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物理所GRL,研究揭示冷激量並非內蒙古草地返青期的一個有效預測變數

在當前的全球變暖背景下,植物冬季受到的冷激量正在减少,並有可能導致其來年春季物候延遲。有研究指出,為準確預測溫帶植物的春季生育期,當前以積溫為主要驅動變數的物候模型需要添加冷激量的計算模塊。然而,這些報導多針對木本植物,而冷激量是否對溫帶草本植物的返青期起决定性作用還有待明確。

為應對外界週期性的環境變化,溫帶植物在秋冬季節通常會先後進入內休眠(endo-dormancy)和生態休眠(eco-dormancy)兩個階段。其中,生態休眠一般會在外界條件變得適宜後被解除。相反,內休眠由植物的生理因素控制(即使外界環境變得有利也不會停止),其需要一定的低溫冷激量(chilling accumulation,CA)才能被打破從而進入生態休眠。在當前的全球變暖背景下,植物冬季受到的冷激量正在减少,並有可能導致其來年春季物候(比如返青期)延遲。有研究指出,為準確預測溫帶植物的春季生育期,當前以積溫為主要驅動變數的物候模型需要添加冷激量的計算模塊。然而,這些報導多針對木本植物,而冷激量是否對溫帶草本植物的返青期(vegetation green-up date,VGD)起决定性作用還有待明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機构的研究人員基於我國內蒙古溫帶草地8個牧試站(圖1)的長期(1982-2019)觀測資料,定量分析了冬季冷激量對該地區27個建群種牧草返青期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對於絕大多數牧草來講,研究時段內植被返青期與冷激量並沒有顯著的線性關係(圖2)。使用混合線性模型和機器學習模型的類比結果進一步證明,冷激量對植被返青期的影響遠小於積溫和降水等其他調控因數(圖3)。這表明,在內蒙古溫帶草地,冷激量並不是植被返青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數,囙此當前沒有必要在預測返青期的積溫模型中添加冷激量的計算模塊。對於這一結果,研究人員給出了兩種可能解釋:1)研究區的冬季足够漫長和寒冷,以致儘管過去數十年間溫度上升,但牧草對冬季冷激量的需求(chilling requirement,CR)仍然能被滿足。當CR被滿足後,額外的CA不會對植物內休眠的解除和春季返青期產生進一步影響;2)與木本植物不同,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冬季休眠期內地上部分凋亡而根等其他器官存活於地下,土壤和空氣中的溫度、濕度條件不同,囙此以往用於研究木本植物物候的冷激需求(CR)假說可能並不適用於草本植物。

文章第一作者王國成副研究員強調:“這個研究結論只適用於內蒙古溫帶草地過去四十年的情况,未來氣溫繼續上升以後,冷激量有可能會進一步减少,其能否對研究區植被返青期產生顯著影響還未可知。”

論文、作者及基金資訊:

該成果以“Chilling accumulation is not an effective predictor of vegetation green-up date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為標題,於2021年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論文其他作者包括肖媚珈(碩士在讀)、夏祥鼇研究員、黃耀研究員、羅忠奎研究員、魏玉榮正研級高工和張穩研究員,研究受到雲南省基礎研究專項重大專案(202101BC070002)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775156)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1GL096558

圖1研究區八個長期定位牧試站的分佈,MAT和MAP分別為多年平均溫度和降水,Meadow、Typical、Desert分別表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圖2內蒙古溫帶草地各種植物返青期(VGD)與冬季冷激量(CA)的線性回歸結果,圖中數位為斜率,粗體表示統計顯著(P < 0.05)。

圖3基於增强回歸樹(BRT)模型判斷的各自變數對植被返青期變化的相對影響(relative influence,RI),Species、HR、AP、DOP、CA、Clay分別為品種、熱量需求、累積降水量、降水天數、冷激量、和土壤粘粒含量。

資料標籤: 植物 科普 變數
本文標題: 大氣物理所GRL,研究揭示冷激量並非內蒙古草地返青期的一個有效預測變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4811591088
相关資料
北理工課題組在鈣鈦礦異質結構的製備策略和光電應用領域發表綜述文章
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2020級博士生程曉華與2019級博士生韓穎為該工作共同一作,通訊作者為崔彬彬副研究員。囙此,總結和討論鈣鈦礦異質結構的製備策略和發展現狀,對於這類具有優良光電效能的複合結構資料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綜述了幾
標籤: 異質結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胡新華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提升了經典理論中的水波波速上限
因為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水波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1841年,艾利給出了水波在自由水域中的波速公式和波速上限。最近,胡新華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結構體系,其中的水波速度超過了艾利發現的水波波速上限。在180年前,艾利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總結
標籤: 科學 科普
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發佈更新版錶觀基因組關聯研究開放平臺EWAS,Open,Platform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基因組科學資料中心開發的錶觀基因組關聯研究資源開放平臺EWASOpenPlatform正式上線。為了提供從數據瀏覽與下載、線上分析與視覺化到知識解釋與驗證的全面系統的資源和服務,NGDC研究團隊在不斷綜
標籤: 基因組 開放平臺
劉忠範院士課題組《ACS,Nano》,A3尺寸石墨烯單晶薄膜的外延生長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電晶體單晶的外延生長科技已成為當今電子工業的重要基石。對於近年來興起的石墨烯等二維資料,大尺寸單晶薄膜的外延生長科技也必將成為其走向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之一,這也正是近年來這一領域的研究重點。
標籤: 劉忠範 外延生長 石墨 石墨結構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