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張大兵團隊闡明SEPALLATA類基因調控水稻花序發育的作用機制

OsMADS5和OsMADS34在In1-In6期野生型花序原基中的原位雜交分析;OsMADS34融合GFP蛋白在營養生長期到生殖生長期分生組織中的定位。水稻花序結構的决定因素,包括花序分生組織活性的終止,二次枝梗分生組織/小穗分生組織的數量與比例以及枝梗分生組織向小穗分生組織的轉變。根據以上結果,作者進一步提出了本文模型(圖2),即OsMADS5與OsMADS34能够協同調控水稻花序發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張大兵教授團隊在植物學著名期刊New Phytologist線上發表了題為“The Rice SEPALLATA Genes OsMADS5 and OsMADS34 Cooperate to Limit Inflorescence Branching by Repressing the TERMINAL FLOWER1-like Gene RCN4”的研究論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67634/)。此項工作系統地闡明了SEPALLATA類MADS-box基因OsMADS5和OsMADS34協同調控水稻花序發育的作用機制。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生祝萬萬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張大兵教授和西班牙巴侖西亞理工大學Ludovico Dreni博士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圖1.水稻OsMADS5和OsMADS34基因的表達模式分析

(a)OsMADS5和OsMADS34在In1-In6期野生型花序原基中的原位雜交分析;(b)OsMADS34融合GFP蛋白在營養生長期到生殖生長期分生組織中的定位。

水稻花序結構的决定因素,包括花序分生組織活性的終止,二次枝梗分生組織/小穗分生組織的數量與比例以及枝梗分生組織向小穗分生組織的轉變。現時在水稻和玉米中,已報導了一些參與分生組織命運决定的關鍵基因,但人們對花序和小穗分生組織命運决定的分子調控網絡仍知之甚少。本研究發現,OsMADS34的轉錄起始於花序發育第一期(In1);之後OsMADS34蛋白在花序分生組織和枝梗分生組織的發育早期開始積累。而OsMADS5在發育第四期(In4)開始表達,此後在二次枝梗分生組織和小穗分生組織中高表達,與OsMADS34的表達部位有明顯的重疊(圖1)。

本研究通過基因編輯獲得的osmads5單突變體在穗發育時期沒有明顯的异常,但osmads5 osmads34雙突變體的二次枝梗數目,高級枝梗數目和小穗數目較osmads34顯著增加。在osmads34單突變體和osmads5 osmads34雙突變體中TERMINAL FLOWER 1(TFL1)類基因RCN4顯著上調,RCN4功能缺失可以回復osmads34的分枝增多錶型,過量表達RCN4會引起枝梗和小穗數量顯著增加。通過染色質免疫共沉澱、電泳遷移率實驗以及雙螢光素酶等試驗證明OsMADS5和OsMADS34可以直接結合到RCN4的啟動子上,並調控其表達。

圖2.本文模型

根據以上結果,作者進一步提出了本文模型(圖2),即OsMADS5與OsMADS34能够協同調控水稻花序發育。OsMADS5和OsMADS34通過協同抑制RCN4的表達,在限制穗分枝及促進小穗分生組織特性轉變方面起著相似的作用。本研究為更好地理解水稻花序結構的分子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本項目受到國家重大研究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6116300231970803和32130006)、中德流動計畫項目(21Z031200624/M-0141)以及教育部創新研究團隊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67634/

資料標籤: 水稻 科普 調控
本文標題: 上海交大張大兵團隊闡明SEPALLATA類基因調控水稻花序發育的作用機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7837350156
相关資料
北科大《JMST》,夾雜物對鋼材組織效能的影響研究取得新進展!
鋼中存在尺寸較大的殘餘夾雜物對力學性能有不利影響。含鎂夾雜物由於其誘導AF的特殊特性,近年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已有報導表明改性顆粒對夾雜物的彌散和顯微組織的細化有顯著影響,然而大部分用真空感應或管狀爐製備的樣品都是在室溫下觀察的。
標籤: nps 科普
無鈷無錳高鎳層狀氧化物正極資料!助力長壽命安全鋰離子電池
由於對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的需求日益增長,高鎳LiNi1xyMnxCoyO2和LiNi1xyCoxAlyO2正極資料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其中鈷和錳的存在引發了高成本、高毒性和過渡金屬嚴重溶解等問題。這項工作為鋰電池採用超高鎳正極資料
標籤: 鋰電池正極資料
復旦大學應天雷/洪佳旭團隊合作開發新一代高穩定性人工合成抗體藥物平臺
被稱為“魔法飛彈”的抗體藥物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但全長抗體在臨床應用中面臨分子尺寸大所導致的滲透性低等問題。一般認為,通過改造抗體,使用抗體片段等可避免全長抗體的固有缺陷,其中備受矚目的就是Fab類抗體藥物。儘管如此,Fab類抗體藥物的不足之
標籤: 抗體 科普
中國科大提出東亞季風區全新世降水時空變化新機制
東亞季風區全新世降水變化特徵及其驅動機制受到古氣候學界的普遍關注。圖1東亞季風區降水重建記錄的位置、降水重建記錄對比及全新世降水最大期出現時間與緯度的線性關係。這一研究創新性地提出月太陽輻射對東亞季風區內部不同緯度降水的驅動,並指出了西太平
標籤: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