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罕見遺傳病治療方法!研究人員發現ALS藥物可用於治療NPC,1

尼曼-皮克病是一種進行性、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由內溶酶體儲存的未酯化膽固醇引起的。小腦共濟失調是小腦浦肯野神經元逐漸喪失的結果,是尼曼-皮克病C1型的一個主要症狀。現時還沒有FDA準予的NPC1的治療方法,囙此治療NPC1患者的治療干預措施仍有很大的醫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type C1)是一種進行性、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由內溶酶體儲存的未酯化膽固醇引起的。小腦共濟失調是小腦浦肯野神經元逐漸喪失的結果,是尼曼-皮克病C1型的一個主要症狀。

11月16日,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上線上發表了題為“Reduction of glutamate neurotoxicity: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Niemann-Pick disease,type C1”的研究論文,發現了利魯唑可能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來减少尼曼-皮克病C1型患者的疾病進展。

Niemann-Pick病,C型(NPC)是一種罕見的、致命的溶酶體疾病,臨床上以進行性神經變性為特徵。NPC可由NPC1或NPC2的突變引起;然而,大多數病例是由於NPC1功能受損所致。據估計,NPC1的發病率約為1/100000-120000。NPC1蛋白與NPC2一起將未酯化的膽固醇從溶酶體腔內運輸到溶酶體限比特膜,在那裡成為生物可利用性。NPC1或NPC2的功能受損導致未酯化膽固醇在溶酶體內積聚,細胞功能的膽固醇生物利用率下降。NPC1的主要臨床症狀是進行性小腦共濟失調和癡呆。發病年齡是異質的,但NPC1主要影響兒童和青少年,死亡年齡中位數為13歲。

長期治療資料顯示,米格魯斯特(miglustat)是一種糖肽合成抑制劑,可延緩NPC1神經系統疾病的進展並新增生存率。儘管歐洲藥品管理局和其他國家已經準予米格魯斯特用於治療NPC,但它在美國沒有得到準予。現時還沒有FDA準予的NPC1的治療方法,囙此治療NPC1患者的治療干預措施仍有很大的醫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NPC 1的原因是膽固醇通過細胞移動能力受損,導致難以控制運動、肝臟和肺病、吞咽功能受損、智力衰退和死亡。NPC 1中的許多運動困難是由於被稱為Purkinje神經元的腦細胞逐漸喪失所致。Riluzole是一種用於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藥物,這是一種影響神經細胞控制運動的疾病,它可以減緩尼曼-皮克氏病C1(NPC 1)一種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罕見遺傳病(NPC 1)中某個特定腦細胞的逐漸消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科學家對小鼠進行了一項研究。

比較對照組(Npc1+/+)和突變組(Npc1-/-)小鼠的單細胞RNAseq數據,觀察到Npc1-/-星形細胞中Slc1a3的表達明顯減少。Slc1a3編碼一個谷氨酸轉運體(GLAST,EAAT1),其功能是在神經元發射後降低突觸後空間的谷氨酸濃度。谷氨酸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的細胞外水准升高可產生神經毒性。EAAT1功能受損是6型發作性共濟失調的基礎,這是一種具有進行性小腦功能障礙的罕見疾病,囙此表明尼曼-皮克病C1型的谷氨酸攝取受損可能有助於疾病的進展。

現在表明,Npc1-/-小鼠中Slc1a3的表達减少,其功能後果包括Npc1-/-星形膠質細胞的表面蛋白表達减少和谷氨酸攝取减少。為了測試谷氨酸神經毒性是否在尼曼-皮克病(C1型)的進展中起作用,用頭孢曲松和利魯唑治療NPC1缺陷小鼠。頭孢曲松是一種β-內醯胺類抗生素,已知可上調Slc1a2的表達,這是一種替代性膠質谷氨酸轉運體。儘管頭孢曲松新增了Slc1a2的表達,但沒有觀察到NPC1突變小鼠的治療效果。利魯唑是一種谷氨酸受體拮抗劑,可抑制突觸後谷氨酸受體的信號傳導,减少谷氨酸的釋放,從而延緩ALS的進展。

在現時的研究中,與未治療的小鼠相比,與未治療的小鼠相比,服用利魯唑的NPC 1小鼠存活時間延長了12%。研究人員認為,利魯唑或類似藥物可能為NPC 1患者減緩疾病進展提供了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671922100826X?via%3Dihub

本文標題: 新型罕見遺傳病治療方法!研究人員發現ALS藥物可用於治療NPC,1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8190950744
相关資料
《Nature,Materials》,3D列印納米級無機資料,效能誘人!
利用設計的三維納米結構製備無機資料,是一個令人興奮而又富有挑戰性的研究和工業應用領域。在此,來自清華大學的王煒鵬&美國萊斯大學的JacobT.Robinson&PulickelM.Ajayan&JunLou等研究者,
標籤: 納米陶瓷 納米二氧化矽 納米 nature 光學 分辯率
北大林傑課題組揭示基因表達隨細胞體積增大呈現非線性變化的機制
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細胞需要保持蛋白質和其他功能分子濃度保持在一個較為恒定的水准。對於大部分蛋白質和mRNA,在細胞的生長過程中,它們的數量與細胞體積呈線性關係,囙此它們的濃度基本保持恒定。然而,總存在一些基因產物表現出非恒定的濃度,也
標籤: 基因表達 基因合成 科學 科普
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張鬥國教授研究組研製一種基於光學薄膜的平面型顯微成像元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光電子科學與科技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張鬥國教授研究組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基於光學薄膜的平面型顯微成像元件,用作被測樣本的載波片,可在常規的明場光學顯微鏡上實現暗場顯微成像和全內反射成像,
標籤: 光學薄膜 顯微鏡 光學 照明系統設計 科學 科普
中科院南古所,|,地球化學證據揭示海洋氧化為何遲滯了20億年
大氣氧含量與生命演化之間的因果聯系是最備受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之一。已有研究顯示,早期地球極端缺氧,直至距今大約24億年前後發生第一次大氧化事件。當時大氣中的氧氣達到了現代大氣氧含量的1%水准,導致真核生物在地球上首次出現。為什麼在第一次大氧
標籤: 地球化學 科普 氧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