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合作發現腸道丁酸代謝菌失衡與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及發展有關

腸道菌群在維持機體免疫穩態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現時已有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類風濕發病相關,但其機制尚未完全清晰。個體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高度多樣性,極大影響疾病相關的微生物特徵識別。該研究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等機构合作完成。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複雜的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徵是關節破壞,全身器官受累,以及自身抗體滴度升高,例如抗瓜氨酸肽抗體(ACPA)。腸道菌群在維持機體免疫穩態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現時已有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類風濕發病相關,但其機制尚未完全清晰。個體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高度多樣性,極大影響疾病相關的微生物特徵識別。

2022年2月12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康禹副研究員及其團隊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栗占國研究團隊合作,發現類風濕患者腸道中丁酸代謝菌群通過影響腸道內丁酸淨含量,參與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抗體生產和關節變形,揭示了腸道內丁酸代謝菌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以及丁酸調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提示了丁酸對類風濕關節炎臨床治療潜力。該研究以“Intestinal butyrate-metabolizing species contribute to autoantibody production and bone ero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為題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線上發表。

該研究中,針對人類腸道菌群的高度多樣性和宿主異質性造成的特徵菌群檢出效力不足問題,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新的宏基因組分析策略——“類配對”算灋。該策略原理上類似於雙生子研究識別疾病相關遺傳變異。在高維度的宏基因組數據中,組成成分高度相似但分屬不同組別(case-control)的樣本視為“雙生子”,即配對樣本,基於新組成的配對樣本隊列進行宏基因組資料分析,可以更好地控制個體間的高度多樣性,新增統計效力,提高識別疾病關聯微生物組特徵的敏感性和穩定性。該研究中,利用“類配對”算灋不但發現多種產丁酸菌和耗丁酸菌在類風濕患者與健康人群的腸道組成中呈現相反的分佈趨勢,而且這些丁酸代謝相關物種豐度與ACPA抗體、類風濕因數等臨床指標呈現强關聯性。基於這些丁酸代謝菌種的豐度建立的診斷模型,不但可以準確區分患者和健康人群,而且預測患者發生關節變形的準確率高達98.6%。為了驗證丁酸代謝在類風濕發病和炎症反應中的作用,研究團隊進一步開展糞便及血液的代謝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免疫細胞功能、以及膠原蛋白誘導的關節炎動物模型研究,從多側面證實,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血、糞便丁酸濃度低於健康人,而正常的丁酸濃度可以下調多種促炎因數的表達,誘導Treg細胞分化,抑制Th 17和濾泡輔助T細胞(Tfh)以及破骨細胞活性;在類風濕模型小鼠膳食中添加丁酸鹽補充劑,可以顯著抑制關節炎的發生,促進Tfh和Treg的平衡,减少自身抗體產生。該研究揭示了腸道中丁酸鹽代謝物種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及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也為未來通過飲食或微生物治療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等機构合作完成。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康禹、於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栗占國、何菁、為該論文通訊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何菁、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楚亞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李靜和南方科技大學孟慶仁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專案資助。

論文連結

本文標題: 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資訊中心)合作發現腸道丁酸代謝菌失衡與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及發展有關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2363444357
相关資料
生物物理所趙岩課題組解析GPI轉醯胺酶複合物結構並揭示其催化機制
GPI錨定蛋白生物合成過程的异常通常引發多種疾病,例如陣發性夜間血紅蛋白尿、智力障礙和癲癇發作等。現時,已經報導了近30個與GPIT複合物相關的突變,這些突變會引發神經發育缺陷、先天性發育不良等諸多疾病。多年以來,GPIT複合物發揮催化活性
標籤: 科學 趙岩 科普
上海交大海洋學院李倩在國際微生物學權威期刊The,ISME,Journal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該研究利用特异性富集分離和培養手段,結合TaraOcean全球生物多樣性基因庫資料分析,首次證實了開闊大洋中廣泛存在能够攝食原綠球藻的混合營養型浮游植物,它們能够貢獻細菌群落水准上近一半的死亡率,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標籤: 微生物 李倩 植物 科學 科普
【Nat,Communi】研究發現被忽視且廣泛分佈羽狀矽藻-固氮菌共生體
這是以前被忽視但廣泛存在於海洋棲息地的生物可利用氮的來源,並為研究細胞器進化提供了新的、易於培養的模式生物。在夏威夷周圍缺乏營養的開闊海域,矽藻難以獲得足够的氮來生長。進一步研究量測培養物的每日固氮模式時,另一個驚喜出現了。
標籤: 固氮菌 科學 科普
日本理化所/大連化物所《Nature,Catalysis》,​制氫新方法!
與傳統化石燃料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不同,氫氣是一種清潔燃料,副產物只有水。如果能够利用可再生電力從水中選取氫氣,那麼電網就可以變得清潔、可再生和永續。此外,氫是製造氨的關鍵成分,而氨幾乎用於所有的合成肥料。但是,現時氨廠並沒有從水中清潔地選取
標籤: 大連化物所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