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大植保學院昆蟲生態學團隊在蚜蟲-植物病毒-小麥三者互作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植保學院胡祖慶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青年副教授羅晨為論文通訊作者。

11月19日,植保學院昆蟲生態學團隊在《Journal of Pest Science》期刊線上發表了題為“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infected wheat plant modulated selection behavior of vector aphid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攜帶/不攜帶大麥黃矮病毒(BYDV)的麥二叉蚜對感毒(BYDV-infected)、類比感毒(mock-inoculated)和健康小麥選擇偏好存在差异,並進一步從感毒小麥揮發物的角度揭示了引起這種偏好選擇的機制。植保學院胡祖慶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青年副教授羅晨為論文通訊作者。

小麥是我國,包括陝西,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保障小麥安全高效生產,對我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蚜蟲是小麥上的重要蟲害,它不僅可以直接取食小麥,造成直接危害;更重要的是蚜蟲可以傳播多種小麥病毒(包括大麥黃矮病毒BYDV),引起間接危害,最終導致小麥大面積減產和品質下降。介體操縱假說(Vector Manipulation Hypothesis)認為:病原體可以通過影響介體行為來增强其向新寄主植物的傳播。以此為基礎,該研究首先通過選擇性試驗測定有翅型/無翅型的攜帶/未攜帶BYDV的麥二叉蚜對不同感毒狀態小麥的偏好,結果發現無翅型和有翅型未攜帶BYDV的蚜蟲均偏好選擇感染病毒的小麥,而僅無翅型攜帶BYDV的蚜蟲偏好選擇未感染病毒的小麥;其次,通過SPME-GC/MS方法收集和鑒定了不同病毒感染狀態的小麥揮發物,發現其在成分和含量均有顯著差异;最後通過揮發物選擇試驗確定了感毒小麥通過新增釋放反式-2-己烯醛和癸醛含量從而影響未攜帶病毒蚜蟲的偏好選擇性。

蚜蟲選擇性試驗裝置(A)、攜帶病毒無翅蚜選擇性試驗結果(B)及感染病毒小麥揮發物的驗證(C)

綜上,該研究發現了植物病毒傳播的一種新機制,即感染病毒的植物改變特定揮發物的含量從而影響無毒介體蚜蟲的選擇偏好。該研究還表明,在研究蚜蟲-植物病毒-小麥互作關係時,應關注不同翅型介體蚜蟲間的差异。以上研究結論對探明植物病毒在田間的傳播規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本研究受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博士科研啟動費等專案資助。

論文連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340-021-01458-0

資料標籤: 蚜蟲 科普
本文標題: 西北農大植保學院昆蟲生態學團隊在蚜蟲-植物病毒-小麥三者互作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8334129826
相关資料
西北農大資源環境學院黃懿梅教授團隊在土地利用類型影響土壤微塑膠分佈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土地利用管道可能影響土壤微塑膠的分佈,但在青藏高原農業區的影響尚不清楚。研究區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管道都顯著影響MPs豐度,其中以土地利用管道為主。土地利用管道决定著農業活動,並影響塑膠破碎化程度及MPs豐度。囙此,作物類型也是影響農田土壤
標籤: 土地利用類型 土壤類型 塑膠 農業 三農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研究揭示中蒙地區沙塵活動和植被近期變化趨勢
沙塵活動對氣候和環境變化響應敏感,並通過一系列迴響作用,影響區域的輻射和能量平衡,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和碳迴圈。最近,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利用最新發佈的中分辯率成像光譜儀氣溶
標籤: 科學 地理
上海交通大學深度學習基礎理論團隊在機器學習領域頂會NeurIPS發表亮點論文
神經網路損失景觀的描繪是機器學習領域長久以來難以解决的重要基礎理論問題。由於神經網路的損失函數通常維數極高且高度非凸,從而導致直觀理解和刻畫其在高維空間中的特徵與規律變得極為困難。本工作由上海交通大學深度學習基礎理論團隊的張耀宇、張眾望、羅
標籤: 機器學習 深度學習 深度神經網路 上海交通大學
理化所在發展新型功能大環分子方面取得新進展
大環分子是超分子化學的重要結構基元之一,發展新型大環分子是創新超分子體系、拓展功能應用的一個重要源泉。最近,中科院理化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叢歡研究員團隊報導了兩種環蕃類的新型大環分子——花環芳烴和菱芳烴。二者均可作為非多孔自我調整性晶體材
標籤: 混合芳烴 氫鍵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