑽測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井孔多分量交叉偶極
標籤: 聲波 科學 科普
中科院聲學所王文研究團隊研製出高精度無線無源聲表面波溫度傳感系統
為此,研發一種體積小、節能、便攜且高精度的無線無源溫度檢測系統迫在眉睫。中科院聲學所超聲學實驗室王文研究團隊利用耦合模理論優化設計了一個高信噪比的SAW無源溫度感測器,與所研製的基於步進調頻科技的收發模組構建了無線無源聲表面波溫度傳感系統。
標籤: 表面波 王文
上科大水雯箐與何旭明團隊開發深度神經網路模型挖掘磷酸化蛋白質組數據
該流程能够大幅提升對細胞內磷酸化蛋白質及其修飾位點的鑒定數目,同時保證位點鑒定和磷酸化水准定量的高準確度和可重複性。
標籤: 大數據 蛋白質磷酸化 神經網路 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