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新增6116例!增强版Omicron,BA.2在香港肆虐,它更狡猾也更棘手

香港疫情焦灼,第5波疫情正持續蔓延。僅2月17日單日新增人數突破6116例,累計病例已超過前四波的總和。病例激增的勢頭給全境不小的恐慌,16日,數例“偷渡出港事件”登上微博熱搜,當局甚至出動了警力圍堵。截至2月17日,香港累計確診病例已經接近2萬。

導讀

香港疫情焦灼,第5波疫情正持續蔓延。僅2月17日單日新增人數突破6116例,累計病例已超過前四波的總和。病例激增的勢頭給全境不小的恐慌,16日,數例“偷渡出港事件”登上微博熱搜,當局甚至出動了警力圍堵。

現時,香港疫情已外溢至廣東的深圳、東莞、江門、佛山等地,湖南等地也有其輸入病例。

香港在全國的抗疫格局位置特殊:香港是中國最早檢出Omicron的地區,也是首例發生新冠病毒倉鼠與人傳播通道的事發地。香港此次疫情由何而起,未來如何走向?

01香港的疫情形勢總覽

截至2月17日,香港累計確診病例已經接近2萬。

這一輪屬於香港的第5波疫情,主要源頭之一在葵湧村,起因是一比特巴基斯坦婦人,在油麻地香港海景絲麗飯店檢疫結束後回大坑東村家中,將病毒傳染給家人,女子丈夫於1月13日出門到南昌街擺攤。

至此,人口眾多的葵湧村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紅點為14天內曾有感染個案居住或到訪的建築物

感染者在九龍新界擴散,社區傳播鏈不斷延長,不明個案遍地開花。進入2月後,單日新增皆在百例以上。

現時,香港的新冠患者有4654人住院,有227人死亡。2月15日,一名確診的3歲女童不幸離世,成為香港最年輕因新冠離世的患者。

此輪疫情罪魁禍首正是Omicron的分支BA.2,雖為副本但傳染性更强,毒性威力不减,專家初步判斷其傳染性是Omicron原始株的1.5-2倍。

02 Omicron姊妹株BA.2,更狡猾也更棘手

圖片來源:Nextstrain

BA.2這種毒株基因組最早出現在去年11月27日,當時它在Omiron家族中還不太起眼,但隨著Omicron覆蓋的地區越來越多,該亞變體在新冠病例中占比迅速上升,其傳播優勢繼而引起了研究人員高度關注。

世衛組織發現,與原始版本的Omicron相比,BA.2隱匿性更强,其特殊的基因突變,使得PCR測試更難將其與Delta變體區分開來。

此外,BA.2還有更强的免疫抗性,其融合細胞的能力更强,新增了突破性感染事件(完成接種超過14天以上被感染)和二次感染事件(一次感染發生在前一次感染後至少三個月)。

英國也深受BA.2毒害,可能有超過65萬人被兩次感染,圖片來源coronavirus.data.gov.uk

英國《金融時報》稱,丹麥和英國的研究已確定BA.2的傳染性比原始株高30%-34%,但其毒性與Omicron原始毒株相差不大。美國大型醫院和政府記錄的95470例患者資料顯示,Omicron原始毒株患者住院率是33.5%,BA.2住院患者是30%。

當然,這個結果與美國63%的接種率有關。而香港這次因為低接種率,在面對BA.2時摔了大跟頭。香港70-79歲的人群完成兩針疫苗接種的比例為55%左右,年齡再往上走,接種率只有26%。如此,造成了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上升的空間,使得香港抗疫格局相對被動。

自2022年1月以來,BA.2已經擴散到57個國家和地區,並成為其中1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流行毒株。

03新冠毒株變異的一個契機:人畜傳播

圖片來源:知乎拍照稀爛幫幫主

由於Omiron的一些突變蛋白前所未見,其患者性狀與之前的毒株迥乎不同,研究組試圖以此為切入點來摸索新冠病毒進化空間的邊界。

1月28日,Nature的一篇文章探討Omicron的進化規律。專家Pond推測,在新冠慢性感染者體內,新冠病毒與免疫系統的“貓鼠遊戲”給了病毒異變的機會。

圖片來源:www.cell.com

如2020年12月一份病例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在一名45歲男性體內持續感染,在近五個月的時間裏積累了近12個胺基酸變化。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慢性感染者由於免疫系統受損,其身體很有可能是初代突變體Alpha的“培養皿”。

另一項研究發現,攜帶N501Y-Q498R突變組合的突變體可以與大鼠ACE2緊密結合,也就是說,該突變使得其與受體的ACE2蛋白結合能力增强,感染者將實現從人到動物之間、動物不同種群之間的跨越。根據這一理論,Omicron的三個亞系代表了從動物到人類的單獨跳躍。

BA.2的突變數量甩開BA.1一大截|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隨著Omicron在人與人之間、甚至人畜之間複製傳播,隨機變動的病毒RNA序列可能會保留至下一個感染個體,再疊加新的重組改動,進入新一輪複製傳染。

如此來看,繼上個月出現了香港倉鼠與人之間的傳播通道,研究人員也發現香港版的BA.2毒株的基因組序列與國外有所不同,這憑空出現的基因突變(I1221T和T4087I)來自何方,是在哪次複製過程出現的,我們不得而知。

但該事件為人畜傳播加速病毒變異的假說新增了說服力,也讓人不得不警惕這種可能性,以及病毒未來在社區傳播的可能性。

04香港的抗疫征程該走向何方

嚴峻疫情形勢之下,香港一些人士曾有放弃“動態清零”、學會“與病毒共存”的論調,但有業內人士(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如果放弃動態清零,每日新增將逼近萬字線,疫情要放緩起碼需三個月,此期間香港醫療系統將步入西方國家的後塵,死亡率將衝破禁制。

現時,香港的檢測能力尚不能負擔全員核酸檢測,以其每天最多檢測10萬的進度,不足以在短時間內覆蓋750萬的人口,囙此香港當局只能集中精力排查重點人群,遏止疫情的外溢。

但單日超過千位數的新增確診病例,使得香港的醫護衛生系統超負荷運轉,公立醫院面臨醫護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

現時,國家已派遣專家以及其他力量增援香港抗疫,希望不久香港疫情出現轉機。

參考資料

1.https://mp.weixin.qq.com/s/4FmaMappUWTQvbceO0mzCw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215-2

3.https://www.163.com/dy/article/H0DAOGHL0519C6BH.html

4.https://mini.eastday.com/nsa/n220214090241802.html

5.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0216/Research-identifies-differences-between-Omicron-lineages-BA1-and-BA2.aspx

資料標籤: 疫情 傳染病
本文標題: 單日新增6116例!增强版Omicron,BA.2在香港肆虐,它更狡猾也更棘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32133833462
相关資料
武漢植物園在鳳仙花屬植物種子微形態與演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鳳仙花屬植物因其形態而得名,其花形宛如飛鳳,頭翅尾足俱全,花瓣五色相雜,有“雙子葉中的蘭花”的美稱。研究結果為後續鳳仙花屬植物分類學研究提供了較為全面的種子微形態資料資料,為進一步探討鳳仙花屬起源、演化問題及生物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礎。
標籤: 植物 鳳仙花 種子植物
第二次青藏高原考察,地衣新屬和新種被發現
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從森林、草原到荒漠,地域遼闊,生境多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奇特、多樣的地衣物種。擬沉衣屬地衣主要分佈於高山山地,在青藏高原3800-4500米海拔範圍多有發現,生長於裸露岩錶,常和不同地
標籤: 青藏高原 植物
復旦腫瘤乳腺癌多學科診療團隊,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的“開拓者”,二十載磨劍,讓“紅顏殺手”不再猖獗
患者5年生存率達93.6%,7萬餘名乳腺癌患者在這裡“重生”,連續在國際乳腺癌大會展示中國成果……2月17日,上海市乳腺癌臨床醫學中心發佈了一份亮眼“成績單”。乳腺癌,常常又被稱為“粉紅殺手”。
標籤: 乳腺癌 三陰乳腺癌 乳腺外科 腫瘤 邵志敏 臨床實驗
鄭州大學在利用超臨界CO2製備室溫鐵磁性材料方面獲得新進展
繼成功製備室溫磁性過渡金屬氧化物VO2,許群教授團隊又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成功將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鋇進行改造,製備了具有室溫鐵磁性的低維鈦酸鋇。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鄭州大學一流學科計畫等項目的支持。
標籤: 鄭州大學 超臨界 科學 科普