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大海洋學院淡水魚育種與種業團隊在水產健康養殖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在“十四五”開局不到2年時間內,海洋學院淡水魚育種與種業團隊鄒記興教授、周愛國博士及博士生張超楠等師生,累計發表SCI論文23篇,系統揭示了池塘環境污染物對經濟魚類毒理效應、環境微生物、尾水中潜在病原菌分佈和動態遷移、不同食性魚類對污染介質的相應規律等,為落實農業農村部全面推行水產養殖“五大行動”貢獻了力量。

在“十四五”開局不到2年時間內,海洋學院淡水魚育種與種業團隊鄒記興教授、周愛國博士及博士生張超楠等師生,累計發表SCI論文23篇,系統揭示了池塘環境污染物對經濟魚類毒理效應、環境微生物、尾水中潜在病原菌分佈和動態遷移、不同食性魚類對污染介質的相應規律等,為落實農業農村部全面推行水產養殖“五大行動”貢獻了力量。部分論文介紹如下:


(1)周愛國博士為第一作者、鄒記興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在國際著名期刊Reviews in Aquaculture(漁業Top1,IF=10.592)發表有題為“Microplastics and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 aquaculture systems: a critical review”的綜述論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re.15206)。文章全面系統闡述了全球水產養殖概況以及新興污染物微塑膠對水產養殖的潜在影響,旨在呼籲水產養殖生態系統中合理規範使用塑膠製品。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科技體系工作簡報2020年第9期P.30頁對論文進行了重點介紹。

(2)周愛國博士為責任通訊作者,指導2016級大學生董涵在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0.588)發表綜述論文“Interactions of microplastics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quaculture environments”(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3961)。該文揭示了水產養殖環境中新興污染物微塑膠和抗生物抗性基因的互作關係及其在水產養殖環境的聯合毒理作用,深入分析了水產養殖環境新興污染物的分佈、互作、遷移和傳播,促進水產健康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體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同時入選web of science資料庫高被引論文(他引次數為43)。

(3)博士生張超楠為第一作者、鄒記興為責任通訊作者,在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0.588)發表論文(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3948),驗證微塑膠對養殖魚類的毒理作用,揭示了不同食性魚類對微塑膠的攝入、代謝過程存在差异;分析了實驗暴露條件下,食肉性魚類對微塑膠的攝取量低於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且雜食性魚類排出微塑膠的能力不如濾食性魚類的原因和初步機制,為不同食性魚類分策控制微塑膠污染提供理論支持。

(4)博士生張超楠、王少聃,碩士生孫迪、潘正坤等分別為第一作者,鄒記興或周愛國為責任通訊作者,分別在Chemosphere(IF=7.086)(3篇)、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6.291)(1篇)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揭示廣東省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地區的表層水及野生魚樣中微塑膠污染情况,發現微塑膠廣泛存在於魚體和水體中,對水產品安全、漁業健康發展構成了潜在威脅,為控制水環境微塑膠污染,實現水產健康養殖提供理論支持。

(5)周愛國博士為第一作者、鄒記興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在漁業Top期刊《Aquaculture》(IF=4.242)上發表論文(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0.736007),揭示羅非魚標準養殖場環境細菌、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多樣性和動態變化規律,獲得了與疾病爆發相關的潜在致病菌菌株,為進一步分析養殖水體微生物群落組成和結構的動態變化對池塘健康養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6)周愛國博士為第一作者、鄒記興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在微生物領域期刊《Microorganisms》(DOI10.3390/microorganisms8091277)(IF=4.128)發表論文,揭示了溫棚和池塘養龜模式下微生物多樣性差异,對指導龜健康養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連續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IF=4.223)發表論文(https://doi.org/10.1007/s11356-021-13231-y和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356-021-17578-0),跟踪和分析了不同養殖時期草魚、錦鯉、雜交鱧等養殖池塘環境微生物、抗生物抗性基因(細菌)和潜在病原菌屬的分佈、種類及其動態遷移規律,為後續池塘養殖尾水中功能性微生物菌劑的篩選奠定基礎。

(7)謝少林博士為第一作者、鄒記興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在《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IF=4.581,Q1)發表論文“Benzo[a]pyrene induces microbiome dysbi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intestinal tracts of western mosquitofish(Gambusia affinis)and zebrafish(Danio rerio)”(https://doi.org/10.1016/j.fsi.2020.06.041),揭示了暴露於苯並芘可誘導食蚊魚和斑馬魚腸道菌群失調和炎症反應,為分析多環芳徑類污染物對魚類的毒理效應及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理論支持。

(8)博士生張超楠為第一作者、鄒記興教授為責任通訊作者,在期刊《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IF=4.581)發表論文“Interactive Effects of Microplastics and Tetracycline on Bioaccumulation and Biochemical Status in Jian Carp(Cyprinus carpiovar. Jian)”,為微塑膠和四環素聯合污染風險評估提供了必要資訊,為研究微塑膠和抗生素對水生生態系統的互動影響奠定了基礎。(文圖/海洋學院張超楠王冬傑)

本文標題: 華農大海洋學院淡水魚育種與種業團隊在水產健康養殖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7885677413
相关資料
Cell,|,背靠背!張水軍及張小康等首次發現人單克隆抗躰C10,可有效交叉中和寨卡病毒與登革熱病毒的分子機理
人單克隆抗躰C10可有效交叉中和寨卡病毒與登革熱病毒,但是其潜在機理不是很清楚。這是廣泛中和抗體引起整個病毒顆粒動力學中病毒特异性新增的第一個實例。該研究進一步表明,C10與後一種病毒的相互作用需要E蛋白構象變化,限制與每個病毒粒子的三個獨
標籤: cell 科學 科普
STTT,|,中國藥科大學徐寒梅團隊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潜在新策略
自然殺傷細胞被認為通過調節全身炎症與2型糖尿病相關。然而,NK細胞調節胰島素敏感性的機制仍然未知。NK衍生的外泌體miR-1249-3p顯著誘導細胞胰島素敏感性並緩解炎症。該研究揭示了NK衍生的外泌體miR-1249-3p在緩解胰島素抵抗中
標籤: 糖尿病 外泌體 胰島素抵抗 巨噬細胞 胰島素
Cell,Res,|,韓建永/李明洲/鄭彩宏/劉忠華首次獲得了穩定的猪原腸胚前外胚層幹細胞,為更好更快的猪育種奠定基礎
猪外胚層來源的多能幹細胞被認為在人類治療模型開發和牲畜育種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廣闊的前景。儘管自1990年代以來不斷嘗試,但尚未建立穩定定義的猪外胚層衍生幹細胞系。該研究結果實現了猪多能幹細胞的長期穩定,並為生物研究、畜牧業和再生生物醫學開
標籤: 原腸胚 幹細胞 科學 科普
上海光源線站工程新建線站BL13HB首發Nature
尋找新型碳資料一直是資料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近年來,非晶資料因展現出如各向同性等不同於晶態資料的顯著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探索新型非晶資料建立結構與物性之間的關聯,是非晶資料領域的重要課題。全sp3非晶碳塊體資料的合成對非晶資料領域也
標籤: 上海光源 熱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