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正極資料中的拓撲保護機制的發現

隨著人們對可再生能源儲存的需求日益增長,低成本、環保、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和鈉離子電池的研發顯得愈發重要。但LOR反應過程中存在不可逆的局部結構轉變或晶格氧損失,導致其迴圈穩定性差以及電壓滯後和衰减,影響了LOR資料的廣泛應用。

隨著人們對可再生能源儲存的需求日益增長,低成本、環保、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和鈉離子電池的研發顯得愈發重要。與作為商業正極資料主要成分的鈷和鎳元素相比,錳元素具有豐富的地殼含量,而且毒性較小,對電池大規模生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其中,富鋰/鈉錳基正極由於額外的LOR,一般具有較高的容量和工作電壓(>4 V vs. Li+/Li或Na+/Na)。但LOR反應過程中存在不可逆的局部結構轉變或晶格氧損失,導致其迴圈穩定性差以及電壓滯後和衰减,影響了LOR資料的廣泛應用。LOR的穩定性和可逆性與原子結構和局部氧配比特環境有很大關係,相關的理論包括氧的孤對電子態,還原耦合機制,O-O二聚體,配比特金屬電荷轉移(LMCT),臨界氧空穴等等理論。在此基礎上,探索與可逆LOR相相容的富錳氧化物晶體結構,有利於實現永續能源儲存。大多數穩定LO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據元素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進行摻雜。然而,最近人們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探索和設計晶體結構來觸發可逆的LOR。從鋰層狀氧化物正極到鈉層狀氧化物正極,從有序層狀結構到陽離子無序結構,以及從過渡金屬堆積模型到層內超結構,對這些結構的理解呈現出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另一方面,近十年來,拓撲結構一直是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隨著大量有趣的拓撲結構的發現,為包括儲能資料在內的材料科學和基礎物理學開闢了新的領域。

鑒於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A04谷林研究組與E01胡勇勝研究組開展了密切合作。博士生高昂和張慶華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谷林研究員、胡勇勝研究員與容曉暉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提出了一種促進晶格氧氧化還原的拓撲保護機制,基於此機制的P3-NLMO正極在鈉半電池中呈現出良好的LOR可逆性,並在鋰半電池中提供了約240 mAh g-1的高容量和出色的容量保持率。在此項研究中,作者發現同為帶狀結構,P3-NLMO在十次迴圈後的容量幾乎是P2-NLMO的兩倍(圖一)。結合球差電鏡及第一性原理計算確定了NLMO帶狀過渡金屬層的堆積序列,即一維拓撲結構(ODT)結構,原始的P2-和P3-NLMO中分別為-α-β-堆積和-α-γ-堆積(圖二)。電化學和結構分析證實,在P3-NLMO中,-α-γ-堆積在鈉離子脫嵌過程中保持不變,其穩定的拓撲特徵為可逆LOR提供了拓撲保護,而P2-NLMO中-α-β-堆積的拓撲特徵則不能穩定保持,在迴圈過程中逐漸從-α-β-堆積演變為-α-γ-堆積,而-α-γ-模型容納更少的鈉離子,導致容量衰减(圖三、圖四)。我們使用一維拓撲序來重新定義P3-NLMO結構(圖五),對應的拓撲序為RT= [1 3 5···2q + 1],而P2-NLMO為RT= [1 2 3···q ]。區別於傳統相(O型或P型)定義,拓撲序作為層狀正極的一個新序參量,可以用來描述不均勻過渡金屬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本工作中,P3-NLMO所具有的奇數型拓撲序更有利於維持結構的穩定性,從而提升LOR的可逆性。P3-NLMO正極在鋰半電池中,在電壓範圍為2.0 ~ 4.8 V和電流密度10 mA g-1的條件下,在第二個迴圈中提供了約240 mAh g-1的可逆容量,在30個迴圈後顯示出98%的容量保持率;而P2-NLMO容量為183 mAh g-1,30圈後容量保持率僅為60%。這項工作為開發高能量、低成本、環境永續和安全的正極資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導。

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2019YFA0308500)、中國科學院(XDB07030200,XDA210705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672307、51991344、52025025、52072400、52002394、51725206、11805034、21704105、U1930102)、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Z190010、L182056)、廣東省科學技術廳(2017A030313021)的支持。相關成果以“Topologically protected oxygen redox in a layered manganese oxide cathode for sustainable batteries”為題,於2021年12月2日發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上。

文章資訊:

Ang Gao#,Qinghua Zhang#,Xinyan Li,Tongtong Shang,Zhexin Tang,Xia Lu,Yanhong Luo,Jiarun Ding,Wang Hay Kan,Huaican Chen,Wen Yin,Xuefeng Wang,Dongdong Xiao,Dong Su,Hong Li,Xiaohui Rong*,Xiqian Yu,Qian Yu,Fanqi Meng,Cewen Nan,Claude Delmas,Liquan Chen,Yong-Sheng Hu* and Lin Gu*.Topologically protected oxygen redox in a layered manganese oxide cathode for sustainable batteries.Nat.Sustain.(2021).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1-00809-0

圖1| P2-和P3-Na0.6Li0.2Mn0.8O2正極資料的帶狀有序結構及電化學效能。(a)TM層的帶狀有序結構(···-Li-4Mn-Li-···);(b)P2和P3型結構示意圖;(c,d)P2-和P3-NLMO樣品的中子繞射數據使用DFT計算結構模型的精修結果;(e,f)P2-和P3-NLMO在Na半電池中10次迴圈的容量-電壓曲線,綠色或紅色圈附近的值是NaxLi0.2Mn0.8O2中不同充放電狀態下的Na含量(x)

圖2|初始P2-和P3-NLMO的ODT結構和Na構型。(a)三種堆疊模型;(b)一維拓撲結構;P2型:(c)優化結構示意圖(側視圖和頂視圖);(d,e)HAADF-和ABF-STEM影像(插圖為優化後的P2結構);P3型:(f)優化結構示意圖(側視圖和頂視圖);(g,h)HAADF-和ABF-STEM影像(插圖為優化後的P3結構)。

圖3| P2-和P3-NaxLi0.2Mn0.8O2正極在迴圈過程中ODT結構的演變。P2-NLMO:(a)首次充電(4.5V)、(b)首次放電(3.5V)和(c)第十次放電3.5V)狀態下的HAADF-STEM影像。P3-NLMO:(d)首次充電(4.5V)、(e)首次放電(3.5V)和(f)第十次放電(3.5V)狀態下的HAADF-STEM影像;比例尺為1nm

圖4|鈉離子脫嵌過程中的拓撲保護機制。P2-type:(a)原始的-α-β-序列P2-NLMO結構;(b)充電態(4.5V)的-α-γ-序列O2-Na0.2Li0.2Mn0.8O2結構;(c)放電態(3.5V)的-α-β-序列P2-NLMO結構;(d)放電態(3.5V)的-α-γ-序列P2-NLMO結構;(e)從P2結構到O2結構的滑移路徑(a→b);(f)從O2結構到P2結構的滑移路徑(b→c或d);P3類型:(g)原始的-α-γ-序列P3-NLMO結構;(h)充電態(4.5V)的-α-γ-序列P3-Na0.2Li0.2Mn0.8O2;(i)放電態(3.5V)的-α-γ-序列P3-NLMO結構

圖5|拓撲序。(a)-α-α-,(b)-α-β-和(c)-α-γ-序列的充電態結構;(d)一維拓撲序;(e)三維拓撲序;(f,g)Na半電池中P3-和P2-NLMO 20圈的容量電壓曲線;(h,i)Li半電池中P3-和P2-NLMO 30圈的容量電壓曲線

資料標籤: 電池 拓撲 科學 科普
本文標題: 鈉離子電池正極資料中的拓撲保護機制的發現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5093576135
相关資料
天津大學封偉教授、王玲教授團隊《Angew.,Chem.》,可程式設計自修復變色手性液晶彈性體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團隊在仿生變色龍智慧變色光子晶體資料的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王玲教授團隊將動態共價硼酸酯鍵引入主鏈型膽甾相液晶彈性體中,成功開發了一種兼具力致變色、形狀可程式設計和室溫自修復特性的膽甾相液
標籤: 王玲 科普
東北林大於海鵬/武大陳朝吉/瀋陽化工趙大偉《AM》,硬度提高500倍!通過超分子重構實現剛度可切換的仿生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具有在一定刺激下改變其性質的能力。針對以上問題,東北林業大學於海鵬教授、武漢大學陳朝吉教授、瀋陽化工大學趙大偉博士合作通過獨特的水-乙醇溶劑交換誘導的超分子重構策略,開發了一種在軟凝膠狀態下具有優异的成型能力和在增强狀態下具有極高力
標籤: 纖維素結構 智能材料 乙醇 剛度
化學所侯劍輝《Joule》,打破有機光伏20%效率瓶頸,開啟有機光伏新紀元!
2015年,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開始進行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研究。2018年,其團隊驗證了效率為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將有機太陽電池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12月29日,中科院化學所的侯劍輝研究員團隊報導了利用串聯式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先
標籤: 電池 光伏電池 電荷密度 光伏 電荷
Nature之後,再發AM,柔軟礦物質——塑膠的環保替代品
有機聚合物是塑膠中的主要化合物,其C-C共價鍵使得塑膠非常耐用,但很難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大量的塑膠被傾倒在環境中,只有約9%的塑膠在使用後可以被人工回收。囙此,開發自然可回收的塑膠替代品是資料科學家的緊迫任務。地質礦物是地殼中最豐富的物質,
標籤: 礦物質 科學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