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醫學部李立明領銜The,BMJ,“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策略與經驗”專輯,系統總結中國抗疫策略

12月2日,由《英國醫學雜志》倡議、中國專家主導、國際專家參與的TheBMJ“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策略與經驗”專輯正式線上發表。文章從不同角度總結了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經驗和教訓,高度讚揚了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的成績,為人類繼續抗擊新冠疫情以及未來新發傳染病的應對提出了中國策略。

12月2日,由《英國醫學雜志》(The BMJ)倡議、中國專家主導、國際專家參與的The BMJ“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策略與經驗”專輯正式線上發表。文章從不同角度總結了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經驗和教訓,高度讚揚了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的成績,為人類繼續抗擊新冠疫情以及未來新發傳染病的應對提出了中國策略。

本專輯共包括1篇編者按和10篇分析性文章。北京大學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畧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教授和英國醫學雜誌高級臨床研究編輯、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流行病學講席教授唐金陵領銜這組文章,由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醫科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協和醫院等十家組織數十比特專家學者參加了討論和撰寫。

《英國醫學雜志》“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策略與經驗”專輯封面

發佈會現場

在12月4日召開的南京專輯發佈會上,李立明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給全世界的公共衛生體系和疾病防控機构敲響了警鐘,也給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改革提供了機遇,給全世界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公共衛生課。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對疾病傳播規律科學認知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特殊的國情,形成一系列非常具有我國特色的應對策略和措施,也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希望這個專輯能與全球同行分享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為在全球範圍內阻斷疫情,為應對下一次新發傳染病的大流行貢獻我們中國學者的智慧和經驗。

《英國醫學雜志》執行主編Kamran Abbasi博士介紹:“由國際知名專家為《英國醫學雜志》撰寫的特別專輯,重點關注在科學和臨床方面最有希望和影響的領域,最終目的是幫助改善全球人民的健康。”

唐金陵教授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證明了傳統的公共衛生措施在控制傳染性疾病上的巨大威力。在核酸檢測和現代通訊的幫助下,僅僅依靠公共衛生措施,就完全可以在原地徹底消除一個像新冠肺炎這樣高度傳染的疾病。我們國家採取的史無前例的果斷、嚴厲的防控策略,現在來看我們最初所做的一切是完全正確的,而且給人類留下了一份十分寶貴的財產。

專輯自2020年12月開始組稿探索,先後進行多次會議,參與專家在25個選題建議中反復討論和斟酌,優選11個主題進行分析總結。撰寫稿件再由《英國醫學雜志》組織同行評審和最後審定,最終納入10篇分析性文章。專輯側重公共衛生選題,李立明教授課題組兩篇文章被專輯收錄。第一篇文章強調傳統公共衛生措施在控制新發傳染病中的重要性,第二篇文章主要分析無症狀感染者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傳統公共衛生措施在控制新發傳染病中的重要性

相比疫苗和新藥研發,公共衛生措施仍然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和新發傳染病的最佳工具。

(作者:唐金陵,李立明)

科學的巨大成功造就了一種“新比舊好”的文化。然而,在沒有疫苗和特效藥這些新技術的情况下,中國僅僅依靠傳統的公共衛生措施,成功地扼制住了新冠疫情,同時也為新冠疫苗和藥物開發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可以斷定,當下一個新發傳染病出現時,正確的行動策略將依然如此。中國的經驗也證明,在核酸檢測、移動通訊等新技術的輔助下,我們甚至完全可以在暴發初期徹底消滅一個高度傳染性的新發傳染病。這是改寫傳染病歷史的里程碑事件,對人類應對未來新發傳染病流行具有重要的啟示:我們可以也應極盡全力把新發傳染病消滅在萌芽、消滅在局部。這麼做,局部代價可能很大,但如果不這麼做,對全世界將是災難性的後果。這一次很多國家沒有做到這一點,致使新冠疫情至今已造成2.5億人感染和500萬人死亡,代價是巨大的,顯而易見的。但是,未來要成功做到這一點,需要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也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另外,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經驗還點明了一個重要醫學命題:醫學需要的是適宜科技,而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複雜越好。為此,文章還列舉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實來說明,盲目擁抱新技術有時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並再一次強調醫學科技評估和循證醫學的重要性。

無症狀感染者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作用

無症狀感染者是新冠肺炎流行的重要傳染源,監測、報告和管理無症狀感染者是必要的。

(作者:高文靜,呂筠,龐元捷,李立明)

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對於新冠大流行的作用尚存爭議。與多數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將無症狀感染者與確診病例分別進行統計和報告,這一舉措為評估無症狀感染者對於大流行的意義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基礎。無症狀感染者分為隱性感染和潜伏期感染兩種形式,它們對於公共衛生防控的意義不同,前者在人群中的分佈反映的是病毒的生物學特徵,後者的分佈則更反映確診病例早期發現的能力。無論是哪一類無症狀感染者,均具有傳染性,且數量大,表現隱匿,是造成新冠肺炎傳播流行的重要傳染源。囙此,對無症狀感染者進行監測、報告和管理都是必要的。在我國,人群篩查和隔離無症狀感染者,有效阻斷了新冠肺炎的社區傳播。新冠病毒不同毒株對應的無症狀感染者的特點可能不同,但是德爾塔毒株發現之後無症狀感染者仍佔有相當一部分比例。隨著疫情形勢不斷變化,無症狀感染者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視。我國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管理的經驗,對於當前處於新冠肺炎低水準流行的國家,或者新冠肺炎接近消除之時,以及今後新發傳染病的早期應對階段,都有重要的參攷價值。

閱讀專輯,請訪問

https://www.bmj.com/how-china-responded-to-covid-19

The BMJ英文新聞發佈連結

https://www.bmj.com/company/newsroom/the-world-can-learn-from-chinas-response-to-the-pandemic-say-experts/

本文標題: 北京大學醫學部李立明領銜The,BMJ,“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策略與經驗”專輯,系統總結中國抗疫策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6876795040
相关資料
研究人員實現邁向個性化醫療的關鍵一步,生物系統建模
非線性問題的閉包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挑戰。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其中電腦系統使用算灋和統計模型來尋找數據趨勢,在細胞水准上解决了生物系統中長期無法解决的問題。生物系統抵制傳統的陞級科技,這就是機器學習方法的用武之地。其中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標籤: 機器學習 科學 醫療 科普
昆明植物所,|“有付出才會有收穫”——牛肝菌目物種從褐腐到共生的創新進化史
在森林土壤中,木材分解真菌、枯枝落葉分解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形成錯綜複雜的菌絲網絡。作為有機物的分解者,腐生真菌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植物的共生夥伴,外生菌根真菌可以將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轉移到土
標籤: 牛肝菌 科學 科普
動物研究所合作揭示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肺損傷機制
據統計,住院死亡病例中70%以上為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肺是SARS-CoV-2感染和損傷的主要靶器官,嚴重肺損傷導致呼吸衰竭是COVID-19患者主要死因。COVID-19肺和其他臟器損傷機制研究已經不乏報導,但是基於老年患者屍檢樣本的
標籤: 肺損傷 動物細胞 上皮細胞 肺炎 科普 肺泡
大連化物所發展利用生物質合成共聚酯單體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張濤院士、王愛琴研究員、李寧研究員團隊,與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王峰研究員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利用乙醛和丙烯酸酯的生物質合成共聚酯單體新方法。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性質
標籤: 生物質 大連化物所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